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10月10日19:00-21:00
参与人:程老师,卢老师,季轩民博士,在读博士及硕士22人,本科生科研助理5人
第一项议程:各位新生同学(硕士生、博士生)谈谈在适应新学习环境方面有什么困惑,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1.丁灿:如何有效利用资源?
卢老师:建议先确定问题,再选择方法和工具,并推荐了相关数据分析软件:SPSS,
程老师:建议从做中学,在比如协助师兄师姐的访谈以及德育所的访谈任务中,学习访谈的技巧与录入等
2.孙丹红:如何平衡看书和看论文的关系?在看论文时候应该更注重论文结构的模仿还是更注重论文的内容?
卢老师:书是主食,论文是零食。以看书为主,跨专业的同学建议从教科书看起(《教育学》、《教育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等),有基础之后再看教育名著,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看教育名著存在难度很正常,勿囫囵吞枣,要做笔记细品,有助于锻炼理论思维,不要求一定要看懂作者本意,只追求对自己有启发即可。
季轩民博士:1.随机按照书单来看,其效率存在局限性。2.主题式阅读。围绕一个主题来看,如“民主”或“正义”,找到关于这个主题的一系列书籍来看。
程老师:卢老师的建议更适合硕士生,季轩民博士的建议更适合博士生。建议选取能够理解的、自己能看得进去的书,不要忙于写文章。读书要读经典,读论文要读最新。
3.汪小兰:读书和论文的时间分配?阅读书籍的推荐?
卢老师:按照研究生推荐阅读书目的书单按需选择。读论文按照阅读兴趣来读,找一些好论文作为模仿对象,从形式到思路再到说法。
4.张媛媛:建议在沙龙群里分享文章供大家讨论。
5.廖思伦:读书边看边忘的问题?
季轩民博士:一本书反复看才能巩固加深自己的记忆。
卢老师:第一,看书的时候做笔记,记录重要的话,看完之后对照目录整理出思维导图之类的线索,或者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有助于加强记忆。第二,有些书如果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就不必强求。
程老师:读书在精不在多。精读的书要反复读,要做读书笔记(印象笔记等),能够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观点表述出来,这样内化的程度会高一点。
6.卢迎丽:1.关于博士期间的规划?2.写文章的节奏如何把握?
季轩民博士:1.需要自己合理规划自己的博士学习时光。2.一个月拿出初稿,期间不断看其他的书去加深论述,通过修改加深语言的连贯性。从初稿到成型一般是3、4个月到半年,如果不断打磨出一篇好文章则需要1年时间也不为过。做学术要有同行意识,要耐心打磨出好文章,增加自己与其他学者对话的机会。
孙永敏博士:1.博二开始就要开始围绕博士毕业论文读书、选题等。建议有一个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围绕研究方向读书和写论文。2.写论文最好出于兴趣或读书灵感而不是强迫,初稿基本上是表达观点,在修改论文的时候更需要看很多的书去“厚实”你的论文,加深你的观点。当你阅读了很多的书之后修改论文,才能发生质量的提升而不是仅仅是语句的表面变化。
卢老师:要有长期规划,按部就班地把事情做好。建议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程老师:博一打基础,按照兴趣阅读;博二处理好写作和阅读的关系,定研究方向;博三围绕研究方向形成两三篇高水平小论文;博四是博士论文成型。
7.付东兵:建议:看经典要和自己的兴趣结合。通过知网的引文分析功能找到该领域引用较多的文献或书籍作为该领域的阅读材料。
问题:1.推荐书目太多读不过来?2.如何在众多繁杂相似的文章中找出创新点?
季轩民博士:热点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创新,以及如何像一篇学术论文。这也反映了当前研究创新的问题:理论研究通常是两种,第一种是借助一种理论嫁接到我们的理论研究中,如“基于XXX视角研究XXX的问题”,第二种就是真的有新的理论创新。建议基于别人没有提到过的理论去创新。
程老师:选择自己合适的书,其次打好基础。视角创新,材料创新,方法创新,观点或思想创新(最难,需要五年以上的持之以恒的教育学研究)
8.刘潞:是坚持原来的研究方向还是选择新的研究方向?
程老师:建议调整研究方向。打牢德育的基础,读如《伦理学导论》、《为什么做一个好人很难》、《道德心理学》、《道德社会学》等。
卢老师:建议放平心态和有长期规划。
9.刘志芳:在自己定框架和标题之前是否应该和老师讨论一下?关于读书的广和精的问题,在精的同时可能没有注意到广?
程老师:以兴趣为导向做纵深式的阅读,广和精是可以结合在研究兴趣与研究问题上的,同时有意识地在某个要突破的方向做扩展式的阅读。
卢老师:建议目前首要的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
第二项议程:讨论访谈的经验与困惑
一、刘志芳分享经验:
(一)访谈前:
1、制定访谈提纲。 一方面是阅读文献建立框架,另一方面提前和熟悉的人了解一下大致情况,方便制定提纲。
2、联系访谈人员。
(1)访谈人选? 方便抽样、滚雪球抽样、目的抽样(异质性)
(2)访谈人数? 最大信息饱和法
(3)访谈方式?
线上或线下?——需要观察、需要制度等文本性资料 建立当面访谈。
单独或团体?——单独还是团体根据研究问题。 比较隐私、不太好谈的单独
注意:团体访谈的记录人员最好是整理访谈人员否则记录不清楚。访谈开始前让被访谈者自我介绍,挨着回答,编号记录。
(二)访谈中:
1、表明身份、研究目的
2、访谈时:
(1)不用引导,会削弱回答的真实性
(2)不要假设,不要急于追问急于验证自己的假设对不对,从而出现引导性
(3)不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为了拉近距离等说我也觉得是这样,你说的有道理,确实是这样
(4)不要被访谈对象牵着走,要及时回归主题
(5)态度要大方、礼貌
建议:
1、举例,比如讲故事、讲经历
2、追问,比如细节、与研究主题有关、可以深挖
3、记录:文字录音(语气词、叹气) + 非文字记录(神态、表情 皱眉)等等都是被访谈对象对研究主题的意义建构,也是质性研究资料的一部分
(三)访谈后:
1、及时整理。不建议所有访谈结束后统一整理
2、及时修改调整,访谈新的人员,删减或者增加一些问题
3、多次通读,总结归纳
(四)困惑:
1.对不同的访谈人群如何处理?比如与老师和与领导访谈
2.如何获取有用信息?如何灵活改变提问方式?
二、卢迎丽分享访谈经验:
(一)推荐两本书:
1.謝國雄、高穎超、李慈穎、吳偉立、劉怡昀、劉惠純、鄭玉菁、葉虹靈、林文蘭,《以身为度,如是我做》,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二)访谈前:预访谈——提纲再厘定、问题再思考
(三)访谈中:抓关键受访人,抓关键访谈点,访谈与整理相结合,访谈提纲一直在路上,要补充访谈,写访谈日记,三角验证,预设与事实反复撞击
(四)访谈后:内容分析(扎根、归纳、编码),注意访谈伦理,有研究反馈
三、老师们分享访谈经验:
程老师:1.建议与被访者的信任关系是访谈成功的重要因素。2.找到关键访谈对象。3.能够挖掘更多的细节和故事
卢老师:1.访谈收集的比较深层次的问题,访谈还是问卷要根据研究问题选择。2.在做中学
季轩民博士:做访谈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访谈的目的,带着问题做访谈
第三项议程:布置下一阶段的科研任务
1.程老师布置任务:在10.17前每位在读博士带着硕士完成一项教师访谈,完成一份田野日记、一份访谈转录
2.第一项课题:几位博士生参与到《德育大戏》这本书
3.第二项课题:潘小芳、卢迎丽和所有硕士生参与社科基金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