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德育研究中心,2018年学术年会在田家炳楼624会议室召开。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吴亚林教授、邹强教授、袁尚会博士、刘任丰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刘长海副教授、李伟副教授,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喻学林教授,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赵昌汉教授,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唐彰新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周金山博士,武汉市教科院付辉博士等人应邀出席。华中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杜时忠教授、副所长程红艳教授、卢旭副教授、张添翼博士,德育所全体硕博研究生,以及部分兄弟院系硕士研究生等近60人参与了本届学术年会。
杜时忠教授首先致欢迎词。他在讲话中强调,德育所的发展得到了校内外、省内外同仁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德育所的校友贡献卓著,对此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以这种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学术讨论的方式欢庆新年,是德育所坚持学术第一、思想第一的直接体现。他希望以此为契机,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理清德育所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凝聚更多的人才,形成更为强大的学术共同体。
本次学术年会为期一天,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的报告中,吴亚林教授首先从思想史的角度指出了道德概念的三种来源:宗教来源、主体性来源与社会来源,并由此推导出德育研究的相应路径。他还特别指出,德育所的理论主张——制度德育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道德观的继承和发展。袁尚会博士基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对我国现行中小学德育目标进行了反思。刘任丰博士从文化、组织、生活、程序、效果、方法等11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对制度德育的相关思考。周金山博士以教师成长需要为核心,分析了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师培训变革的路径。教育博士生崔自勤结合自己的办学实际,介绍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导师制的探索情况。
在第二阶段报告中,邹强教授分享了他自己近年来的教育实践体验和感悟。刘长海副教授系统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校园暴力和欺凌全球数据报告》,并据此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校预防校园暴力和欺凌的若干建议。喻学林教授在区分“常人道德”与“圣人道德”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常人道德时代制度何以育德的问题。付辉博士报告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制度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赵昌汉教授追溯了美国南方邦联雕像的历史源流及其象征意义。
在第三阶段报告中,杜时忠教授提出在我国和全人类发展的新时期,现有的学校德育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以公民德育、道德德育、成长德育、合力德育和制度德育这“五个德育”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以克服旧有学校德育体系的不足,建构起学校德育新体系。程红艳教授提出学校德育应聚焦学生的成长需要,实现从“规范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视域转换。张添翼博士结合全国德育质量监测工作,对制度育德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探索做了新的解读。博士生孙银光、雷月荣与季轩民分别报告了古希腊教育“显白”与“隐微”的两重方式、胡适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与校园欺凌问题的道德良知审视。
最后,在第四阶段,与会者们深入探讨了德育所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设性意见。
华中师范大学德育所(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首届学术年会在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和期待中圆满结束,诚如程红艳教授所言,“本次学术年会让德育所的新生与‘老生’相聚,在相聚中建立起牢固而可靠的学术联系,这让我们不忘初心,共同为我国的道德教育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