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十九次学术沙龙
来源: 日期:2022-06-20 浏览:




时间:2022年6月19日19:00—21:00


主持人:卢迎丽


参与人数:程老师、卢老师、孙永敏博士、在读博士及硕士,共29人


沙龙议程:


一、博士生罗艳华分享开题报告《县域教育生态研究——以西部X县为例》


二、管亚玲同学领读论文《美国基础教育循证学校问责制研究——内布拉斯加州学校质量评价与提升新探索》


沙龙纪要:


博士生罗艳华分享开题报告——《县域教育生态研究——以西部X县为例》


(一)问题提出


1.对农村教育、县域教育发展关注的需要

2.拓展基础教育改革中观研究的需要

3.对教育生态进行概念廓清和内容深化研究的需要


(二)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界定


文献综述:

1.教育生态的相关研究

2.县域教育研究

3.县域教育衰落问题研究

核心概念界定:

1.生态

2.教育生态

3.县域教育与县域教育生态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设计




(五)会议发言


1、潘小芳

(1)选题上,题目比较大,生态学理论究竟是什么?框架结构是什么?怎么运用?都没有呈现;

(2)优良生态的价值取向未明确,如公平、质量等;

(3)为什么选择西部?原因?经济、社会背景?与其他地区有什么区别?是否有独特性;

(4)问题提出部分,概念的元研究,放在第一部分;

(5)文献综述所放位置不对;不需要列举他人研究;

(6)综述的三个部分需要调整,第二与第三调整,县域教育治理、改革研究;(分类问题、表述问题、结构问题等)

(7)参考文献放到最后,并进行归类;

(8)文献述评要呈现目前在视角、方法、聚焦等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以及研究不足;

(9)论文框架中:不要讲重点、普通;理想型究竟为何?论文结构调整,如第七章。


2、刘晶

(1)研究问题不突出;从文献综述中逐步提炼出研究问题;

(2)框架中涵盖内容过多,建议从宏观角度切入;

(3)生态中的要素是否为平行关系?

(4)文献综述中第一、第二部分重合;与研究框架并不对应;

(5)试图全景县域生态整体情况,虽面面俱到,但都为深入;

(6)细节问题:第一章第二节相关表述;

(7)研究涉及县镇村,但问卷如何设计?是否可通用?是否过多,建议,每个层次寻找代表性案例;

(8)涉及维度过多,比如优质、普通等各种学校都要触及;

(9)职业教育可以不考虑,聚焦于普通教育也可行。


3、付东兵

(1)探讨生态,也即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否需要考虑县城的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生态理论与县域教育有未做到合理结合?

程老师补充:生态不局限于学校,而是同环境的互动,应先考虑县域内整体生态表征,如历史、文化等,继而再考虑教育系统生态、学校生态,并将此作为论文的前一部分。


4、杜佳慧

(1)文献综述部分分类不清、评述第一、二点不到位、重叠,可前后调整;

(2)研究问题不清晰;

(3)研究概念不清晰、研究内容前后矛盾

(4)缺乏理论基础,如理想型生态建构

(5)研究内容过多,不够聚焦;

(6)找到把握生态的突破口,如考试、治理等;

(7)文献把握较为准确。


5、娄琳琳

框架调整:

一是先提出问题,再分类描述;

二是章节后做问题性总结;

三是说明学校、班级、课堂之间的交叉关系;

四是报告强调整体性,但文本并未凸显;

五是注重描写,但理论性不强;

六是第六章与第七章存在交织、混乱。


6、陈金平

(1)研究问题不清晰,建议围绕四个方面,一是构建理想型教育生态作为分析框架,解决是什么问题?二是问卷调查,解决什么样问题?三是访谈,解决为什么问题?四是提出理想型解决路径;

(2)研究价值具有理论贡献,即提出理想生态模型。


程老师补充:未对教育生态概念做明确界定,吸收陈老师意见。


7、孙永敏

(1)研究问题不清晰,文献综述部分需要更聚焦;

(2)生态系统图过于简单,借鉴布朗芬的系统图;

(3)没有理论,布朗芬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理论是否能够运用?

(4)政治系统对县域生态的影响需要考虑;

(5)一两天的观察不可行;


程老师补充:布朗芬侧重人的成长系统,县域生态侧重组织系统,在这里不太合适;观察一个学校至少一个星期;完整性、聚焦性都要考虑,走访性与深描性都要涉及。


8、卢老师

(1)问题过于宏大,是否可以把握?

(2)艳华不适合太过微观的研究,但又不适合太过宏大的研究,适合中层研究,如考察学校之间关系,构建生态模型,如树状型--县中、初中、小学、村小等,考虑各层级之间的相关性;或如考察幼儿园存在,并向村里扩展,但村小消亡问题;


9、程老师

(1)考虑县域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避免不了;

(2)卢老师观点具有启发意义,如考虑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作用,纵向--高一级教育如何影响下一级教育;横向--平级学校间的关系;

(3)学校内部教育生态也可作为重点,做深描;

(4)题目:县域学校教育生态研究;并界定学校生态关注的是组织间的关系、组织内表征;

(5)文献综述做调整、重新写作;

(6)报告内容较乱,逻辑不清晰;

(7)概念界定不清晰,可寻找学者形成的共识性概念;

(8)县域内要素要理清;要明确外延,明确所选择学校,即所关注研究对象;

(9)明确要关注的核心问题,如城区县中塌陷、农村地区-村小减少、缩小;

(10)研究范围缩小。


罗艳华与程老师交流:

罗:想继续关注县域生态,不想聚焦于学校;

卢:自身基础与研究兴趣之间存在差距;

程:按照现有思路;


二、管亚玲同学领读论文《美国基础教育循证学校问责制研究——内布拉斯加州学校质量评价与提升新探索》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研究美国循证学校问责制,探究其主要内容和鲜明特征

2、研究方法

以内布拉斯加州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教育学的研究范式,系统的收集关于内布拉斯加州的教育问责制度及其背景资料,并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


(二)观点与论证


1、美国教育改革的终极诉求

2、美国学校问责面临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3、内容设计:质量标准、分析工具、信息机制、改进模式

4、特点:问责的公平性、问责的科学性、问责的规范性、问责的公正性、问责的发展性。


(三)评价与思考


一、评价

优点:

1、研究的内容、对象清晰明确

2、收集了大量详实的文本资料,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循证学校问责制的内容设计及其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归纳

局限:

1、未进一步论述循证学校问责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2、缺乏对本土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的对比与关照

二、思考

1、教育问责与中国教育问责


(五)发言


1、孙丹红

1)问责在国外,非惩罚性,而是发展、性,中西差异是什么?

程老师回应:

中西存在教育管理差异(民主文化的体现)、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不同(教育管理、问题处理等)、循证思维体现西方教育管理的专业性。


2、李昕燚

1)美国强调权利与责任的统一;

2)中美政治治理方式不同,中国是自上而下、美国自下而上。


3、卢迎丽

1)比较性文章;

2)问责制与考核制--背景、环境、政治(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3)政策背后意识形态的探索有没有空间?


程老师:政策背后意识形态的探讨确实比较敏感,但可以分析行为者的利益博弈。


4、潘小芳

1)对几篇介绍问责制的文章进行对比,简单阐述了观点。


5、卢旭老师

(1)不要盲从美国,对该制度存在怀疑;

(2)借鉴要考虑不同国情,美国是律师治国,我国是干部治国。


6、程老师

(1)循证源于科学主义、科学精神,而非法律界。



上一篇: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二十次学术沙龙
下一篇: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十八次学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