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基地动态

沙龙 | 德育所2020年第三期学术沙龙简报
来源: 日期:2020-10-26 浏览:

180CA  

20.

October

 


10月20日,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20年度第三期学术沙龙在田家炳楼403教室举行。本次沙龙内容是以“政治社会化与公民的养成”为主题的学术汇报,主讲人为华中师范大学卢旭副教授。沙龙由华中师范大学张添翼老师主持,武昌理工学院严海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孙银光老师及德育所全体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共30余人参加。


 
undefined        

报告以国家的产生发展为线索,分析了国家与国民的相互建构过程,最终探讨了现代民主国家如何通过政治社会化塑造公民的机制。


首先,共同的社会性生活是人的本质属性,不同的共同生活样态表现为不同性质的社会。国家产生于人类共同生活对内外部必然性的应对,并随着社会应对内外必然性的变化而发展变化。随着社会应对这些必然性越来越自如,国家从直接、强制运用暴力的专制形式,逐渐向间接、节制运用暴力的民主形式发展。政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对怎样共同生活才更合理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实践的探索活动。


其次,人以群分,民以国分。不同性质的国家决定了其国民的不同性质,从“凡民”到“臣民”再到“公民”,这种共性是任何个人个性的基础。现代民主国家对应于现代公民。公民的产生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公私社会领域逐渐分化的结果。正是由于明确了“公域”,才可能有独立的“私域”。公民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社会人之个性的公共表达:一方面,公民是人身、经济、政治不依附于他人的“公有之民”,另一方面,公民要积极投身于公共生活,成为“为公之民”。


最后,现代民主社会的政治社会化以培养公民为要旨,是一个国家与公民双向互构的过程。一则,现代国家通过分配和调控社会空间影响个人的公共性,从而塑造出体现国家意志的公民样态,此谓“赋权”;二则,公民通过参与国家的公共生活,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此谓“增能”;三则,人的“复数性”决定了人们彼此的生活是“相互浸入”的,现代公民之间需要实现一种相互成就而不相互伤害的生活样态,此谓“民主”。为此,公民须具备“视人如视己,待人如待己”的素质与能力。


 
16136        
18AB0        
14C3C        
1A90D        

 

在讨论与交流环节,针对本报告中的创新性提法,在座师生就什么是政治、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公民养成”的提法是否恰切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探讨与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气息浓厚。最后,本次沙龙在参会师生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END-


文字:李昕燚

图片:谢于静

编辑/排版:王丹妮



上一篇:沙龙 | 德育所2020年第四期学术沙龙简报
下一篇:德育所2020年第二期学术沙龙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