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基地动态

沙龙|德育所2025-2026学年迎新沙龙顺利举行
来源: 日期:2025-09-19 浏览:

2025年9月17日,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25-2026学年迎新沙龙在田家炳楼60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由博士生叶贞莹主持,杜时忠教授、程红艳教授、卢旭副教授、张添翼副教授、孙银光副教授、李芳老师以及德育所全体硕博研究生参加。


喜迎新生


沙龙伊始,博士生叶贞莹热情欢迎了加入德育所的7位博士新生和11位硕士新生,并组织大家依次进行自我介绍。新同学们纷纷表示,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德育所大家庭的一员,期待在导师们的指导和与同门的交流中,收获学术和生活上的成长。高年级同学们也热烈欢迎新同学的加入,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分享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并送上了诚挚的祝福。


教师寄语


孙银光副教授对全体新生表达了欢迎,并对各位同学们即将开始的新学习阶段提出了建议。他强调,研究生阶段学习与本科有所不同,需要在课业之余投入持续而系统的时间进行科研探索,培养独立思考与论文写作等科研能力,并积极向导师及师兄师姐请教、开展学术交流。他还建议同学们有意识地掌握量化与质性研究工具,为未来毕业论文及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孙老师表示,团队将为同学们提供开放支持,欢迎大家主动融入学术共同体,共同成长进步。


卢旭副教授勉励新入学的研究生们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业与科研,更要学会将个人兴趣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他鼓励同学们将读书学习发展为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研究的动力,将热爱融入学术,激发潜力,实现个人的长远发展与持续投入。


张添翼副教授向新入学的硕博研究生们致以诚挚欢迎,并分享了三点寄语。他指出,研究生阶段不同于本科,更强调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大家应尽快完成从“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身份转变,主动提出研究问题,通过大量阅读与思考积累理论视角,并系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此外,张老师还向大家介绍了德育所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术沙龙的时间及内容安排、奖学金与助学金的评比规则以及学习资源与场所的支持。他强调,研究生科研不仅需要个人努力,更离不开集体交流与合作,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最后,他寄语大家携手共创研究所下一个十年的辉煌,为未来学术发展贡献力量。


李芳老师回顾了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强调研究生阶段不应只是回应外界期待,更应在学习与研究中真正体会思想与学术的魅力,勉励新入学的研究生们勇于开启学术人生的新篇章。她鼓励同学们珍惜丰富的藏书与学术资源,主动探索、交流思考,在学术共同体中找到点燃自己的力量,并表示愿意随时为大家提供学业与研究上的支持与帮助。


程红艳教授热情地欢迎了新入学的7名博士生和11名硕士生加入团队。她强调,德育所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共同体,既有全力支持学生的教师队伍,也有乐于互助、才华各异的师兄师姐,能够为同学们的学习及生活提供全方位支持。她鼓励大家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追求健康生活,同时要培养独立思考与质疑精神,勇于与老师和同辈展开学术对话。程老师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研究所的丰富资源,培养批判性意识,提升学术能力与综合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杜时忠教授向新入学的硕博研究生们表达了诚挚欢迎,并寄语三点期望:一是期望大家转变生活与学习方式,硕士生在探索中找到自我,学术博士专注科研,专业博士兼顾学业与工作;二是期望大家在学习中主动建构学术意识,广泛阅读书籍尤其是专业领域的经典名著,通过阅读和深入思考,与思想对话、与经典对话,在学术中不断塑造更高层次的自我,避免只停留在功利和事务性琐事中;三是期望大家珍惜在校时光,做好自我认知与时间规划,把兴趣升华为真正的研究热情,在日常坚持中实现持续进步。他勉励同学们在研究生阶段为人生积蓄力量,不断突破自我,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奖学金颁发

祝贺叶贞莹、刘艺琨、母志蕊、王童谣、王健怡、双小雨、温钰槟,共7位同学荣获2024-2025年德育所学业奖学金!


合影庆生

沙龙最后,德育所教师与新生合影。全体师生为7~9月生日的师生共同庆祝了生日。至此,德育所2025-2026学年迎新沙龙圆满结束!


文字:邓诗弋

图片:何展宏

编辑/排版:陈晓雯

审核:程红艳

上一篇:杜时忠: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25年开学典礼上的寄语
下一篇:全国第十二届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二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