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德育所第十二次读书会
来源: 日期:2020-11-30 浏览:






会议时间:2020年11月29日19:00—22:00


参与人数:
程红艳教授,卢副教授,李伟老师及其团队硕博士4人,季轩民博士,博士生8人,硕士生17人,科研助理4人


主持人:刘志芳


沙龙议程:


共读《普通教育学》(本纳著)一书。
领读人:
姚雨涵,蒋璐,张建伟,薛文涛 (华科)

杜佳慧,杨宇轩,谢于静,王贻婷(德育所)

主要讨论问题:


1、“准教育”“反教育”与“伪教育”如何区分?


2、“自发的肉体性”如何理解?


3、义务教育属于第一维度还是第二维度?


4、教育、教养与教化的区分。


概念辨析: 注意结合语境意思 + 结合思想者个人思想体系


李伟老师:四种语境(德文、英语、苏联俄罗斯、中国 )


参考:《教育与教化的区别及其对当今教学研究的意义——论教化性的教育性教学》



教师分享环节:


1、卢老师:读书心得 读得懂的书和读不懂的书二者皆有作用


2、程老师:

(1)教育学的学科自信。(从哲学传统找根基)


(2)“教育实践”在本纳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教育是一种人类实践活动。

实践观: 亚里士多德(理论体系+制作+实践)、马克思(实践观更为广阔)

思考:教师实践的特性?


(3)现代启示


l 对两种病的抨击:教育幼稚病(教育万能、教育脱离社会)、政治实用病(教育为政治服务)


l 思维方式:摒弃以往二元极端路线,寻找中间路线


l 对现实的回应性


3、李伟老师


(1)肯定上述同学的分享


(2)赞扬本纳教授热爱教育学的精神,以及本书论证的严密性严格性


相关文献与资料:


1. 底特里希·本纳,李政涛,彭韬.教育实证研究的"德国视野"与"德国经验"——底特里希·本纳与李政涛、彭韬的对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035(003):159-163.


2.彭正梅,顾娟.德国当代普通教育学人物基本概念和比较_与本纳教授的对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4): 33-41.


3.李政涛,巫锐.德国教育学传统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访谈德国教育学家本纳教授[J]. 教育研究,2013(10):142-148.


4.彭正梅.教育的自身逻辑——德国教育学家本纳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09, 038(011):8-14.


5.徐斌艳.来自国际性学生评价项目的反思——访德国教育专家本纳教授和蔡德勒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2(02):3-5


6.底特利希·本纳, 徐斌艳.教育与负面性:论负面经验在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以及教师教育中的不可忽略性[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04):38-47.


7.底特利希·本纳,徐斌艳译.现代教育体制下核心课程的结构[J].全球教育展望, 2002(01):39-45.


8.底特利希·本纳, 顾娟,商仪,彭正梅.教育与教化的区别及其对当今教学研究的意义——论教化性的教育性教学[J].基础教育, 2018(06):5-14.


9.底特利希·本纳,顾娟,彭正梅.童年并未消逝:迈向支持自主性的现代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36(006):54-60.


10.底特利希·本纳.教育学与批判——对各种批判教育科学思想的局限性及问题关系的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2):31-43.



上一篇:思维碰撞 | 德育所第十三次读书会
下一篇:思维碰撞 | 德育所第十一次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