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研究领域

Research field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领域 > 少儿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 正文 少儿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功能探析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日期:2015-09-26 浏览:

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功能探析

【作者】 鲁丹琴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 少年儿童组织是特殊的教育群体,不同于一般少年儿童的教育。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政治社会化,实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在少年儿童思想意识中的传承。从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概念和少年儿童组织的属性出发,探析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化功能、组织认同功能和思想意识启蒙功能,并探讨这三种功能对少年儿童作用的具体表现。 更多还原

【关键词】 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功能政治社会化组织认同思想意识启蒙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学生道德生活研究”(项目编号:YCSW20140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少年儿童组织教育是通过特定的教育主体和教育手段,把一定的社会思想、价值观、道德转化为少年儿童个体的思想意识和品德的过程,即价值观的社会传承或社会传递过程。研究如何通过少年儿童组织帮助少年儿童更好地实现政治社会化,实现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传承,需要准确把握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功能。这样,教育者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作用。

一、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功能的分类

少年儿童组织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在少年儿童个性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到底巳经或可能发生怎样的作用?这就是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功能的问题。从个体功能来说,少年儿童组织在教育过程中为少年儿童提供社会交往的条件,使他们形成自我意识、价值意识和组织意识等;从社会功能来说,少年儿童组织教育是为维护社会政治制度,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组织的存在也是为政治目的服务,这种政治属性决定少年儿童组织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从组织认同功能来说,组织的存在和凝聚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组织认同的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思想意识启蒙功能来说,少年儿童组织存在于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强调在儿童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萌芽状态的政治价值 和信念,所以、思想意识启蒙的功能也十分重要。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实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美国,由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和杰克•丹尼斯于1958 年正式提出,由海曼在1959年首次系统地加以论述。我国学者李斌雄、谌启航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人的社会化中比较高的层次。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学习和内化社会的政治文化,从而使社会的政治文化得到维系、延续和变革的能动过程。”[1] 在这个定义中,政治社会化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个体政治的学习过程,二是社会政治教育训练的过程,三是历史的政治文化传递的过程。

在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核心问题是政治修习过程和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因此少年儿童组织教育过程也是少年儿童学习、接受现存政治制度所肯定的政治观念、政治知识、政治情感和价值观,训练政治技能和积累政治经验的过程。

(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依据

少年儿童组织的社会属性决定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政治属性是少年儿童组织的社会属性,决定着组织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规定了它要为党培养预备队以及帮助少年儿童更好地实现政治社会化,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和朴素的国家、民族意识的根本任务。在教育的过程中,解决少年儿童组织思想意识的教育问题,开展思想意识教育活动,使少年儿童对他们在一定政治体系中担任特定政治角色的知识、价值观念、技能和行为模式的掌握,即达到政治角色的社会化。

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戴维•伊斯顿曾指出:‘一个政体系要得以维持,必须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必要的能量交换,这种能量交换在输入方面主要表现为社会成员对这一政治制度的普遍认可和支持’。”[2]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采用教育手段对本国公民进行政治社会化,目的是促进社会成员与其政治制度的和谐。

少年儿童个性品质的发展规律使少年儿童组织教育政治社会化功能成为可能。陆士桢博士等指出:“儿童作为一个社会化进程最为快速、最为复杂、最为丰富的一个群体,其政治社会化一般以政治认同、政 治归附、政治忠诚、政治服从等带有情感性色彩的政治认知和感情培养为主要内容,以直观的、感性的、 形象的政治事物和政治行为作为学习对象,以服从和直接模仿为学习方式。”[3]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指少年儿童学习接受现存政治制度所肯定的政治信念、政治知识、政治情感和价值观,形成基础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儿童的未完成性和可塑性为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实现提供可能。

(三)政治社会化功能的表现

少年儿童组织教育通过培养少年儿童成为政治人实现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成为“政治人”具体表现在形成政治观念、掌握政治知识、训练政治技能、积累政治经验。

一是形成政治观念。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在于少年儿童组织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引导少年儿童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观念包括政治信仰、政治理想以及对政治本身的看法。少年儿童在与组织和社会群体的互动中,不断受到社会中广泛传播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的刺激,逐渐构建自己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从而确立自己的政治方向。

二是初步掌握政治知识。这里的政治知识包括对历史政治生活的认识和对现实政治活动和事件的了解。“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过程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其它知识都是政治知识的重要内容。”[4]通过教育少年儿童,他们不断形成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培养出一定的判断是非对错的政治思维能力。

三是训练政治技能。政治技能是少年儿童参与政治生活的技术和技巧。通过培养少年儿童的民主意识加强儿童自主管理的能力。少年儿童组织干部的层级选举塑造了一个儿童政治参与的雏形,通过直接和间接参与政治活动,掌握常规的参与技术和技巧。

四是积累政治经验。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政治知识和政治现象的认识,儿童的政治经验会在内化和外化中达成统一。一方面,积累政治经验令儿童获得新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不断获得新知,少年儿童的政治行为得到矫正。

三、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组织认同功能

(一)组织认同的内涵

“组织认同是在社会认同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概念。它是指个体把自己的身份和组织相联系的程度,这种感知能够增强个体对组织的归属感和统一感,并进一步影响个体的行为,形成组织独特的、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5]组织认同就是使少年儿童的组织身份与其自我身份融合统一,如果二者相契合,那就表示个体认同组织。

(二)组织认同功能的依据

组织认同的功能由组织的性质决定。少年儿童组织的群众性和儿童性决定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具有组织认同的功能。其群众性体现在少年儿童加入组织的自愿性、全体性和多样化。少年儿童的组织认同是指少年儿童对于自己所在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在自愿性的前提下,少年儿童更容易用组织身份来定义自我身份。

少年儿童组织的组织管理、组织活动、组织符号 和组织资源是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物质保障。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做到目标与效果的统一,在组织管理者的设计和统筹下,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时的组织目标、正确的组织决策和系统化、层级化的组织设计都会对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产生重要的影响。组织的口号、仪式、旗帜、标语等象征符号能使一个组织保有一种独特的组织身份特征,使少年儿童容易产生归属感,从而实现组织认同。少年儿童组织是自主性的组织,在组织资源上应该是在成人的指导下自主支配,组织内的所有成员要遵循统一的组织原则,合理配置和使用资源,从容形成和谐的组织氛围。

少年儿童的个性品质、个体能力、个体满意度和个体需求是组织认同实现的客观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同伴交往的心理特征能影响少年儿童对组织认同的程度。少年儿童的能力包括智力、体力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自制力、参与力和创造力,使儿童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提高其参与组织建设的能力。无数这样的少年儿童组成一个整体就会形成一股集体力,这种能力是高于个体能力的总和同时又可以反过来影响每个个体的能力和集体的能力。儿童对组织的需求主要有自主、交往、求知、娱乐、安全、合群、荣誉、审美和创造等,儿童需要的满足会推动组织的发展,为组织提供活力,产生凝聚力、吸引力和教育力。

(三)组织认同功能的表现

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认同功能主要是通过少年儿童表现出来。一是促使少年儿童对组织价值的认同,即认同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念和原则,并在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念;二是促使少年儿童对组织文化的接纳:能主动了解组织文化,接受组织文化的熏陶,并在生活范围内传播、丰富和自主创新组织文化;三是促使儿童对组织的责任感增强,对组织中个人、群体投入较多的感情;四是促使组织团体的融合,能够通过积极的沟通,支持的态度以及勤奋负责的作风融入团队,赢得信任,建立团队默契。

四、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思想意识启蒙功能

(一)思想意识的内涵

要界定思想意识,首先需要认识“思想”和“意识”。思想“亦称‘观念’。指作为社会意识一部分的观念和观念形态,二是指理性认识”。[6]在社会学领域中,思想常指代一种普遍的思维模式。“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头脑中的反应,对于个体来说,就是对外界事物的思考和感悟之后形成的个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是人们在待人处事等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观点、品质、意志、态度、情调等比较稳定的思想特性和倾向的总和,它是人们的世界观、特别是人生观和处世哲学的直接表现。”[7]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儿童对自然、社会和世界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和进一步思考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少年儿童思想意识发育发展的过程。

(二)思想意识启蒙功能的依据

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思想意识启蒙功能同样由组 织的属性决定。少年儿童组织对社会施加影响要通过对主体进行思想的启蒙和价值观的熏陶。少年儿童组织的儿童性和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本质决定了组织的育人功能,但教育只是其功能之一,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内容虽然与学校教育的德育相似,但是少年儿童组织教育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培养萌芽时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少年儿童组织的政治性和儿童性决定少年儿童组织教育具有思想意识启蒙的功能。

从可能性来说,少年儿童组织的儿童性主要体现在组织存在的目的、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组织的工作和活动必须遵循少年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三个方面。

正是因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有规律可循,掌握规律对少年儿童的思想意识进行启蒙教育,才有可能促使少年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少年儿童时期是对少年儿童的思想意识施加影响的关键时期,更能引导少年儿童向着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发展。

从必要性来说,少年儿童思想意识启蒙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变迁导致了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各种传播媒介对“主流价值”传播上的艰难,在更加强调 “民主、平等、沟通”的社会格局下少年儿童与自然、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频繁出现,网络和各种信息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少年儿童就像鱼儿一样随波逐流于多样化的思想价值体系中,在这些挑战之下,少年儿童组织教育面临着少年儿童思想意识启蒙和教育的新挑战。

(三)思想意识启蒙功能的表现

其一,少年儿童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对其思想观念意识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飞跃。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会获得相应的情感和体验,感受不同的态度和期待,形成不同的人际交往关系,使他们逐渐形成一定的思想意识。另外,少年儿童存在主体追求,如主观的物质需求,对同伴关系中友好交往的需求,对父母的爱的需求,对社会肯定和认可的需求等。在这些需求被满足和不满足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其二,少年儿童思想意识启蒙通过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作用中表现出来。政治环境是指围绕着少年儿童的社会政治状况,如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国家政权性质、政党制度等,少年儿童会在周围的政治状况中做出自己的判断,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态度。经济环境主要是通过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周围人的消费水平对少年儿童施加的影响,如:家庭收入、家庭消费、儿童可自由支配的零花钱、所拥有的玩具等,这些会影响少年儿童今后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文化环境主要是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文化的类别之一,与物质文化相对,主要指文化的最核心部分一意识形态,包括思想品德、学术、科学、艺术等,这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并主要以精神的形式表现出来,与物质文化明显的实体特征相区别”。[8]国民素质和文化教育程度会对少年儿童的思想观念造成深远的影响。“物质文化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较之与人类精神和心理的关系 更为密切。” [9]少年儿童通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体验,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虽然他们可能还不能明确地认识这些概念,但是这巳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想观念的形成了。

五、总结

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是涉及教育学、组织学、 政治学、管理学、传播学等知识的综合型学科,可想 而知其理论系统之庞杂。因此,该学科建设需要更多 研究者的参与。

 

【参考文献】

 

 [1]李斌雄,谌启航.如何促进当代青少年的政治社

[2]陈炳.政治社会化视阈中的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J].浙江学刊,2012(2).

[3]陆士桢,王剑英.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及 价值追求[J].中国德育,2012(4).

[4]李元书.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J].政 治学研究,1998(2).

[5]孙健敏,姜凯丰.组织认同研究的评述[C].中 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10.

[6]冯契.哲学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 版社,2001.

[7]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 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3.

[8]裴娣娜,刘翔平,万钫,等.中国女性百科全书• 文化教育卷[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6.

[9]彭克宏,马国泉,陈有进,等.社会科学大词典 [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364.

 

 

 

上一篇:许桂林:少先队员的主体性缺失及解决策略
下一篇:中小学学生言论自由权利的域外经验及实践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