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基地动态

沙龙 | 德育所2023年第二期学术沙龙简报
来源: 日期:2023-03-24 浏览:




3B0E9





2023年324日,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23年春季学期第2期学术沙龙在田家炳624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由博士生刘莎主持,杜时忠教授、程红艳教授、卢旭副教授、张添翼副教授、孙银光博士和德育所全体硕博生参加。


本期学术沙龙有两项议程:一是博士生袁永强论文分享:《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践困境与改进对策》;二是硕士生徐烨佳论文分享:《哈贝马斯交往伦理思想对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的启示》。





01 

博士生袁永强:《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践困境与改进对策》



268E9



首先,博士生袁永强对群团工作的改革背景做了简要介绍,阐述了群团改革、高校共青团改革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他从规范性制度和发展性制度两方面总结出九个具体的高校共青团制度体系,说明了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当前,主责主业偏离以及基层团组织弱化、机关化、行政化、娱乐化等问题仍旧存在。为了优化育德路径、破解困境,需要健全完善民主的育德制度,以制度完善推动制度落实。


接着博士生袁永强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发展历程、涵盖内容、“成绩单”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他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践困境;其次,他从宏观和微观两大层面明确了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最后,他提出了“第二课堂”内涵提升的核心命题,并对“第二课堂”的制度建设做出了美好的未来展望。


针对该论文,与会师生进行了交流探讨。



2D316












 

2A69D2AB3D




杜时忠教授肯定了文章的结构和针对性,并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文章的主要问题是思路的改变,有关制度政策是否科学这一问题,不能先入为主,而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其次,需要明确“第一课堂”的含义和特点,提高文章理论概括能力的同时,加强实践导向。


博士生刘莎在文章结构方面提出建议:首先,文章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否可以合并?其次,是否要介绍“第二课堂”的结构?再次,原则部分是否可以提炼二级标题?最后,制度评价是否可以放在文章结尾?


博士生付东兵提出疑问:“第二课堂”实施的意义何在?论文是否缺乏实践调查?对策是否可以更加体系化?


博士生姜子豪认为:研究论文应具有理论思维,此论文缺乏数据支撑,文章经验性不够。


博士生杜佳慧提问:“第二课堂”抓权是否会造成创新性薄弱的问题?


博士生卢迎丽建议:在困境阐述中,划分维度的依据需要重新思考。另外,要提高文章的学理性,补充文章的理论视角。


博士生叶贞莹建议更新参考文献,提高刊物全面性、多样性和权威性。


博士生袁丹丹认为文章的研究视角不够明确。


张添翼副教授给出意见:文章中的评价是否可以实施?另外,评价的内容是否可以进行修改?


程红艳教授提出:首先,在文章书写中,要摒弃工作思路,找到理论思路;其次,要谨慎思考文章标题的逻辑结构;最后,要适当做调研,提出更有深度的建议。


孙银光博士认为:选题结构和相关论述要改进,“第二课堂”的评价内容、方式、范围等问题亟需完善。





02

硕士生徐烨佳论文分享:《哈贝马斯交往伦理思想对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的启示》



3153A




首先,硕士生徐烨佳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包括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出台、现存的学校文化思想等。


其次,硕士生徐烨佳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局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有三个部分:系统殖民的生活世界:学校文化的离境之忧、主体中心的建构逻辑:学校文化的生成之困、从“成人”到“治人”:学校文化的体用之殇。


接着,她对哈贝马斯交往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阐释,指出交往伦理所具有的交往性与相互性,阐述了交往伦理的三个基础:发生基础、系统保障、本质属性。并认为该理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具有借鉴意义。


最后,硕士生徐烨佳从三个层面总结了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思想对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的启示。第一,显性层面:要强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底层逻辑。第二,技术层面:要完善学校文化建设的话语规则。第三,隐性层面:要遵循学校文化建设的人本规律。文章撰写过程中的困惑在于核心观点的提炼、理论阐释部分和学校文化建设启示部分的脱节。


随后,与会师生进行了交流探讨。



3EDC3



2E42E



2A5EF



2673B



2A9FA




杜时忠教授首先对论文加以肯定,然后提问:交往理论是否合适用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建议加深对哈贝马斯思想体系的理解。


博士生刘莎肯定了文章语句表达,并建议论文加入一些实证研究。


硕士生王健怡认为:文章中的文字表述值得学习,理论联系可以再加强。


硕士生龚丽冰认为:文章中可以加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中方视角。


博士生周如川认为文章可以适当借鉴古代东西方的文化思想。


博士生刘潞认为:文章结构有部分脱节,可以再行调整。例如,可以考虑将第二部分对哈贝马斯的理论阐述挪到第一部分,同时细化文章标题。


博士生付东兵提问:怎样看待学校文化建设的困境?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学校”的范围能否进行界定?


博士生刘志芳认为:文章结构与思路都值得肯定,但还是要考虑哈贝马斯理论的适切性问题。另外,学校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概念具有部分混淆,文章部分用词还要修改。


孙银光博士也认为要加深对学校文化的理解,考虑理论适切性。另外在文章表述和结构上看,文章的写作方式要加以改进,文章结构也需加以调整。


程红艳教授建议:此篇文章体现了研究思路的转型,值得肯定。但是哈贝马斯交往伦理思想与学校文化建设二者结合不够紧密,要体现研究的现实意义。


张添翼副教授肯定了文章所体现的思想突破,但研究问题和研究视角并不完全匹配,文章逻辑仍要改进。


与会人员针对两篇论文展开了持续深入的讨论。


至此,德育所2023年春季第2期学术沙龙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落下了帷幕。



上一篇:沙龙 | 德育所2023年第三期学术沙龙简报
下一篇: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23届硕士研究生预答辩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