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博士 > 博士 > 正文 博士

2005级 朱家安
来源: 日期:2019-05-16 浏览:



朱家安,男,汉族,广西玉林市人,19637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2008)、教授(2006)、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现任广西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广西教育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广西教育学院社科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广西教育学院科协秘书长。是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六届委员会委员、广西科学技术协会六届委员会委员,广西大学兼职教授(硕导)、广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导)、广西师范学院兼职教授(硕导),《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编辑,广西高教学会现代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教育学、德育原理、教育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专著《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074月获广西教育厅颁发的“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和谐社会与德育功能》200812月获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广西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1项,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200812月经教育厅批准,成为广西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政治与思想品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块的首席专家。



毕业论文:德育生态论


导师:杜时忠


摘要: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德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关注被提到了新的高度。研究者不再停留在对经典著作的注解和西方理论的传递和解释上,而是立足于新世纪的教育现实和社会现实,尝试进行系统性的本土德育理论探索和建构;实践工作者也不再停留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十六字方针上,而是基于主体性德育理论等新的理论成果,开始综合考虑教师和学生在德育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寻找新的路径,进行德育理论的系统研究,并努力建构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德育实践模式。本研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探明德育生态的本质和德育生态系统的要素、结构,过程和功能,建立德育生态论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建构出初步的德育生态实践模式。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基于我国以市场化、国际化、知识化和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背景以及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生态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育生态为研究主题,从德育生态理论的系统建构和德育生态实践模式建构两个层面,结合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建立初步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德育生态理论与实践体系。德育生态,指的是德育与其环境所形成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表现出来的功能关系。德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社会道德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个体道德建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道德建构与个体道德建构共生共存;德育因素与学校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关联,构成德育生态系统的动态性整体结构。从系统的层次结构上看,德育生态系统包括秩序(传统、规范和制度)、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意识(价值观和社会风气)三个层面。德育生态系统的过程,包括德育内容环境、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方面,通过这些过程,德育生态系统将实现其以文化适应为本质的适应功能。德育生态系统的适应首先表现为德育系统对学校组织文化的适应,但其最终目标是对社会文化的适应。德育生态系统对社会组织的适应,体现为其对社会组织的同化和顺应,以及通过同化和顺应的不断展开而达到的动态平衡。我国德育生态存在的问题,通过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矛盾体现出来。“道德首位”与“德育无位”的矛盾,反映出德育生态系统中德育因素与学校环境因素关系的不协调。德育政治化与德育生活化的矛盾,反映出德育生态系统中德育因素的社会道德建构与个体道德建构两个基本方面的关联性的缺失。“德育万能”与“德育无能”的矛盾,反映出德育生态系统功能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的背离。思想统一与价值多元的矛盾,和德育政治化与德育生活化的矛盾一样,反映出德育生态系统中德育因素的社会道德建构与个体道德建构两个基本要素的关联性的缺失。“大德育”与“小德育”的矛盾所反映出的仍然是德育生态系统中德育因素的社会道德建构与个体道德建构两个基本要素的关联性的缺失。培养臣民的传统德育与培养公民的现代德育的矛盾反映出德育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的不协调。规范化德育模式与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矛盾,所反映出的仍然是德育生态系统中德育因素的社会道德建构与个体道德建构两个基本要素的关联性的缺失。德育高要求与德育低投入的矛盾,反映出德育生态系统中的德育因素与学校环境因素(其它各育)的不协调。学校“主渠道”与校外影响的矛盾,反映了德育生态系统-学校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的关联性的缺失。学校德育生态的根本问题是如何通过平等互动式道德建构,发挥德育生态系统的文化适应功能,从而实现德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和谐发展。为了了解学校德育生态在秩序、关系和意识三个层次上的现状以及德育生态的适应功能的现状,我们使用《学校德育生态问卷》分别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秩序、关系和意识三个层次上,学校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确实存在。初中生、高中生和教师的群体内差异不突出,但群体间差异显著。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可能是由下列因素造成的:传统教育学观点导致对德育生态系统要素及基本结构认识的模糊,学校德育对社会秩序变迁的不适应导致德育规则和制度的缺陷,对师生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偏差导致对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把握的错位或缺位,对价值多元化认识的缺乏导致德育生态系统意识层次的矛盾,对德育功能认识的缺乏影响德育生态系统文化适应功能的发挥。针对学校德育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在建构和谐德育生态的过程中,应采取如下策略或措施:社会道德建构与个体道德建构的共生共存,学校德育秩序的建构和德育制度的建设,道德生态系统中人际关系的改造和重建,多元化价值观的形成和学校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生态系统文化适应功能的发挥。德育生态理论与实践模式的运用需要注意如下几点:正确理解并在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德育制度的建设,重视养成教育,重视“公平正义”。


关键词:德育;生态;德育生态;理论;实践模式;






上一篇:2006级 刘德林
下一篇:2005级 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