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想要表达的一个基本思想是:信仰与制度对道德、道德教育是重要的。人的行为不仅仅受到利益的驱动,也受到信仰以及信仰延仲的理念、世界观、意识形态的支配。作为社会动物,一个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别人的关系,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如果希望有一个好的声誉,我们的作为所为就必须符合正义。而正义的概念或正当性的理由则依赖于我们的信仰。因为“人是理性存在物”。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建设中存在两大突出问题,即制度不公与信仰缺失。信仰是一个文化的价值系统,是文化中那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是纲,是根本。信仰是对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和奉行,甚至可以说是让人安身立命的一种东西,让人活出一种更高的标准。当今社会的“道德信仰危机”已成国内学界的共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道德失范所表达的正是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信仰危机在社会精神发展过程中的显现。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完整的道德教育我们需要将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即同时考虑制度的外在规范和信仰的内在意志。制度作为制恶的手段,虽不以善为立足基础,但本质上是善的承载,制度的模式和规则,是公平、正义、合理的依托,而公平、正义、合理性正是善之所在。制度是价值观念的规制或规则化,作为他律的-种形式,好的制度环境能支撑和维护道德教育落在实处。信仰是一种生活方式,信仰教育是一个培养道德个体完善品德和不断满足激发受教育者自我完善需要的过程。人们追求信仰自由这一过程,能推动道德的制度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制度的调整和完善。信仰与制度是一体两面,本研究拟在分析信仰与制度的内涵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它们对道德教育的作用机制,论证信仰与制度之于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我国当前学校德育问题与信仰缺失的具体特征,就当前信仰危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辨析,进而探究当代道德教育价值体系的路径与对策。除导论外,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信仰、道德、制度的起源及其主要特征,分析三者的互动关系。人类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是与道德、制度不可分开的互相关系。道德是人格教育的根本,制度是约束人的行为遵守原则。不信仰无制度。第一章分析了信仰对道德教育的作用机制与过程。从道德的本意来看,就是要人按照人的本然存在方式去存在,要人循着做成一个人的目的去生活,就此而言,道德就是成人之道,或说“成人”即道德教育。信仰不仅使人有道德,更使人有生机勃勃的活力和创造力,有爱、有忠毅果恕。如果教育缺少了信仰,那么它就只是教学的技术手段了,真正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看清楚自己的意志和教育的本质——长善救失。第三章介绍了制度对道德教育的机制与过程。一个好的或道德的制度能够避免坏人有作恶的机会,一个不好或不道德的制度也能使好人丧失作善的动力。借用制度经济学原理以及制度德育相关论述,论证制度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制度维系道德的重要性。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以保证道德教育价值体系建设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第四章分析了学校德育的历史与趋势,分析当前社会的道德信仰危机的原因。在全面把握道德教育与信仰内涵基础上,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方面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德育问题与信仰危机及其产生原因,为当今社会建立核心价值共识提供参考依据。第五章探究了当代道德教育建设的路径。执着于人文精神的重构,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从信仰与制度两方面双管齐下构建道德教育的建设路径,做到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进而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公正、自由、法治”的内涵及其意义。
信仰; 制度; 道德教育; 机制; 学校德育; 信仰危机; 路径探究; 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