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2日下午,德育所学术沙龙在田家炳楼1007教室举行。杜时忠教授、程红艳教授、周小李教授、卢旭副教授、张添翼老师及德育所全体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沙龙。本次沙龙由卢旭副教授主持,主要围绕三个主题进行:一是由来自武汉工程大学的硕士生祁灿报告论文《我国公民教育研究(1998-2018)话题演进及前沿动态——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二是由博士生季轩民报告论文《现代诠释:教师改革中教师良知的复归与实践》;三是为德育所4月份过生日的同学过生日。
祁灿的论文主要使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对已有公民教育主题的论文进行分析与整理,并得到了相关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时段和研究前沿的启示。同时,祁灿交流了自己的写作感悟:导师周小李教授的在学术上的付出,启发了自己的研究兴趣,鼓励自己写作的兴趣;同门师姐也给予了自己很大的帮助与激励;当然最后也离不开自己的探索与努力。
汇报结束后,德育所师生就CiteSpace这种研究工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方面,大家普遍认可工具的使用使得文献综述的过程更加轻松、便利,结果更加一目了然;但老师们也提出,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只能呈现出“面”上的结果,不能得出更深入的研究结论。
沙龙第二部分由博士生季轩民汇报论文《现代诠释:教师改革中教师良知的复归与实践》。汇报的主体由三部分组成,即教育改革中教师良知的遗失现状、教育改革中教育良知的复归缘由以及教育改革中教师良知的实践策略。
针对论文中的观点,各位老师从概念的使用、论证的角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如杜时忠教授认为教育改革的内部动力不是仅仅来自教师良知,教师良知在教育改革中处于何种地位还需要进一步论证。程红艳教授建议可以从个人、群体、制度化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周小李教授则认为文中“平庸的恶”与“平庸的善”等概念的使用需要再斟酌。卢旭副教授赞同仅仅要求教师自身改变是不够的,还要从制度进行变革。张添翼老师则建议进一步探索教师良知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道德的关系。博士生孙银光认为教育改革中教师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将问题归结为教师良知未免有所不妥。
本次沙龙的第三个部分是为德育所四月份生日的白斯琴同学献上生日祝福。此次沙龙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