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研究领域

Research field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领域 > 少儿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 正文 少儿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少儿组织与教育研究文摘03 | 孔凡贵 王晶莹:建国70年少先队教育活动发展研究
来源: 日期:2021-04-19 浏览:



180FC

编者按:湖北省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2017年成为团中央授牌的首家全国少先队研究基地。自2018年起,基地每年摘编1期少儿组织与教育研究的文章,目前已至第3期。“少儿组织与教育研究文摘”栏目,将陆续推出,以飨读者。


目录

03 | 孔凡贵 王晶莹:建国70年少先队教育活动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孔凡贵 王晶莹: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原文刊载于《上海教育科研》2020年第4期


摘 要:我国少先队教育活动发展的进程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破坏与恢复时期、探索与提高时期、革新时期。各个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主要有荣誉教育、组织教育、自我教育、素质教育。四个阶段的发展带给我们启示: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坚持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坚持集体主义教育与注重个性发展;树立榜样并深入实践。


关键词:建国70年;少先队;教育活动;发展阶段


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1953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少先队在成立之际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根据少年儿童的时代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了一代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少先队成立70年。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亿万少先队员和广大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并对少先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本文以《习近平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的贺信》为指导思想,系统性分析了我国已有理论和实践研究,全面回顾了建国70年来少先队教育活动发展的脉络,进而探析少先队教育活动演进的特征,以期为我国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启示。


一、建国70年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发展阶段

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认为:儿童组织存在的事实,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儿童习惯于经常注意集体的利益,把自己的一切行动和集体行动连接起来。在苏联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少先队之初就非常重视少先队的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少先队教育活动。梳理少先队自成立之初至今的教育发展历程,有利于我们更明晰教育发展的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沿着少先队教育活动发展的脉络,我们将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发展分为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破坏与恢复时期、探索与提高时期和革新时期四个阶段。


(一)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5年)

194910月,中国青年团中央委员会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少年儿童队的文件,如《关于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中国少年儿童队章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和《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几个问题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标志着少年儿童队正式成立。1953年,少年儿童队正式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这一名称的修改,蕴含着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从小学先锋,长大当先锋成为每一位少先队员的座右铭。新中国的成立为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1955年,第三次全国儿童工作会议对少先队发展过慢以及活动不足等问题做出了指示。会议之后,少先队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与此同时,“对少年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成为重中之重,教育广大少年儿童继承先辈革命的传统,形成共产主义精神,成为少先队教育的着力点”。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围绕爱国主义,兼重知识教育,使少年儿童牢记革命年代的艰辛与不易,团结同伴砥砺前行。


(二)破坏与恢复时期(1966—1989年)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教育受到了严重打击,少先队的教育活动在这一时期也遭受着“灭顶之灾”。1972年,中共中央转发中共上海市委《关于筹建共青团上海市委的请示报告》,明确提出将全国少年儿童组织统称为“红小兵”。 “红小兵”取代了少先队,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被终止。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轰轰烈烈地展开,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少先队组织的恢复是从三方面展开的:队机构组织、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各种刊物。少先队的教育重新受到国家重视。1987年《关于深化少先队教育活动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作用,强化少先队员的组织观念。刚刚经过考验的少先队迫切需要重新思索,应该开展怎样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1989年,邓小平同志给少先队组织题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无疑为少先队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少先队的教育活动沿着“四有”的方向继续前进。


(三)探索与提高时期(1990—2009年)

进入90年代,美国等大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教育形势之下,我国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环境对少先队的教育活动也提出了新要求,90年代颁布的关于少先队教育的文件等均指出,少先队的教育活动应该是为培养具有新型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1994年,中共中央发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爱国主义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把此作为思想政治的重要内容。这符合少先队成立之际的初心,少先队的教育活动必须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广大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2000年,第四次全国少先队代表大会明确指出,“继续和发扬少先队的优良传统,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继续实施‘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改革开放以来少先队教育的发展脉络、特征及经验,深入开展‘手拉手’活动,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充分发挥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此时少先队的教育活动更加重视将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少先队的教育活动相对接,以提升少年儿童的素质。1999年,教育部发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少先队的教育活动从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教育实践三方面向素质教育靠拢。


(四)革新时期(2010年—至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015年,第七次全国少先队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指出:少先队要改革创新,创新工作思路、活动方式和自身建设。进入新时期的少先队教育活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同时,少先队教育活动注重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推陈出新。在新旧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少先队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实践都经历着革新。少先队教育活动的革新是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通过理论创新带动实践革新,少先队教育活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为培养具有创新观念、创新能力的新时代接班人而努力。


二、建国70年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发展特征

全面梳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发展特征,对过去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对未来是一种方向的指引。少先队教育活动在其发展的四个阶段各有其特点。


(一)以荣誉教育推进组织教育

1953年,团中央就将少年儿童队更名为少年先锋队。团中央对先锋一词做出了新的解释:先锋是开辟道路的人,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走在前面的人。这一更名寄托着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希望少年儿童成为国家的先进力量,永远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对少先队来说,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荣誉。在教育活动中也时刻提醒少年儿童牢记荣誉,规范言行,成为未来国家的建设人才。李玲玉在《中国少先队的教育传统及当代挑战》中指出,对少年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成为重中之重,教育广大少年儿童继承先辈革命的传统,形成共产主义精神成为少先队教育的着力点。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注重与时代相结合,如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少先队通过读报、参加报告会、参观展览、与志愿军通讯等形式学习英雄事迹。我们对少先队的教育,始终以组织为重点,团结同伴。因此,对于少先队的教育,党和国家希望少年儿童们牢记国家赋予的荣誉,在学习和生活中共同进步。


(二)以“五爱教育”重建组织教育

文化大革命使许多少年儿童形成了读书无用”“知识无用的极端错误思想。这一时期在教育方法上,学校实行开门办学,将学校与工厂结合,让工农兵走上讲台当老师,让学生走进工厂、农场学习;在教育活动上,围在一起读大报,坐下来听报告,开会念念批判稿,斗私批修做检讨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方式。文革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恢复发展。在少先队教育活动上,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开展一系列以五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五爱教育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如全国科学大会后,少先队开展我们爱科学的教育活动,1982年开展了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增强了少年儿童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同时培养爱国情操,培养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另一方面,在文革期间被破坏的组织教育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组织教育中,少先队教育活动的特点是混龄教育。通过混龄教育可以使大龄儿童将其理解的爱国思想分享给年幼儿童,并使年幼者以年长者为学习榜样,增强队员对少先队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祖国,形成国家认同感。少先队具有开展混龄教育的优越条件,在活动中少年儿童可以结识更多不同年龄阶段的伙伴,在实践活动中相互学习,合作完成任务。要广泛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少先队组织在五爱教育中的另一贡献就是思想道德教育,一系列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少年儿童的道德水平。


(三)以素质教育带动自我教育

199310月,全国少工委在继承劳动实践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生存与发展行动计划。这一计划以实践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主要目的。雏鹰行动的特点是以学校为主要场所,少先队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系统,是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二者相辅相成。通过少先队活动,促使学校教育活动向实践层面拓宽。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同时,素质教育开展的譬如手拉手活动,极大地带动了农村教育的振兴,促进了中部和西部学校的沟通交流。2001年,开展了各民族少年手拉手互助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关心的亲身体验中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和感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少先队这个大家庭中,队员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优秀品质,在一系列自我教育互动中探索自己的人生意义。少先队的仪式教育也是少先队自我教育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从第一次系上红领巾、第一次行队礼、第一次佩戴队徽,少先队员们都在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该拥有的身份认同感。对少年儿童而言,他们在这种仪式中逐渐掌握行为规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加自觉自律;对少先队组织来说,这种仪式教育有助于少年儿童时刻牢记革命传统,从小养成拥护少先队组织、拥护共产党的习惯,同时能够激励每一位队员树立爱国主义远大理想,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四)以改革实践托起创新教育

2010 年,第六次全国少先队代表大会的祝词阐述: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使少先队工作更好地适应当代少年儿童的新变化。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提上了日程。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在国家的大方向之下,少先队的教育活动也需要在改革中才能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改革最终是要靠创新来完成的。王丽娜提出将少先队教育活动本土化,并建议采取两种本土化的方法:第一,换位思考,进行视域融合。意指在少先队的教育活动中,辅导员和少先队员都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辅导员要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有趣味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少先队员也应该体谅辅导员,认真刻苦,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第二,侧面暗示。主要是指在少先队员犯错的时候,不去直接指出他的错误,而是旁敲侧击,等待少年儿童自己发现错误。这样既避免了辅导员的批评伤害少先队员的自尊心,同时又让少年儿童在反省中自我提高。这种本土方法论,无疑是创新教育活动的一大成功。少先队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十分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如一些学校邀请家长、党委工作人员参与少先队员的入队仪式,并请他们为新队员送上祝福。这样一来,少先队就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组织,而是一个参与社会、沟通多方的社会组织,有助于少年儿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同时,少先队非常重视“敬老”教育,为养老院的老人送温暖等活动,实际上是在实践中培养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这与核心素养中提倡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一脉相承的。


三、建国 70 年少先队教育活动的经验启示

(一)继承优秀传统与积极改革创新相统一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优秀传统,少先队的教育活动应当秉承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做新时代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少先队教育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对前面阶段的继承和创新,因此,少先队的教育活动就是要不忘历史,开拓创新。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全方位影响着少先队的发展变化,所以,少先队应当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活动方式。教育活动的创新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来看,少先队的教育内容应当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入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新时期,少先队的教育活动应该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活动,从小培养他们爱国、诚信、友善的思想观念,践行个人层面的价值观;从形式上来看,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翻转课堂、慕课等为大众所熟知,少先队的教育活动也应当学习借鉴这些新兴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率。


(二)坚持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统一

少年儿童的自我教育指少年儿童在教师或成人的引导和帮助下,将自我作为认识、约束、调控、完善的对象,逐步主动接受、内化社会道德规范,不断实现“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的转化,促进“自我”的身心水平按照社会要求更好地发展。新时期,开展自我教育有利于少年儿童不断掌握社会规范,学会与他人交往,促进社会化发展。少先队的社会教育为少年儿童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教育活动的社会性色彩越来越浓厚,少先队不断地将一些社会大事件,如环境保护、抗震救灾等纳入活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心系地震灾区小伙伴”等活动。总之,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支持少先队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少年儿童在活动中,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进行自我教育,掌握更多的社会性知识。


(三)实践集体主义教育与注重个性发展相统一

少先队自成立就非常重视培养少年儿童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教育就是要在组织中培养少年儿童的集体主义精神,养成一种大局观念。新时期,国际竞争依然激烈,中华民族的发展需要每一个少先队员以集体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少先队教育活动的一大特征就是在集体中进行,在这种集体性的教育活动中,少先队辅导员应当帮助每一位队员熟识队徽、熟唱队歌、保护队旗、行好队礼,引导少先队员认知自己独特的身份,增强归属感。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高速发展。因此,少先队教育应当尊重个体发展规律,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性,各种教育活动要符合其年龄特点。


(四)注重榜样引领与深入实践相统一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见贤思齐”的传统,在少先队的组织教育中,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有利于帮助少年儿童从小确立正确的目标。少先队在教育活动中的这种榜样引领无处不在。如学校里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因为这里面的小干部都是队伍里品学兼优的孩子,这种现实中的小榜样是同学们激励自己向善向美的参照物。有了榜样的引领,再去实践、去经历就更有实效。少先队未来的教育活动应更加重视实践育人,这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上,少先队的教育活动要让少年儿童参与其中,亲身实践。如通过“少先队送温暖活动”让少先队员们进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让少先队真正在参与中领会“敬老”的含义。另一方面,在少先队的组织管理上,通过规则制度的设定让少年儿童在参与中体会民主法制的含义,从小就了解国家的运作模式。


总之,今后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当以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紧紧跟随党和国家的步伐,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创新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处理好集体教育和个体发展的关系。队内树立优秀的榜样,引领少先队员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同时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少先队发展,为少先队的永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上一篇:少儿组织与教育研究文摘04 | 夏鹏翔 唐延延 左晓慧:新中国少先队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启示
下一篇:少儿组织与教育研究文摘02 | 何玲 陈辉 李瑞敏:政治性、儿童性、教育性:70年来少先队发展的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