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基地动态

沙龙| 德育所2025年春季学期第二期学术沙龙简报
来源: 日期:2025-03-28 浏览:




2025年3月36日,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25年春季学期第2期学术沙龙在田家炳楼601教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由博士生张晓轩主持,德育所全体硕博生参加。


本期沙龙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硕士生何展宏就“四川蒲江现代田园教育”主题进行分享,二是交流讨论环节。


1、主题汇报


硕士生何展宏从背景与核心概念、实践路径与创新举措、成效与影响、挑战与未来发展路径、思考这五个方面展开汇报。



首先,他从政策指导与现实条件对四川蒲江现代田园教育的提出背景进行详细阐述。其次,他对蒲江现代田园教育的自然、绿色、融合、开放的四个核心概念进行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回归自然:教育与周边环境良性互动、回归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温情互动、回归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温情互动的教育实践特征。

再次,他指出蒲江县的具体实践路径。第一,依托本地自然与产业资源开发“竹品人生”“1+3X红樱桃”等校本课程,构建包括“梦想选修课程、校园农耕课程、市民体验活动课程”的田园梦想课程体系,形成了联结乡土资源与儿童经验的在地化课程开发。第二,依托小班化教学开展个性化教育。第三,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第四,政府、高校、社会力量等多方协同,共同推进教育实践。

接着,何展宏从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学校、课程、教师的发展之上分享四川蒲江实践的成效与影响。并提出目前四川蒲江实践的现代田园教育发展存在的示范中的同化:教育的文化特色消逝和跨越中的失衡:教育与产业的断联的挑战。据此,提出了基于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在地化教育、基于产业发展的在地化教育、基于学校内在系统发展的在地化教育的未来发展路径。

最后他提出关于主题的思考与困惑:后发型教育的出路何在,这种模式的教育是否存在“为了特色而特色”的认识误区,全球教育对话中教育如何进行主体性建构等。


2、交流讨论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硕博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关于现代田园教育内涵、现代田园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区别以及后发型教育出路等多方面的问题和见解。



博士生娄琳琳对现代田园教育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背景提出了疑问,同时她认为“后发型教育”的出路本质上是一种路径依赖,但教育的动力应来自自身,不必非要向城市学习。她还指出,本土化与孤立化并非对立面,强行将两者对立存在伪命题的嫌疑。

博士生王琇则针对现代田园教育的定义、现代田园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区别以及“后发型教育”这一概念如何界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至此,德育所2025春季第2期学术沙龙圆满结束。


文字:王伦琪

图片:李喆

编辑/排版:涂卓

审核:程红艳



下一篇: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25届硕士研究生预答辩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