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基地动态

沙龙 | 德育所2021年第十五期学术沙龙简报
来源: 日期:2021-11-13 浏览:





1112日,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21年第十五期学术沙龙在田家炳楼905室顺利举行。本期沙龙由邹红军副教授主讲,主题为“技术哲学视域中的教育—以斯蒂格勒为中心”。沙龙由张添翼副教授主持,杜时忠教授、程红艳教授、周小李教授、卢旭副教授、孙银光博士以及德育所博硕研究生共40余人参加。


沙龙伊始,主持人张添翼副教授介绍了邹红军副教授并对他来到德育所做报告表示热烈欢迎。


邹博士首先简要地介绍了选择以斯蒂格勒为研究对象的缘由,并从以下三部分分享了他的研究。


01 教育的本质:一种技术哲学的阐释

邹博士从斯蒂格勒的视角思考技术哲学与教育本质的关系,由此提出理解技术哲学的前提条件,即理解技术,理解教育可以作为一种技术的原因。他指出,技术是将人类记忆转变为客观、对象化的过程,包括这种过程之后所产生的人类一切物质性遗留或是物质性持存。邹博士认为教育可以作为一种技术的原因有三。一是修辞术意义,它作为智者的营生,以情感的渲染与熏陶引起人们情感上的认同;二是人的形成与教育的使命,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遵循特定流程与工艺的技术或方法;三是把教育作为一种方法,阐述了教育把生存的背景内化为个体或集体的经验。


随后,邹博士从存在论及功能性的规定解释教育的本质。他指出,斯蒂格勒建构的教育本质是经验性时空定位筑模及个体与集体意识塑形,这二者均是“教育”的定向,是人作为一个存在者必然发生的与外在世界的交互性理解。总之,于技术哲学而言,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对持留机制的激活与生产“我”和“我们”意识的绵延,将个人的意识汇入集体中。


02 教育的危机:技术的现代性座架


邹博士从三方面论述了教育存在的危机。一是资本主义教育的真相,即精神掠夺,要防止民族教育的去根化;二是认识短路与知识普遍性的崩溃;三是数字赤贫,也即数字化座架的愚昧,他指出若一味的依赖大数据就会造成数字化的乌合之众,导致人们失去理性的思考。


03 可能的拯救:技术的雅努斯面相

邹博士指出三个可能的拯救危机的方法。首先,区别知识与非知识的知识,强调知识集体性、知识公共性、知识的严肃性。其次,要进行持留机制的药理学批判,重视技术背后对我们理性的宰制,强化技术的去中心化,建立审慎的技术代理机制;最后,重构有效的批判性认识论,在技术哲学的框架中思考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建立“教育—技术”批判认识论。


 


 

在讨论与交流环节,与会师生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一,关于人与技术的融合问题,邹博士指出要认识与理解技术,形成公共的技术共同体并监督技术。第二,针对技术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邹博士从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脉络中解释教育,并阐述了斯蒂格勒受苏格拉底、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康德等思想的影响,从不同的哲学范式进行解释。第三,对于技术对人价值性的挑战及对人的可塑性的影响,邹博士认为人的主流意识若发生翻转就会被技术宰制,技术只是服务于人,仅当成一个客体的宰制。第四,围绕中小学生技术使用的问题,邹博士认为要树立人和技术的正确观念,有节制地使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回归到文字中,树立抽象的想象。此外,与会师生还围绕意识和智能、技术的本质与价值、技术哲学的发明机制等问题展开讨论。


 



张添翼副教授进行小结。他认为应批判地看待技术,会思考,享受技术的同时会使用技术,同时他指出,该报告对于启发研究视角的多样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德育所为于十一月份生日的师生准备了蛋糕,并献上美好的祝福。至此,为期两个多小时的学术沙龙在欢声笑语中拉下帷幕。



上一篇:第二届全国田家炳学校德育实践创新奖复审之行
下一篇:不忘读博初心 牢记育人使命——德育所举行2021级教育博士专场答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