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博士 > 博士 > 正文 博士

2003级 杨炎轩
来源: 日期:2019-05-16 浏览:


杨炎轩,1969年生,教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2004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晋升为副教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教研室主任。在《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等重点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主要从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德育管理、辅导员管理研究。


教育背景

119879--19917月,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219959--19986月,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320039--20066月,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19917--19987月,供职于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219987月,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领域


1.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理论、培训理论、教师团队建设理论

2.德育管理:德育理论发展、制度德育、高校学生德育

3.辅导员管理:辅导员活动案例分析

研究成果



1.《学校变革的动力机制探析》,《教育发展研究》,20088

2.《论学校组织结构的重构》,《教育发展研究》,200820

3.《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

4.《研究中心课题的转移: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教育科学》20064

5.《高校德育的指导思想及方式探新》,《江苏高教》,20065

6.《环境支持:教师培训转化的关键》,《教育发展研究》,200612

7.《学校德育实效性提高之教师激励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8.《教师的德育积极性及其调动》,《教育科学研究》,200510

9.《德育十论》(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合著第九个专题的第一部分,约3.5万字

10.《教育评价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副主编,并撰写了第四章,书约25万字

11.《薪酬管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参编第三章,约3万字

12.《管理思想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参著第三篇,约5万字

科研项目



1.作为第三完成人,参与了杜时忠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青年专项课题“德育本质的研究”    
  2.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了杜时忠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社会变迁与德育实效问题研究”    
  3.作为成员,参与了杜时忠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制度德育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研究    
  4.“组织行为学课件”(华中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横向课题),主持人,项目经费3万元(已完成)    
  5.“组织培训研究”(洪山佳兴,横向课题),主持人,项目经费4万元(已完成)    
  6.“知识职员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红钢城青红联社,横向课题),项目经费10万元(已完成)    
  7. 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项目“探索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制度”,主持人,5000元(已完成)    
  8.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教师团队组织与教师道德成长》(项目批准号:10YJA880164),主持人,9万元(在研)

获奖情况



1200312月在 华中师范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2200611月在华中师范大学第六届全员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3.参与合著的《德育十论》,荣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贰等奖

42007-2008年度华中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

毕业论文: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


导师:杜时忠


摘要: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的发展曾经经历了一个不断吸收德育实践的新成就和问题米充实自己的过程和阶段,现在,德育理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适应德育实践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阶段。德育理论发展变化的这种时代特点,要求我们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理论发展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这既是教育实践工作者提高自身德育理论素养的必经之途,也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创新德育理论的内在需要。具体说,中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我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的历程、成效及问题所在,增强德育理论研究的“自我意识”;有助于我们对过去和现在的德育现象、实践及其问题作出更科学的说明或解释,对今后的德育现象、德育实践作出科学判断、预测,并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我们拓宽和深化德育理论研究的领域和主题,进而推动和促进德育学科的发展和繁荣。德育理论发展是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性,德育理论发展研究是对德育研究活动及德育理论本身发展性问题的研究,即对德育研究的研究。借鉴教育基本理论关于教育理论发展研究的成果,德育理论发展体现为德育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的转移,德育理论研究传统的转变,德育理论研究内容的进展和德育理论研究趋势的展望。其中,德育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的转移和德育理论研究传统的转变是从形式的角度来表征德育理论的发展,德育理论研究内容的进展是从内容的角度来具体说明德育理论的发展;德育理论研究趋势的展望则是从未来的角度对德育理论发展所进行的预测性分析。 以我国人大复印资料《G1教育学》(19812005)所转载的德育论文及其引用著作文献为主要研究样本,我国当代德育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时期或阶段:19811988是德育理论研究的科学化阶段;19891998是德育理论研究的现代化阶段;19992005是德育理论研究的人性化阶段。换句话说,19812005年德育理论研究的中心课题以科学化为起始,历经现代化,现正向人性化进发。在德育理论研究的科学化阶段,德育过程率先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议题,德育的地位受到普遍关注,科学化成为几乎所有德育问题讨论的归宿;在德育理论研究的现代化阶段,德育功能与效果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德育地位的讨论让位于“德育首位”的探讨,德育理论科学化问题继续受到关注;在德育理论研究的人性化阶段,主体性德育思想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生活化成为几乎所有德育问题讨论的归宿,教育的道德性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德育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的转移及其所反映的德育理论发展状况,只是体现了德育理论表层结构的变化,德育理论研究传统的转变反映的则是德育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了德育理论深层结构的变化。德育理论研究传统的转变包括德育理论研究的哲学科学基础转变,德育理论研究的理论核心转变和德育理论研究的研究方法转变。德育理论研究的哲学科学基础转变主要表现为,从单一的哲学向度朝多样化的哲学科学向度转变。


关键词:德育理论发展;中心课题;研究传统;研究内容;研究趋势;




上一篇:2004级 陈萍
下一篇:2003级 刘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