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邀请,给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我对劳动教育缺乏深入研究,这方面要向檀传宝教授学习!他从1992年开始,就一直关注、研究劳动教育,不断呼吁加强劳动教育;而且,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之后,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提出了他的一些忧虑,比如:强调加强劳动教育的消极理由太多、强调体力劳动锻炼太过、强调独立课程设置太甚等,这是难能可贵的!作为一个德育理论研究者,我想提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通过劳动教育能够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或者加强劳动教育,可以有各种理由。或者因为人的本性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从教化和改造人性的角度,要求开展劳动教育;或者因为“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所以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中央文件的精神);我个人则希望通过劳动教育,把学生从沉重的学生负担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究竟有多重?2015年,网易教育频道发布基于2000万用户数据的《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3小时,是全球平均数的2倍。写作业到23点以后的比例,小学生为18.2%,初中生为46.3%,高中生为87.6%。一向以教育质量高引以为傲的上海,中小学生平均每周作业时间为13.8小时,为全球第一。而经合组织国家中小学生平均每周作业时间为5小时多,日本4小时多,芬兰最低为3小时多。
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没有自由生长、个性发展的时间,没有自主发展、创造创新的空间,变成了学习知识的机器、考试分数的奴隶。这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背道而驰!
第二,希望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年级的成长需要,形成由低到高、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序列
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主导性的成长需要,劳动教育应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而不是外在于学生的成长需要。如小学低年段,重在生活自理;小学中年段,重在培养劳动习惯;小学高年段,侧重劳动中的分工与合作;初中阶段,要走出校门,参与社区服务;高中阶段,要至少掌握一种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专业性、创造性等。这种从低到高的劳动教育系列也应该是多维度的,从劳动知识、劳动意识、劳动体验、劳动技能、劳动方法到劳动意义、劳动价值,等等。
第三,希望超越学校的围墙限制,整个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道德风气,特别是有保护劳动成果的完善制度安排
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虽然主要依靠学校来组织实施,但是,仅有学校是不够的。学生是学校人,更是社会人!只有在一个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里,才可能培养出热爱劳动的学生。而要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风气,关键在于有合理的制度设计,其实质是对个人和团队的劳动成果依法进行保护,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组织,以种种堂而皇之的借口非法侵占他人的劳动成果!完善的制度、公正的法治,才是最好的、最强有力的劳动教育!因为,国家道德即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