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石中英:教育改革要依靠教师和校长,而不是把他们作为改革对象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日期:2015-01-08 浏览:

导 语:中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改革是依靠广大教师和校长,发挥他们在教育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是像过去那样简单地把他们作为教育改革的对象来对待呢?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石中英:教育改革要依靠教师和校长,而不是把他们作为改革对象

教育改革入“深水区”不能太理想化

光明网教育:从留守儿童问题到异地高考所引发的争议,当前中国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出现问题。您个人是如何看当前的教育改革,是否能令人满意?

石中英:自1985年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伴随中国社会的广泛改革,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改变着、重塑着中国教育的现在和未来。近30年时间过去了,应该说中国的教育改革还没有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当前,中国教育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也要对这些问题加以具体分析,哪些是新的问题,哪些是老的问题,哪些是新面貌的老问题;哪些问题根子在教育,哪些问题根子在社会,哪些问题既有教育系统内部的原因也有教育系统外部的原因。对于目前的教育现状和教育改革本身,总体上不宜做简单的“好”与“不好”、“成功”或“失败”的评论。

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我很同意进入“深水区”的说法,我觉得这个判断反映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如何顺利涉过“深水区”,恐怕单靠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系统的单兵作战是不行的,需要整合社会各个领域的资源和力量。在这个当中,广大教师和校长一定是主力军,要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支持他们,发挥他们在教育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改变过去简单地把他们作为教育改革的对象来对待的做法,真正地确立他们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这一条,也是世界成功教育改革的经验。

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带有更强的综合性,必须大力推进综合改革。目前,教育部也已经成立综合改革司,领导和规划综合改革事宜,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综合改革是新生事物,改革理念、路径、条件等都需要慢慢摸索。一项综合教育改革怎么来启动?涉及到哪些部门?谁是主导?谁来协调?如何突破原有的部门障碍?如何聚合来自不同方面的资源和共识?怎么评价?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实践中破解的问题。

像你问到的留守儿童问题、异地高考问题等,就其根源和性质来说都远远超出教育的范围,不是教育系统一家就可以解决的,必须纳入到整个国家城镇化建设、户籍制度改革、社会建设的大格局中来加以系统考虑。不触动产生这些教育问题的社会基础或社会结构,仅在教育系统找办法、提要求,恐怕是治标不治本,也不可能真正彻底解决。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一定不能够太理想化,不能太操之过急。

我不同意“80后集体暮气沉沉”这样的说法

光明网教育:有媒体评论说当前80后集体暮气沉沉,当下青年人确实面临理想和现实巨大差距。恰逢毕业季,您作为师长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有何建议?

石中英:我不同意“80后集体暮气沉沉”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反映了有些人对于80后的偏见或无知。我教过80后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我觉得他们作为一个集体来说,不比我们任何一个年代的年轻人要差。我相信任何一个时代,年轻人都是朝气蓬勃的,他们代表着未来。年轻人就有年轻人的本色,他们有梦想,敢于质疑和批判,对社会抱有积极的态度。

历史上,美国社会曾经出现被成为“垮掉的一代”,但是后来这一代人用他们的责任和贡献说明,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正是他们创造了20世纪80年代的繁荣,并勾画了21世纪人类社会的美好蓝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我们的学生以及他们代表的未来永远抱有信心和期望!

谈到就业,我建议,如今的大学生不要把初次就业看的那么重,初次就业不理想,将来还可以再选择。初次就业很好,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也未必一直很顺利。如果就业不顺利,自主创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必怨天尤人。这个时代,是一个需要每个人释放自己的激情、发挥自己才干的时代。一个人只要肯努力,就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我很赞赏那些就业时拒绝父母安排、自主打拼年轻人。这种态度才像一个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上所应有的心态。此外,在初次择业时,我主张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不要为就业而就业,那是对自己宝贵生命的一种浪费。兴趣是重要的,没有兴趣,人在工作中不会投入,不能忍受工作本身带来的压力,当然也不会取得什么成就。现在一些年轻人在初次就业时对工作收入、工作环境等考虑得过多,对自己的兴趣和志趣考虑得过少,这种状况需要引起注意并加以改变。

(本文节选自石中英教授接受记者李平沙的采访稿,原文刊于2013年6月17日光明网)

上一篇:刘铁芳: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下一篇:刘铁芳: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