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杜时忠:教改如何让人看到希望?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日期:2017-12-08 浏览:


   一言以蔽之,如果我们的国家社会有希望,教育就有希望;如果国家社会就没有希望,教育当然就不会有希望!所以,只有花大力气真心实意地开展彻底的社会变革,教育才能变革,也才有希望!

教改如何让人看到希望?


“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命运”!改革开放初期的我国,上到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对此极为认同,深信不移。


然而,短短三十年过去了,同样是在坚持改革开放的我国,人们对此却深深地怀疑。不仅一位风华正茂的女研究生,以自杀的极端方式向社会提问;而且,温家宝总理年前主持召开数次教育改革研讨会,他也提出:教改要让人们看到希望!


何以如此!


应该说,9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就对学校教育不满意;而于今天为甚!社会对教育的最大不满,可能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只搞升学教育,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学生的全面发展实属纸上谈兵;


第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创新性不足,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率低下,读书无用几成普遍现象;


第三,教育系统的腐败现象触目惊心,使得教育的社会声望直线下降。


人们不免要问,中国教育怎么了?中国教育还有希望吗?温家宝先生作为国家领导人,只是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了同样的疑问!


在我看来,中国教育有没有希望,绝不仅仅是教育的事情,更不仅仅是教育者的事情,其实质,是中国社会有没有希望!


何出此言?


首先,是谁使中小学生学得苦,只搞知识学习不注重全面发展?我们当然可以指责学校校长和老师,甚至可以批评他们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陈旧落后。就像我们通常在大众传媒上所见到的那样。但,这是最终原因吗?学校教师是“罪魁祸首”吗?


不是的!


因为,教师之所以这么做,是校长布置安排的;而校长之所以这么做,是教育局等教育行政机关明确规定的(我曾见过教育局给各个中学下达的升学率指标);教育行政机关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更高级别的领导要求的;高级别的领导之所以这么要求,是因为要让人民满意,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教育是什么?就是能让自己的孩子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那人民为什么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是因为这个社会是一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


本来欧美等国也充满了竞争(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一个竞争的经济),但由于他们有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竞争并没有我们这里残酷;同时,法治相对健全完善,社会相对公平正义,所以,人们生存的压力并不像我国这么大。相应地,学生学习的压力也没有我们这么大。


本人这么说,不是要宣扬崇洋媚外;而是提醒注意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这一现实不仅决定了学生学得苦,而且也决定了大人活得累(否则,每年近10%的GDP增长率从何而来?)!应该看到这一历史阶段的客观性!


其次,高校学生的创造性不足,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率低,根本原因也不在高等教育,不在大学(尽管大学难辞其咎),而在社会!学生的创造性不足,当然与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大家想想看,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资源极大地控制在政府的社会,一个在政治上保守、唯上的社会,首先在思想与意识形态上就不喜欢、不敢创新!由此决定,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创新的思想氛围!既不需要创新,又没有条件创新的社会,现在迫于经济的压力来要求高校创新,谈何容易!


这几年大学生就业率确实不高,近两年几乎每年都有100万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些政府官员指责高校专业设置有问题,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部分所谓的专家学者也随声附和,大学又成了众矢之的!是这么回事吗?


根本不是!


其一,这几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首要的、根本的原因在于经济出了问题,具体而言就是金融海啸带来的经济危机,危机之下,不仅是大学生的就业率,整个社会的就业率都下降了!这能归罪于大学?归罪于高等教育?


其二,应该让大家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市场经济之下,不可能出现全民就业!否则,资本家需要的劳动力从哪里来!


以上两点明白了,就不应该老拿大学生就业率低来指责大学。当然,我国现在的大学是有问题的,而且有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恰恰相反,是太“适应”了,而没有体现大学引导与引领社会的职责!正如北大陈平原教授所指出的,现在大学与社会之间尽管有形的围墙越来越漂亮,但无形的趋同却越来越明显!


至于第三个问题,教育腐败,就更不是由教育自身所决定的。教育腐败完全是社会腐败的伴生物!这不需要多言!


一言以蔽之,如果我们的国家社会有希望,教育就有希望;如果国家社会就没有希望,教育当然就不会有希望!所以,只有花大力气真心实意地开展彻底的社会变革,教育才能变革,也才有希望!(2010-2-26)

上一篇:杜时忠:向鲁洁先生学习如何做老师
下一篇:杜时忠:学不学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