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看,近三十年来中小学教师尊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我们研究教师尊严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方向、论域范围和参考框架,这说明教师尊严研究的论域已基本形成。不过,我们发现上述教师尊严问题研究在总体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没能准确界定中小学教师尊严的定义,远没有全面揭示出教师尊严的内涵。已有的教师尊严定义研究,虽突出了教师尊严的社会属性,但忽视了教师尊严的其他属性,如教师尊严的权利属性、自由属性和道德属性,等。正因为既有的研究对教师尊严的内涵缺乏充分的阐释,才导致教师尊严的研究缺乏针对性和学理性。
第二,缺乏对中小学教师尊严的类型进行研究。已有的教师尊严研究,仅从宽泛的层面展开研究,没有对教师尊严的类型进行深入研究。正是因为对教师尊严的类型缺乏研究,才导致教师尊严问题的分析框架无从谈起,从而使整个教师尊严的研究显得分散和凌乱。
第三,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绝大部分的既有研究成果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缺乏系统、学理的分析和提炼。如,一些中小学教师虽对教师尊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这些“看法”也仅仅是他们对自己教育教学的一些感悟和反思,仅停在经验层面,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缺乏学理性。
第四,研究主题比较分散,缺乏研究主线。已有的教师尊严研究,看起来研究主题众多,但实际上这些研究主题并不集中,较为零散,根本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主线,呈现出碎片化的研究态势。现有的教育学术界关于此主题的研究,多数只是从一个方面,或某一视角来论述,缺少整体性、专门性的论述教师尊严的论著和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我们列举了教师尊严研究的诸多不足,并不是要说明既有的教师尊严研究成果一无是处,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而是为了说明教师尊严问题研究的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和挑战性。展望教师尊严问题的研究前景,从学理角度进行审视,笔者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尊严研究急需开展如下学术研究工作:
第一,重新界定中小学教师尊严的定义和内涵。没有对原有教师尊严定义的深刻反思,就不会有新的教师尊严的定义的诞生。既有的教师尊严的定义研究,大多是从词典中“尊严”的定义演绎而来,过于突出教师尊严的普遍性含义,而忽视了教师尊严的独特性含义。因之,对教师尊严的界定,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有:教师尊严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尊严?到底该如何对教师尊严进行界定?教师尊严的表征形式、类型有哪些?“教师作为教师的尊严”与“教师作为人的尊严”“教师作为公民的尊严”之间有何根本差别?等等。
第二,加强教师尊严的理论基础研究。教师尊严研究不可随意妄为,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由此,必须思考的问题有:教师尊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有哪些?这些理论基础是否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哪些学科可以为教师尊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什么?
第三,加强教师尊严的类型学研究。就目前的教师尊严研究现状来看,教师尊严分类学研究尚未起步。教师尊严如何分类是一个非常难的学术问题。无疑,依不同分类标准和参照标准,教师尊严可以有不同类型。如,以“教师”作为参照标准,教师既可作为个体而存在,也可作为群体而存在,那么,相应地教师尊严就可分为“作为个体的教师的尊严”和“作为群体的教师的尊严”。以“尊严”作为参照标准,尊严可分为“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那么,教师尊严显然属于获得性尊严。再如,尊严的构成要素为:自尊、受尊重和尊重,就此而言,教师尊严可分为三种类型:自尊意义上的教师尊严(即教师自尊)、受尊重意义上的教师尊严和尊重意义上的教师尊严。上述思考提供了一些借鉴,但到底该如何给教师尊严分类?还需要教育学界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四,加大教师尊严的跨学科学研究力度。为什么我们特别提出教师尊严研究要加大跨学科的研究力度?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尊严”一词歧义丛生,较为抽象,涉及到权利、身份、制度、自由、价值等诸多领域。这客观上要求研究者跳出教师尊严研究的狭小天地,拓宽教师尊严研究的学科视野,注重与其他学科尊严问题研究的“融合”“对接”。如,可考虑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教师失去尊严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教师尊严的内在构成,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教师尊严之于教师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考虑教师尊严的捍卫路径,等等。
第五,加大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力度。理论的产生主要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加强教师尊严研究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树立尊严观,捍卫教师的尊严。这就要求研究者更加关注教师尊严的当代内涵和时代价值,关注教师尊严与学生尊严、学校尊严的内在关联,最终形成契合中国中小学教育实际的教师尊严理论并切实对教育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第六,加大国外中小学教师尊严的研究成果的引介力度。西方的中小学教师是否也存在尊严问题?他们是如何认识、理解和分析教师尊严问题的?西方社会是如何捍卫教师尊严的?等等。在这一方面,教育学界要加大引介力度。
[1] 云衡.培植和维护教师的尊严[J]. 上海教育科研,1986(4):39.
[2] 肖丹.教师尊严的内涵及性征厘定[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3):21—25.
[3] 于占才.王振甲.人民教师的职权与尊严[J]. 黑龙江教育,2001(4):20—21.
[4] 肖丹.教师尊严的内涵及性征厘定[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3):21—22
[5] 自青.论中小学教师尊严的缺失与守护[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 2014.
[6] 王秀琴.教师的尊严[M].教书育人, 2010(8):34—35.
[7] 郝霄风.“以生为本”与教师尊严[J].内蒙古教育,2005(9):40—42.
[8] 刘娟,崔澜.学校教育中师生人格尊严及其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54—57.
[9] 张翔.教师何以尊严——基于工具理性的师道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3(11):25—28.
[10] 杨林柯.重新寻找教师的尊严[N].中国教师报,2015—01—07(8).
[11] 白亮,万明钢.论教师有尊严的幸福教育生活何以可能[J].教师教育研究,2016(4):8—13.
[12] 刘冬梅.“教师经典隐喻”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尊严观[J].教育科学论坛,2011(6):55—56.
[13] 储朝晖.保障尊严是给乡村教师最美礼物[N].中国教育报,2015—09—11(2).
[14] 郝霄风.“以生为本”与教师尊严[J].内蒙古教育,2005(9):40—42.
[15] 麻守仕.“跪”走的是教师的尊严[N].甘肃教育,2011(6):19.
[16] 金铁铭.浅谈教育者的尊严[J].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4(4):43.
[17] 李伟平.享受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J].江苏教育,2010(7B):1.
[18] 徐九云.教师的尊严在思想[J].四川教育,2007(23):28.
[19] 杜志民,张晓川.教师的尊严来自于专业成长[J]. 教书育人,2015(7):21—22.
[20] 冀永敏,霍庆.教师自尊自重,方可赢得尊严[J]. 教书育人,2015(7):20.
[21] 李镇西.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N].中国教育报,2008—09—16(12).
[22] 杨林柯.重新寻找教师的尊严[N].中国教师报,2015—01—07(8).
[23] 张立美.乡村教师有尊严乡村教育才有希望[N].青岛日报,2015—06—11(7).
[24] 秦平.法治让教师更有尊严[N].法制日报,2015—09—10(1).
[25] 于占才,王振甲.人民教师的职权与尊严[J]. 黑龙江教育,2001(4):20—21.
[26] 张爱国.全社会都必须维护教师的尊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0(5):6.
[27] 陈思.找到教师尊严的内在源泉[N].中国教育报,2013—09—18(10).
[28] 赖配根.为教师留住斯文和尊严[N].中国教育报,2013—06—07(3).
[29] 自青.论中小学教师尊严的缺失与守护[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