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社会服务

Social services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真教育联盟 > 正文 真教育联盟

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第四届学术年会暨“真教育联盟”第七届年会顺利召开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 日期:2022-11-28 浏览:














2022年11月27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主办,《中小学德育》杂志社协办的第四届学术年会暨“真教育联盟”第七届年会在田家炳教育学院905室顺利召开。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长、教师等1000余人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加。


杜时忠教授为开幕式致辞。首先,杜时忠教授肯定了团队这些年来在探索德育理论、引领德育实践上做出的努力。其次,杜时忠教授对《中小学德育》杂志社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第四届年会与以往相比,有了非常重要的突破,期待在未来与《中小学德育》杂志社有更多的合作。最后,杜时忠教授对大家的支持和努力表示感谢,并表示华中师大德育所将继续努力为全国德育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以期促进中国德育的繁荣发展。


本次年会共分三个时段进行,由华中师大德育所张添翼副教授、卢旭副教授、博士生刘志芳主持,共计12场报告。





杜时忠教授


杜时忠教授为开幕式致辞。首先,杜时忠教授肯定了团队这些年来在探索德育理论、引领德育实践上做出的努力。其次,杜时忠教授对《中小学德育》杂志社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第四届年会与以往相比,有了非常重要的突破,期待在未来与《中小学德育》杂志社有更多的合作。最后,杜时忠教授对大家的支持和努力表示感谢,并表示华中师大德育所将继续努力为全国德育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以期促进中国德育的繁荣发展。



报告详情





报告人:《中小学德育》杂志社 王清平主编


报告题目:德育活动设计如何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王清平老师结合自身观摩学习的经验,从学生道德成长的角度,提出了德育活动设计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四个要点。一是德育活动设计要体现价值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德育活动设计要有连接感,设计时要增添仪式感和趣味性;三是德育活动设计要增进荣誉感;四是德育活动设计要强化责任感。最后,王清平老师指出,任何的德育活动设计最终都要指向学生的道德成长。







报告人:武汉市东西湖区教育局 张少华科长


报告题目:砥砺于育日新于我——东西湖区在“砺·新”德育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探索



张少华从三个方面对东西湖区中小学的德育实践探索进行了汇报。第一,东西湖区立足实际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了“砺·新”区域德育体系。第二,东西湖区中小学注重通过文化渲染、课程育人,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影响力。张少华分享了各学校独具特色的德育品牌,为中小学德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三是东西湖区中小学注重专家导行,通过开展班主任工作坊,提升了教师育德能力。最后,张少华指出,未来东西湖区各学校将继续探索更加适合本校发展的现实路径,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有效、高效、长效发展。








报告人:武汉市洪山区第一小学 王淑芳校长


报告题目:鸟语花香善做洪园——洪山区第一小学“始一至成”办学思想交流


王淑芳校长基于“始一至成”办学思想,从建构模式、实践经验、特点创新三个方面分享“至善德育”经验。她指出学校办学思想立足于每一位学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方位构建“至善成长体系”的德育目标,希望能继续推动学校德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报告人:武汉市光谷第十八小学 张晓琴校长


报告题目:办一所充满吸引力的学校


张晓琴校长基于光谷十八小教育现实,结合吸引力法则分享“吸引教育”的办学思想体系建构与实践探索经验,强调尊重与关怀、合作与设计。她指出为了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学校科学制定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方案、课程、课堂,并通过搭建教师跨校、家校企跨界、融媒体跨时空的学习平台,召唤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潜能的激发与实现。






报告人:广东省佛山市华大星晖高级中学 赵海燕校长


报告题目:浅谈学生成长需求


赵海燕校长基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成长需要,认为“成长需要”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呈现的、与个体身心特点相关的并且影响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成长状态,赵海燕校长建议从学校领导组织与管理、教师发展与评价、学生教育与管理等六方面入手,尝试分析学生发展可能性,以此通过教育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成长需要。







报告人: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杨炎轩教授


报告题目:师德教育视域下师德失范行为的归因与治理




杨炎轩教授主要阐述了师范教育与师德失范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师范教育的不到位导致了师德失范行为。接着,杨炎轩教授以工具主义、理想主义、形式主义的师德教育为分析框架,以师德失范行为的师德教育三维度归因为研究路径和心理机制,从立体和平面两个视角分别提出了三条师德失范行为的师德教育防治策略。















报告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长海教授


报告题目:薄弱学校改进的学校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刘长海教授认为关注薄弱学校实际上也是在关注教育公平。学校文化作为复合体,我们应该着重分析学校文化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他指出薄弱学校主要表现为“物质薄弱”、“质量薄弱”、“文化薄弱”。基于此,学校应依托学校文化来改进薄弱学校的建设,并通过开展学校文化诊断、紧扣文化薄弱痛点、建设育人共同体、及时调整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等实践途径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报告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伟副教授


报告题目:班级教育:作为中国教育学概念的话语分析与内涵建构


李伟副教授首先阐述了与班级教育相关的话语体系,如“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等,并解析了这些概念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其次,他对班级教育作为中国教育学概念的内涵建构和价值意蕴进行了解读。最后,李伟副教授做出总结:“班级教育”的构建过程拓展了教育学理论建设的空间,并且“班级教育”构建的初心就是促进班主任工作领域的改革。






报告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季轩民博士


报告题目:勇德培养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与实现




季轩民博士主要从劳动教育的现状、劳动与勇德的现实关联、勇德培养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劳动教育与勇德培养融合的路径探析四个方面进行汇报。他具体阐述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勇德的内涵、劳动教育的作用等内容。最后,他认为可以通过承认勇敢的道德属性与教育价值、推进勇德培养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呈现、建立政策依据与制度保障等途径来推动勇德培养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与实现。





报告人: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刘潞


报告题目:从涂尔干到皮亚杰--道德教育的延续与超越


刘潞认为皮亚杰对涂尔干关于道德教育的延续与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约束到协作的道德层次的递进;二是从要素到机制的道德发展过程的完善;三是从思辨到实证的道德研究方法的丰富。其次,刘潞进一步论述了皮亚杰对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的修正与完善,包括其对于涂尔干道德规则观念的批判整合、对于其惩罚思想的重新修订以及从“纪律-自动化”向“协作-自主”的逻辑转变。最后,刘潞指出皮亚杰对涂尔干德育思想扬弃的现实意义以及自身对皮亚杰德育理论的三点质疑。






报告人: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卢迎丽


报告题目:“关系理性”意涵及其教育张力--兼论“理性”范式的嬗变


卢迎丽首先阐释了从“主体理性”到“交往理性”的嬗变理路,讨论了“主体理性”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僭越以及“交往理性”对“主体理性”的超越所在。其次,她论述了从“关系主义”到“关系理性”的蕴生,揭示了“关系主义”的历史局限并指出“关系主义”是如何向“关系理性”转化的。再次,她阐明了“关系理性”的内涵以及其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方面的意义。最后,她提出要发挥“关系理性”的教育张力,积极建构 “关系型教育”,倡导以建构“学习共同体”为价值追求,推进改革教育制度、创造交往情境,并且积极组织实践活动,重构主体间关系。





报告人: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廖思伦


报告题目:“县管校聘”政策实施的困境与对策--政策执行网络的视角


廖思伦首先介绍了政策提出的现实背景,分析了“县管校聘”政策所涉及的理论内容及各项影响因素;接下来,他介绍了理论分析模型框架建构,包括政策执行网络理论分析模型以及“县管校聘”政策执行网络结构模型。之后,廖思伦剖析了县管校聘政策实施的现实困境;最后,他提出了“县管校聘”政策实施困境的四条突围路径。


总结发言





闭幕式由程红艳教授做总结发言。程红艳教授表示,此次德育学术盛会对学校变革、德育变革、班级教育管理以及师德建设四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讨,是一次广泛且有深度的研讨。程红艳教授指出:未来德育共同体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是制度德育,要勇于突破传统研究逻辑、引入新的理论视角。她希望研究者们要饱有学术热情,提高研究的对话性与学术性,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滋养。最后,她展望德育所团队未来工作方向,并为与会师生送上诚挚的祝福。






下一篇:“真教育联盟”第六届年会 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