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浙师教育星空公众号
2023年11月18日上午,“田家炳德育大讲堂”第十二讲在浙江师范大学17幢718研修室举行。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特聘教授、二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学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大德育所所长杜时忠教授作了题为“以道德的制度培养道德的人”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德育理论研究所所长、校人文社科处处长冯昊青教授主持,近百余名师生到场参与活动。
讲座伊始,杜时忠教授以可参考的历史经验和多学科的实证依据为引,阐述了具体的社会制度结构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与价值观念,论证了在德育领域探索“制度育德”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鉴于制度德育论的核心命题是“以道德的制度培养道德的人”,杜教授围绕“何以提出制度育德”“制度如何影响道德”“以什么样的制度来育德”三个问题展开论证与探讨。
杜教授指出,关于制度德育的研究既回应了当下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隐忧,又满足了教育原理创新的理论需求。杜教授从七个方面系统论证了“制度育德”的价值:其一,回应“经济与道德背离”的时代难题;其二,反思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其三,走出单一“德政论”的迷途;其四,体制不完善是国家民族发展的主要障碍;其五,制度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其六,拓展教育学的理论视野;第七,丰富德育的思想理论。
同时,杜教授指出制度具有规范伦理秩序、整合社会资源、凝聚价值共识的功能,它与道德在起源上同根同源、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在功能上相互支撑,二者皆旨在调节人际间的利益关系。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制度能够影响道德的实现。简言之,制度能形成制度思维,并以制度情境为中介影响乃至决定人的道德行为,不仅可能使好人变坏,也可能使坏人变好。因此,制度伦理对于个人的道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此外,杜教授指出,制度德育论在新时代的实践方式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民主就是最好的‘制度育德’”,为此社会需要培养人们民主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法。杜教授还以王铮校长在北大附中进行的教育实践为例,提出学校可以探索以民主主义的理智方法开展课堂教学、以“公正团体法”将学校建设为民主社区、以遵循协商民主和积极思维的班级制度协同育德。
在交流环节,在场师生围绕“在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背景下,制度德育会遇到哪些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制度德育的边界感在哪里?”“外向内推这种模式是否会使社会德育被制度裹挟,制度又如何应对?”等问题与杜时忠教授展开了热烈、深入的交流。杜教授逐一进行解答,并鼓励大家在会后就相关问题进行更加严谨细致的研究。
冯昊青教授对本次学术讲座进行了总结发言。冯教授认为,杜教授围绕“为何需要制度育德”“何谓制度育德”“何种制度育德”三个问题对制度德育论进行了详实的阐释,论证逻辑清晰且鞭辟入里。杜教授通过援引许多现实中的实证案例,深入浅出地诠释制度与道德之间的关联性,为讲座增添了趣味性和丰富性。
随后,冯昊青教授为杜时忠教授颁发“田家炳德育大讲堂”纪念证书并合影留念。在场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内容丰富、立意深远,希望以后能够聆听到更多精彩的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