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研究领域

Research field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领域 > 少儿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 正文 少儿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少儿组织与教育研究文摘14 | 马建宏 李聿霜:少先队员的组织认同:特点与演进趋势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 日期:2022-03-22 浏览:



编者按:湖北省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2017年成为团中央授牌的首家全国少先队研究基地。自2018年起,基地每年摘编1期少儿组织与教育研究的文章,目前已至第4期。“少儿组织与教育研究文摘”栏目,将陆续推出,以飨读者。


目录



14 | 马建宏  李聿霜:少先队员的组织认同:特点与演进趋势


摘自《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0年第4期


马建宏  李聿霜: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摘 要运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2013—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153篇以少先队员组织认同为研究内容的文献进行量化分析,绘制出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知识图谱,以此来探索近六年来该领域研究特点及演进趋势。结果显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于“青少年”“少年儿童”“少先队员”“少先队”“组织认同”等关键词周围,但目前的研究状况存在研究对象针对性不强、学科融合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随着学科的完善和发展,该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值得对其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少先队员;少先队;组织认同;量化分析


2019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的贺信中提到,“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少先队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相统一,为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提出少先队员组织教育要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19)》指出,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组织认同是管理学中的概念,实现少先队员组织认同对于少先队员和少先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Riketta提出,组织认同是以人的情感为归依,是个体对组织的归属感、自豪感和忠诚度的情感体现,是组织的程序和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情感喜好的过程。关于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索,主要来源于2013年教育学原理下设的“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经过七年的学科建设与探索,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中国少年先锋队作为少年儿童组织中的杰出代表,在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少先队是一种广义的教育,是一所大学校,对人的教育是任何制度化教育不能替代的。少先队员作为少先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因此,本文通过对2013—2019年CNKI中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的量化分析,对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统计、梳理,找出该研究涉及的热点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展望该领域研究趋势,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相关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自2013—2019年所收录的全部文献。通过在CNKI数据库中分别以“少先队”“少先队员”“少先队组织认同”和“少先队员组织认同”为关键词、主题词、文章名称等进行检索,累计检索出相关文献162篇,在检索结果中对这些文献进行时间排序,最终选取2013—2019年与该项研究高度相关的153篇文献进行量化分析。


笔者之所以把2013—2019年检索出的文献设定为少先队员组织认同分析范围,主要是根据该学科发展的起始点来确立。2010年,团中央首次向教育部提出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立与少先队组织任务相关的二级学科。2012年,国内部分高校开始筹备设立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正式招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属于“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学科范围。本文关于该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12月31日。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近年来在信息分析中最有影响力的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它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制,主要是做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笔者将筛选出的153篇文献导入CiteSpace中,对作者发文量、机构发文量、关键词高频及聚类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可视化图谱。同时,运用EXCEL对文献的发表时间、作者、期刊、被引频次等指标进行统计和量化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2013—2019年刊登在CNKI中的文献进行汇总梳理,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主题、演变趋势和所涉及研究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时序分布、资源类型、期刊来源、作者机构、热点分布等方面,将抽象的学科描述转化为具体的可视化统计图表,从而推论出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各阶段特点、内在关联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时序分布


将2013—2019年关于“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文献与时间排序进行相互对应,通过不同年份的文献统计数量变化,可以从时间维度分析出2013—2019年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历史特点及发展趋势(见图1),结合具体的发文年份和当时的政策背景解读该领域发生变化的详细缘由。



图1 2013—2019年“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文献数量及发展趋势统计图


从图1所展现的文献数量的年份变化可以看出,2015年和2016年是自2013年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在高校招收研究生以来,关于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开始出现突破性进展的两个关键时期。以2015年与2016年为参考节点,可以将近七年的时间排序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步期(2013—2015年),该阶段关于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由于2013年是该学科创设之初,很多高校开始招收研究生,相关研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研究尚未受到关注和重视。第二个阶段是发展期(2015—2016年),该阶段关于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文献逐步显现,但相关文献数量屈指可数。第三个阶段是加速期(2016—2019年),该阶段关于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文献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从2017年开始,少先队组织建设受到众多研究者关注,但文献数量和研究相关程度仍旧没有得到深层次的发展。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是属于教育学下设的二级学科,而组织认同研究属于管理学学科范畴,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是教育学和管理学交叉学科研究,所以对教育学背景的研究者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总体上,发展趋势分析线持续上扬的态势也表明,该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探究价值。


(二)资源类型分布


从文献的资源类型分布可以看出某一项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范围,进而可以更好地对该领域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从表1可以看出,关于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资源分布类型多集中于硕士论文,2013—2019年的发文量为94篇,占资源类型的61.4%,是该研究领域的最主要文献来源;其次是期刊,共刊登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相关文献55篇,在资源类型中占比36.0%;博士论文4篇。说明自该学科创设以来,各培养院校是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主力军,根据培养研究生制度的要求,研究生毕业至少发表1—2篇期刊论文,并完成相关学术论文,由此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学术资源。


表1  资源类型分布

  


(三)来源分布


从文献来源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的发展重点。2013—2019年关于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共有153篇,发文量(含研究生学位论文)在4篇以上(含4篇)的来源分布数据如图2所示。全国高校中,西南大学发文最多,累计12篇,占比7.8%;华中师范大学发文8篇,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曲阜师范大学各发文6篇,各占比3.9%;浙江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和河北大学各发文4篇,各占比2.6%。期刊相关发文数量为:《少年儿童研究》载文量最高,占文献总数的3.9%;其次是《青少年研究与实践》和《青少年学刊》分别载文4篇,各占2.6%。综合上述统计可以看出,高校仍是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主要来源,其中以在全国率先开设“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的西南大学为首。在西南大学12篇硕士论文中,对于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研究是分别从“少先队标识”“小学班主任兼任中队辅导员”和“少先队社区活动”等方面开展的。



图2  文献来源分布


(四)作者分布


由于该学科起步较晚,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相关研究成果总体较少,且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实践类成果和活动推广。学术类研究成果主要来自高校科研工作者,所以主要从高校中选取发文量较多的几位学者来分析。其中,姜金栋教授4篇,他主要研究少年儿童的组织认同,并运用实证分析,推动了学科的科学化研究。发文量排名紧随其后的是曲阜师范大学的陈东慧,浙江师范大学的章秀英、何靓和陈汝男,以及云南师范大学的姜楠,这五位作者关于该研究均各发文3篇。其中,陈东慧尝试运用社会学理论以及从过渡礼仪角度对少先队员组织认同进行研究;章秀英和何靓则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特点下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分析;陈汝男运用了质性研究方法,对浙江中部地区少先队员组织认同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晏祥辉博士论文是通过调研对大队辅导员的职后教育进行实证研究。姜金栋教授和晏祥辉博士同时也是四川省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这说明学术机构对推动学科研究起到了关键作用,既为学者提供了研究方向,又为其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其余文献的作者由一线教师和其余高校学者以及相关机构如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各省团校、各级共青团组织等组成。从发文量来看,一线教师发文9篇,其余高校学者发文128篇,相关机构累计发文7篇。


(五)机构分布


对研究机构的分析可以反映该机构在少先队员组织认同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影响力。从表2(表中列出的是发文在4篇及以上的机构)中可以看出,涉及该研究方向的研究机构以师范类高校为主,较为突出的是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它是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率先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2013—2019年共发表文献17篇,占比11.0%,其中硕士论文12篇,期刊5篇;其次是浙江师范大学和曲阜师范大学,分别发文12篇(占比7.7%)和11篇(占比7.1%);华中师范大学发文9篇,且文献多以硕士论文为主;华东师范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各发文8篇;云南师范大学和成都师范学院各发文5篇;内蒙古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和湖南大学各发文4篇,各占比2.6%,且均是硕士论文;中小学关于教学实践的期刊论文有9篇,占比5.8%,且多为一线教师联合发文;还有4篇是共青团组织、团校等其他机构的论文,占比2.6%。师范院校率先成立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二级学科专业,逐步建立了专业的学术研究梯队。当然,每个学校的研究方向还有差异,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科基础扎实,团队研究实力较强,它侧重于少先队组织建设研究,从宏观视角来强化少先队员的组织意识教育;浙江师范大学以组织制度建设研究来促进少先队员的组织观念培养;曲阜师范大学主要侧重少先队组织活动机制建设研究。各地对该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学术成果产出的不同。西南大学最早成立少年儿童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目前在该领域研究实力较强,受到教育部和团中央的重视。


表2  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机构分布




(六)被引分布


从文献的被引次数可以看出文献在对应领域的贡献大小,被引次数越多则价值越高。选取2013—2019年CNKI刊载的与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高度相关的前10篇文献进行分析,文献被引情况如表3所示。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文章是姜金栋教授在2016年发表的《青少年组织认同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研究》,被引次数为24次。该文章在对比国内外组织认同研究和国内外青少年组织认同研究的基础上,调查和量化分析后编制出部分量表,其研究方法和相关量表编制受到众多研究者关注,为今后的实证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晏祥辉博士的《少年儿童组织现状及其教育策略研究》一文,被引次数为22次。文章结合调查数据,运用数据分析软件找出少年儿童组织内在特点和活动规律,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研究范式。年华的《小学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特点研究》一文被引16次。论文结合教育学和管理学视角来诠释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内涵、特点,并运用实证方法,探寻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内在规律。陈汝男对少先队组织认同的定义展开讨论,文献被引12次。李戬对小学少先队员组织认同进行实证研究,文献被引11次。刘琦的文章在少年儿童的身份、角色、情感和行为认同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策略,如增强少先队员的角色知觉敏感性、鼓励少先队员增强自主能动性等。从被引文献的分布可以看出,当前对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研究正呈现多元化趋势,研究方法趋于多样,且具备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的发展前景。



3  2013-2019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文献的被引情况




(七)关键词分布


关键词是论文的核心和结晶,通过词频统计和CiteSpace共现分析,反映当前的研究热点。根据分析原则,节点代表关键词,其大小反映频次的高低,节点的连线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连线的粗细反映彼此的关联程度。由图3可知,“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图谱中最大的节点,它是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具体组织体现;其次,“少先队辅导员”“少年儿童”“组织能力”“自我教育”较为突出,说明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中国少年先锋队、少先队辅导员、少年儿童及组织能力。这些关键词都是组织中的核心元素,将个体、组织机构、领导方式、管理机制都囊括其中,也反映出组织认同研究的内容和趋势。



3  关键词共现网络


三、研究特点与启示


基于上文对2013—2019年关于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各方面分析,总结得出该研究领域的特点和启示:


(一)特点


从研究趋势上看,2013—2019年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发文量除了在2015年和2019年稍有回落,该研究发展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受到众多的研究者关注。一是来自宏观政策的支持,推动了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深层次研究。


2017年《少先队改革方案》明确指出,要巩固中小学少先队组织基础、加强少先队组织文化和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树立少先队员对祖国、民族的认同感。这对未来少先队工作提出了目标和方向,也为科研工作者指出了将来的研究重点。二是随着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其师资研究能力和团队壮大,成果不断涌现。但总的文献数量较少,且大多数文献倾向于少先队相关的研究,而从少先队员的角度来探讨组织认同的较少,且方法单一,缺少研究新颖度和创新性。由此得出,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未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推动下,必将会有更多研究工作者关注,进而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从研究方法上看,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方法呈现多样化发展的特点。虽然少年儿童组织和思想意识教育是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但其内容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传播学等学科门类,将来可以运用以上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推动研究方法的创新和融合。从2013年至今,诸多学者已经将新的研究方法引入其研究中。姜金栋运用心理学量表编制的方法编制出少先队员组织认同量表,并进行验证分析,证明该量表具有稳定的结构、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年华和李戬运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实证研究;霍泠屹针对乌鲁木齐市少先队员组织认同进行区域化实证研究等;姜楠以教育心理学为视角对少先队员进行组织认同研究;学者张瑜以关怀伦理为视角开展对少先队员的组织认同影响机制研究等。


从研究内容上看,早期的研究主要对政治认同概念和内涵进行理论探讨,或者对公民政治认同现状进行研究,还有对如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的理论研究,其观点互有重叠交叉。随着该学科的确立,少年儿童组织的相关研究逐步正规,推动研究内容向具体化、针对性强的方向发展。其研究主题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如“少年儿童”“少先队员”“少先队”等主题向内涵和深层次转变;从单一主题向多元化融合交汇,如向“地区性”“学科交叉性”“研究方法创新性”等转变;研究对象更加聚焦,从不同学龄段、年级、性别、群体、民族、学科背景等开展深入研究。


(二)演进趋势


基于上述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的特点分析可以得出,随着国际化教育发展和我国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当代少先队员组织认同面临着愈发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中国少年先锋队要努力成为从系统上具有整合性,同时内部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组织。少先队员要对少先队能够发自内心地认同,少先队要在已有的工作经验基础上,从组织的整体和制度层面上拓展更加高效的管理整合机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关注和加强。


1.将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研究与该学科建设本质相衔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少年儿童中牢牢扎根。该学科的设立也是旨在从知识化和科学化上不断丰富内涵,从而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强大的实践性指导。在加强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理论的应用中,一定要始终保持与国家的最高组织认同理论看齐,“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牢牢把握爱国主义在新时代被赋予的新内涵,努力学习,继续奋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所以,学科研究要贴近主题,始终围绕着国家所赋予的使命来开展科学研究,丰富其意义和价值。


2.将研究与少先队活动课程体系设计相结合。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的组织认同是衡量组织认可度的重要标志。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引导少先队辅导员开展活动课程设计研究,推动课程体系设计的科学化。少先队活动是组织教育的重要载体,活动的内容、形式、外延与内涵的有机结合是活动课程的核心。一是结合少先队员的认知、情感、活动和行为四个层面加强少先队组织教育活动设计,增强对少先队的认可。二是针对少先队活动课设计思维的研究,强调以少先队员为“主人”的课程思维理念,激发少先队员的自主教育和实践活动。三是加强校本化课程建设研究,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立体化的组织教育课程体系。


3.将研究与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相结合。大队辅导员用自己的思想、知识、人格、能力等非权利因素影响和引导着少先队员。目前,大部分学校大队辅导员老师的专业背景为艺术类、思政专业、心理专业,很少有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教师担任。一方面,国内的辅导员师资培养起步晚,培养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入职渠道尚未打通,由于辅导员的职业化程度及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的认同度都较低,因此很少有该专业学生入职。这些问题都需要学者从政策、制度、组织管理机制上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加强在职辅导员职后教育,开展从职前到职后教育一体化研究,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4.将研究与学校的投入和管理能力相结合。少先队工作受到教育部门和团委双重领导。在工作中,一方面要配合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时完成团委下达的各项任务。这样会造成少先队工作处于平衡和摇摆之中,其工作效能受到学校管理理念和水平的影响。如何处理和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其内容涉及国内的教育体制运行和规划,以及资源配置和人事协调。2019年是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70周年,教育工作者对少先队工作体制的改革呼声渐起。笔者认为,应加强宏观体制改革的研究,理顺工作关系,焕发少先队工作强大生命力。


5.将研究与少先队工作管理者的领导方式相结合。就学校而言,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指导者,指导中队或大队委员会开展工作、组织活动。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少先队的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学校的其他领导和学科教师是间接管理者,整体形成了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辅导员既是少先队工作的参与者,又是学校思政工作的组织者,少先队员对组织的认同也间接地体现在对他们的认同上。所以要提升学校政工干部和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其他老师的治学理念和管理水平,整体优化学校的德育工作环境,促进少先队工作取得实效。


6.将组织认同与少先队组织建设相结合,拓展教育载体。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重点,组织建设既要围绕中心工作,同时也要符合时代要求。新时代的中国少年先锋队,要努力成为一个从整体上具有整合性,同时内部又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组织。这依赖于少先队员,特别是对少先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成员,能够发自内心地对少先队充满认同;同时,少先队也需要在已有的工作经验基础上,从组织的整体和制度层面上拓展更加高效的管理整合机制。在全体儿童加入少先队的大背景下,开展组织认同的活动不能仅限于学校课程与活动之中,应该将“课堂少先队活动”与“课后少先队活动”进行有机衔接,让少先队活动进社区、家庭、其他社会机构等,真正实现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的全方位了解,感受到少先队浓郁的互助氛围和良好的交互体验,不断强化少先队员的组织认同感。


7.将研究与少年儿童的自我管理和激励相结合。少先队对少年儿童实施组织引领,就是要少先队员把组织的宗旨内化为自己的志向和信仰,就是要优化组织内部建设,建构内部激励机制,引领少先队员在组织活动中精神互动、互帮互学,实现行动自主、活动自主、责任自主、情感自主,培养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要加强对少先队员的正确引导,激发他们学会用网,正确用网,鼓励少先队员在网络上组建各种小分队,形成兴趣小组,开设网络红领巾社团,促进线上线下互动互联,拓展少先队组织的生命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价值观和传统文化逐渐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如何引导少先队员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是我国特定时期的新课题。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听党的话,跟党走,成为合格的国家建设者和民族脊梁,具有重大意义。


上一篇:少儿组织与教育研究文摘15 | 何 强 辜 娆:推优入团积分制试点工作实践研究
下一篇:少儿组织与教育研究文摘13 | 赵圆圆: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间心理契约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