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基地动态

沙龙 | 德育所2024年第四期学术沙龙简报
来源: 日期:2024-04-28 浏览:








2024426日,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24年春季学期第4期学术沙龙在田家炳601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由博士生叶贞莹主持,程红艳教授和德育所全体硕博生参加。


本期沙龙共有两项议程。一是博士生王琇就《体罚与人性》一书进行读书分享;二是博士生刘莎分享论文开题报告《社区参与学校机制研究——以宜昌市城区为例》。


01




博士生王琇从作者介绍、书籍内容简以及思考与困惑这三个方面对本书进行了分享。


首先,她简要阐述了分享本书的原因并对作者和书籍内容进行了介绍。接着,她从体罚的心理学、刑罚体罚、宗教体罚、支持和反对体罚的理由这四个方面分享了书籍的具体内容。


在体罚的心理学这一部分,作者从体罚的心理学、和人性心理的角度了揭示体罚存在的原因;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列举了在法庭、家庭、军队、教育这四种不同场合下的体罚形式;第三部分,作者介绍了宗教体罚的形式、目的、普及运动以及其极端。第四部分是支持和反对体罚的理由。作者认为惩罚的本质是痛苦,包括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如果惩罚适度且合理就可以实现阻止再次犯罪、改造犯罪者的目的。但体罚本质上是肉体的恐惧,这种恐惧不会带来改过自新的力量,必然会唤起受罚者心中不公正的感觉。




最后,她总结了阅读的思考并提出问题:体罚不是惩罚的最好方式,那在教育惩罚中何种惩罚是一种好的惩罚方式,既不会让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又能保证学生不会因为惩罚产生羞耻感从而进化为怨恨感?



与会师生就分享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


博士生叶贞莹认为王琇分享的《体罚和人性》给我们提供了读书分享的全新视角,不局限于道德教育的内容。并提出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将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方式,会让学生对劳动产生消极看法。


博士生王琇回应,在传统教育中,“劳动惩罚”是中小学普遍应用的惩戒方式,但实际上劳动是教育中的一个部分,而不应成为惩罚的方式。


博士生刘艺琨就惩罚究竟惩罚了人的什么提出疑问,是人的权力的剥夺还是对尊严的损害?


博士生母志蕊引用涂尔干在《道德教育》中的观点指出,惩罚和奖赏是一种规范学生的手段,只有那些被惩罚的学生认为惩罚是公正的才是正当的惩罚,用惩罚来引起学生的恐惧感是不正当的。且涂尔干不赞成体罚,最好是使用程序正当的斥责激发儿童的尊严感,在教育实践中尽可能保存儿童的尊严。


博士生刘芳结合论文《教育惩戒权再申思》表示,使用惩罚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观的正当性以及是否是对学生合法权益损害最轻十分重要,“惩”是手段,“戒”才是目的。





02


博士生刘莎从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论文框架、困难疑惑这五方面展开分享。


首先,她基于国家教育政策要求和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发展的需要,指出学校教育改革亟需社区的参与支持,并从社区参与角度出发提出问题:社区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


在文献综述部分,她就“社区参与的基本要素”、“社区参与学校合作的内容”、“社区参与的层次和相互关系”、“如何激发社区参与学校教育”以及社区参与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实践策略、互动模式、影响因素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论述。


接着,她对研究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研究以学校教育的现实样态、学校教育过程中所呈现的发生动机、互动深度、差异性缘由为内容,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参与性观察法、结构性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最后,她展示了论文的初步框架,并提出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与会师生就分享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


博士生叶贞莹肯定了研究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建议:政策制定、社区的角色以及角色贡献分工等方面需要有详细说明且选取的样本学校、社区需要存在多样性,这样的研究结果才会具有普遍性和参考价值。此外,地区间资本水平差异,公民意识变化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博士生刘志芳指出论文需要厘清研究理路,适当做一些框架调整,个案社区参与应该依据现实境况选择,典型样态一般不直接呈现。且在研究时还需要考虑社区的风俗文化、学校的管理风格、参与本身的程度等因素。


博士生母志蕊提出疑问:论文中社区参与学校教育是基于西方教育背景考虑的,我们国家的社区和学校有其自己的运作传统,如果直接把西方的理论移接过来,是否具有适切性?


程红艳教授认为,论文需要明确题目,不能过于宽泛,可以对论文中的社区需进行界定,城市社区或是农村社区。同时提到,关于社区参与学校教育工作难以推进的背后的原因,其实质是学校不愿意跟家长共享教育权。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高涨,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想法日益强烈,社区参与学校工作的研究需要考虑这样的问题背景。因为教育是一种合作的事业,是一种共同善。


至此,德育所2024年春季学期第4期学术沙龙圆满结束。

上一篇:沙龙 | 德育所2024年第五期学术沙龙简报
下一篇:沙龙 | 德育所2024年第三期学术沙龙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