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韦晓森.师生冲突——顶撞行为的产生及教育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7(05):51-53.
[2] 周兴国.课堂里的师生冲突:根源及对策[J].教育评论,1999(01):48-50.
[3] [10] 陈振中.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社会学分析[J].教育评论,2000(02):40-42.
[4] 张艳丽,司汉武.中国人面子心理的文化解读[J].理论观察,2010(01):52-54.
[5] 斯坦伯格,金奇洛著.易进,译.学生作为研究者:创建有意义的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6] 徐峰.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8):53-54.
[7] 王维勋,张钢.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16):156-157.
[8] 田国秀.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与分类探究——基于刘易斯·科塞的冲突分类理论[J].教师教育研究,2003(06):40-45.
[9] [美]帕克·J·帕尔默.吴国珍,余巍,等译.教学勇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 郭华.课堂沟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39.
[12] 李牧川.浮躁时代,我为何而教?[J].教育视界,2017(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