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檀传宝: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日期:2015-08-30 浏览:

 

       

 

 美的标准应该成为全部教育实践的基本标准

高尔基曾经说过,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而基于教育的立场,我愿意一再强调: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

作为苏联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的上述预言显然不是主张美学在未来取代伦理学。他的意思非常明确:伦理要真正变成自由、有效的实践,就必须具有审美的气质。

与高尔基异曲同工的另外一个表达则来自德国美学家席勒。席勒认为,人的生活有力量的国度、伦理的国度、审美的国度之别。力量的国度靠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运行,伦理的国度靠社会规范的强制维持,而审美的世界,人们对于一切道德的服从均来源于自由人对于美的向往。

按照这一逻辑,我坚决主张,现代德育应当尽快建立“德育美学观”、以及基于德美、育美欣赏的“欣赏型德育模式”。不仅如此,我还坚定地认为,全部教育实践都应当建立教育活动的“第三标准”——即“善”的标准(教育目的)、“真”的标准(教育规律)之外的美的标准(审美原则)。

十多年前,当我提出这一主张时,一位教育学老前辈与我讨论说:现实生活里中国教育连教师工资都在拖欠,何谈建立教育活动的审美标准!

    我当时的解释是:教育活动服从美的规律是不问时代的。因为孔夫子就曾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且当现实教育生活中那些成功的教育工作者酣快淋漓完成一堂“最好”教学的时候,实际上他们也就完成了一次“最美”的教学(即教学美的塑造),只不过他们可能处在不自觉的教育美的创造状态罢了。

   而所谓“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其实就是主张从现在开始,让审美、立美的教育在全部教育生活里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让审美标准成为所有教育实践的基本标准与常识。

            

                                                美育的健康发展是高品质教育的最重要象征

 

学校美育的价值,只有建立以上前提性认识的条件下,才能得到真正的确证。日常生活里,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将美育窄化为艺术教育。美育当然包括艺术教育,但真正的美育,显然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尤其包括教育美等所有美的形态对人的全面陶冶。

   同时,真正的美育首先是审美精神、立美精神的学习,而非仅仅某些艺术技艺的训练(尽管艺术技巧是重要的,且学习起来并不容易)。而美育的精神实质,乃在于消解对于人的各种异化,求得人格及其发展的自由与完整。从广义上说,美育与全部教育的审美化实质上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倡言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实际上就是主张美育事业是全部教育的使命!

    不可否认,在迄今为止的教育现实中学校美育仍然是寥落的。但今日之中国,也是对学校美育呼唤最为强烈的国度。这一点,我们不难从正反两个方面得出结论。

正面来说,中国教育与社会都在升级、转型之中,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教育的需求是中国教育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而美育的健康发展是高品质教育的最重要象征——这一结论只要对比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差距就不难发现。

而若从反面看,现阶段国人诸多粗俗不堪的不文明行为不仅是德育之耻,也是美育之失。如何帮助全体国民从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吃相难看”的生存状态提升到优雅、文明的高品质生活境界,是当代中国教育,更是美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加强美育,正当其时;投身美育,时不我待。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杂志2015年第15期

 

上一篇:杜时忠:体育课的目的是什么
下一篇:顾明远:中国教育面临的八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