家庭是学生精神发展、品德养成、态度锻炼的摇篮,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通过观察家长如何待人接物而学会待人接物。家长习惯于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孩子也习得了铺张浪费的习惯;家长勤俭持家,久而久之,孩子也习得了勤俭持家的习惯。因此,在培养学生节俭习惯和态度的过程中,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中小学节俭教育,要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节俭情况,要与家长就具体的节俭教育的必要性、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对话交流,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家长参与,发挥家长在节俭教育过程中重要的支持作用。
家长做孩子节俭的榜样。“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了,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方向和力量,引导孩子积极向上。首先,家长要从自身做起,从自觉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小事做起,主动把学校节俭教育的理念、具体要求落实到家庭生活的每个角落,给孩子起好带头作用,让节俭的传统美德在家庭里生根。比如,家长要教育孩子不挑吃不挑穿,自己就要先做到不挑吃不挑穿;家长要教育孩子省吃俭用,自己就要先做到省吃俭用;家长要教育孩子吃苦耐劳,自己就要先做到吃苦耐劳。其次,家长可利用孩子喜欢阅读的特点,引导孩子阅读一些古今中外关于节俭的故事,给孩子以心灵的启迪,帮助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
家长带孩子参加劳动实践。202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劳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 “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换言之,劳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比如,在家就餐过程中,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马上倒进垃圾桶。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原因在哪里?面对这些问题,家长首先要全面、细致地摸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症结。不可否认,如今不少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根本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得来的不易,更不理解父母挣钱的艰辛。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推荐的做法是,家长可带孩子实地参与生产劳动。比如,带孩子到农村实地收割稻子、谷子,让孩子体会生产劳动的辛苦,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唤醒孩子的节俭意识。尽管这些农活表面上只与劳动有关,但实际上也与节俭有关,因为孩子通过实地劳动,体验到了“盘中餐”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每次用餐“光盘”的习惯。进言之,这些农活不仅帮助孩子养成了勤劳节俭的习惯,而且也帮助他们树立了勤劳节俭的生活信念。
总而言之,在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学校的核心作用,又要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同时,还要家校协同,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这样,节俭教育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