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我们德育研究团队成员一行六人来到武昌区解放桥小学,与该校老师们座谈、交流、研讨。
尽管解放桥小学比较难找(幸亏是虑事周到的孙校长来华师带我们过去,否则,第一次去找不找得到,还真难说),但是,一旦进入该校校园,却让见惯了城市小学校园那种拥挤、狭窄、紧张的我们,一下子耳目一新,校园与心情同时开阔、敞亮起来。
我们并没有马上上楼去办公室,而是在孙校长的引导下,来到了学校的实验田。想想看,城区的小学,哪里能有如此“奢侈”,竟然有一大块空地,分给每个班级一小块,让同学们随心所欲地种植蔬菜、水果,甚至可以挖塘养鱼、围栏喂兔!解放桥小学就是这么做的!看到绿油油的青菜,活蹦乱跳的大白兔,还有什么也不种的“不毛之地”,可以想像学生们在这里的劳动与快乐,真的为解放桥小学的学生们庆幸!
由于位置的偏僻,解放桥小学没有城市小学的喧闹,更为难得的是,在特级教师、孙民校长的管理与影响下,教师们安心教书育人,学校显示出难得的安静与从容。
这里,建筑物上看不到大写的口号式校训,走廓两边见不到名人宣传画,教室里也没有对学生的警世之语。然而,校长与老师们却在小事与细节上用足了心思:
曾经,学生们喜欢翻越围墙,为此,学校没有专门派人来守候,也没有在全校大会上专门批评教育学生,而是在围墙下种了一排鲜花。结果呢?再见没有学生翻越围墙了,也没有人摘花。如今,鲜花火红,围墙依旧。
小学生们喜欢玩玩具,课余时间校园里处处有玩具,有的玩具还很不安全,同学之间也时常发生小小纠纷,甚至还有学生用手枪射中了校长。不过,解放桥小学也没有简单禁止同学带玩具来学校,而是开发了教学生玩的校本课程,教师领导同学们玩,指导同学们玩得安全,玩得高兴,玩出创意。
曾经,老师们不习惯写教学反思,更害怕写教学论文。为此,学校没有硬性规定一学期老师要看多少书,要写多少字的读书笔记,更没有要求老师们按时上交“作业”。学校办起了校园刊物《快乐童年》,每年都结集出版老师们的教学随笔。几年下来,竟然有教师可以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文章!
解放桥小学处在城郊结合部,超过一半的学生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弟。曾经,教师们瞧不起他们(既瞧不起“不懂事”的学生,也瞧不起“素质不高”的父母),工作心态十分消极。为此,学校鼓励老师们家访。结果,老师们被农民工家长震撼了,被学生们的成长环境感动了,对学生及其家长有了理解与同情,有了更多的照顾与激励,有了更多的教育妙招,师生和谐了,家校和谐了,校园和谐了!教师们的工作成就感、幸福感上升了……
究竟应该怎样办学?究竟应该怎样当老师?靠金钱的刺激?靠严格的管理?靠成名成家的诱惑?……
在这个多元、多变、多样的时代,领导重视不够、媒体关注不多、学校名气不大,反而是好事、幸事!校长和教师们能够不受名利驱使,不为浮躁所动,安安静静地教书育人,用心来教,不想当“教育家”,不想“当官”,不想上报纸,不想上电视,做足自己的本份,这真的是“比金子还珍贵”!
201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