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研究成果 > 正文 基地研究成果

德育所成果55 | 程红艳:班主任工作坊:能力提升与实施路径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 日期:2022-09-15 浏览:






程红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原文载于《中国德育》2022年第13



“工作坊”(Workshop)是什么呢?其最早的含义就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手工作坊。现在的含义是一种专题式的研究学习方式,参与者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在合作过程中思考、交流,讨论方案并付诸行动,从而一起训练某种技能,或完成某种产品的加工。以能力或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共同参与讨论与强调实践操作为主要方法是工作坊培训的核心要素。班主任工作坊是一个以促进班主任成长为目的的学习型组织,其总体特点可以描述为在一个小规模群体中通过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围绕核心的实用技能进行体验式、互动式的学习和反复的技能训练。简言之,班主任工作坊的特点可概括为“小规模、师徒传授、同伴知 识分享、重视实际能力提升”四个方面。可以说,这一模式对于期望在较短时间内较快地、批量地提升新手班主任能力的学 校来说是很合适的。


作为来自高校的专家团队,我们应邀协助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第二小学建立班主任工作坊的主要愿景是:第一,提升班主任的幸福体验,解决教师内驱力不足、脾气急躁、容易迷失方向、职业倦怠等问题;第二,为班主任成长赋能,培养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及关键能力;第三,以点带面,通过第一期16位班主任的成长带动更多的教师实现发展,凝聚团队力量,提升学校整体德育水平。


基于此,我们对班主任工作坊提出的整体构想为“一体两翼”,即以班主任工作坊为主体,以能力提升和文化建 设为“两翼”,其中能力提升主要通过工作坊的正式系列培训进行,文化建设则主要以自然的、非正式的教育生活为主,如教师阅读、撰写日常教育故事等,两者相辅相成。下面主要针对能力提升展开具体论述。


一、聚焦核心理念和关键能力: 工作坊培训模式的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新手班主任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第一,核心理念欠缺。 许多新手班主任虽然学习了一些教育理念,但是对于教育理念在具体情境中应该怎么运用还是不够清晰,这也表明这些核心理念并没有落地生根。第二,关键能力欠缺,也就是班主任所需要具备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群体的管理能力欠缺。所以,总的来说,能力提升需要从树立核心理念和培养关键能力两者入手。


在核心理念的建构方面,新手班主任要以积极教育的核心理念为支撑,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教育要让教师和学生体验到快乐和幸福,尤其是对小学教育来说。如果学校不是乐园,如果在学校里感受到不快乐,那么教师是教不好书的,学生学习也不会进步。第二,积极的教育应把眼光聚焦于学生的优势,通过优势发展来带动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动力和方向,帮助每位学生扬长避短。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用一种正向的、积极的思维来看待教育中的问题,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对我们自己来说,也同样如此。作为一名新手班主任,我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是可贵的,但是我们也应 当看到自己作为一名班主任的优势所在,充分发挥优势能力才能克服缺点。第三,认识到错误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时机。一般情况下,当看到学生发生问题后,我们往往会怨天尤人。但是如果我们用积极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就有利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妥善的引导。学生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试图把自己的班级打造成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幸福和快乐、都能找到自信的团体。


在班主任关键能力方面,为了删繁就简,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个人和班级两个层次的能力:第一个层次指的是班主任与个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班主任要能理解学生及家长的处境与需求,以理性、尊重、平等的方式开展有效的交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这种个人层面的沟通包括与家长沟通、与学生沟通(尤其是与特殊学 生沟通)、与同事沟通三个主题。第二个层次指的是班主任应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班主任要展现对群体进行角色分工、 任务合作、文化引导等方面的领导力。这一层次下又包含三个主题:一是班级管理,例如班干部如何遴选、班级如何 开展自我管理;二是班级文化建设,例如在具体的规章制度之外,班主任如何营造温馨、友好的班级氛围;三是班级活动设计,例如班会课应该如何设计,设计一种什么样的活动才能促使家长更广泛、更热心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之中。 班主任工作坊要围绕上述沟通和管理两大关键能力、六大主题进行集中培训与深入研讨,并引导班主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得失。


二、问题导向与知识分享: 工作坊培训模式的特点


以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的工作坊培训具体怎么进行呢?我的建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知识分享的原则,才能使工作坊的培训比其他的培训效果好。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发掘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经常碰到的棘手问题,围绕问题解决展开“头脑风暴”,多方面寻求对策。第二,坚持合作学习。在班主任工作坊中通过师傅带领徒弟以及徒弟与徒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学 习,以知识分享的方式来推动能力提升。班主任工作坊的师傅即专家团队的作用非常重要。为了克服常见培训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低效现状,建议班主任工作坊中专家团队的安排遵循异质互补的原则,至少要包含理论专家和实践专家两大类。理论专家以高校教师为主,实践专家以优秀中小学教师为主,两者之间围绕既定的主题展开紧密合作。


在具体培训模式上,工作坊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组四五个人,实行异质分组,有经验的教师和经验缺乏的新教师合作建组,保证每组平均能力起点大体均衡,通过知识分享实现共同进步。


每期工作坊培训的具体过程可以分为四步进行。第一步,提供指导框架(用时不超过1小时)。由专家团队提供一个指 导框架,每个主题下各提供理论和实践两个视角,让班主任对相关主题的理论和实践路径有一个大致了解。第二步,创设问题情境(用时2030分钟)。每组围绕一个或几个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进行分 组讨论,如怎么开家长会、学生在校受伤后怎么与家长沟通等,集思广益,共商对策。第三步,知识分享(用时2030分钟)。各个小组在工作坊内分享问题分析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互学习和反思。第四步,个人关涉(用时2030 分钟)。促进班主任的自我反思,每位班主任联系自己的个人情况,分享自己在此主题方面已有的经验,并提出具体的困惑,由理论和实践双导师进行针对性指导,解决困惑。简言之,四个环节是 “指导框架—问题情境—知识分享—个人 关涉”。这四个环节可以使新手班主任较快地获取知识,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有益 思路。


三、个人化指导: 工作坊培训模式的关键


应该说,要使设计的工作坊系列培训能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关键能力,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关键因素,即有些默会知识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因此仅仅以语言为载体的培训模式是有欠缺的。班主任工作能力更多地体现为“做”而不是“说”,“做”这种具有默会特点的知识形态更多地需要从“做中学”,从“事上磨炼”。 因此,必须围绕班主任的“做”,提供更多的个人化指导。


首先,要开展自我反思式的个人诊断以及在他人帮助下的针对性个人指导。也就是说,班主任在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中,对于“出现了哪些问题”“有哪里做得不够好”,虽然自己有模模糊糊的感觉,但是限于“当局者迷”的境地,其中的症结个人并不清楚,或者依靠个人努力很难解决困境。因此,班主任工作坊可以应成员个人的要求,对其教学进行观察,对其学生进行访谈,确定症结所在,并给出反馈意见。如果班主任有非常强烈的个人需求,在课堂教学设计、班级活动组织等方面需要个人化的帮助和指导,则班主任工作坊的其他成员应该要集中全体力量进行帮助和支持。


其次,要围绕沟通和管理两大关键能力,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和研讨活动。比如,在学习了“如何与学生进行 良性沟通”的专题之后,班主任工作坊的指导专家会布置作业,要求班主任做个案学生研究、开展一次和学生的谈心活动等,并对这些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反馈,使班主任在下一步工作中能够改进。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或现场学习的方式,开展专题研讨、主题班会观摩研讨、班级活动方案设计、教育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新手班主任在多方面提升能力。


最后,这种个人化的指导并不能通过一两次的培训活动就能完成,它具有长期性、文化嵌入性。因此,除了依托班主任工作坊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实践活动和研讨活动外,我们还应将其融入在线或线下的日常交流与讨论当中。班主任工作坊要创建开放、有趣、坦诚、分享的文化氛围,要认识到:专家组也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专家组也不是权威,每一种教育观点都可以讨论。同时,新手班主任不能抱有顾虑心理,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能力短板和思想困惑。这种文化氛围其实就是一种经验共享的方式和新的教育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金银湖第二小学班主任工作坊的建立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期待班主任工作坊的理念能在金银湖第二小学得到很好的诠释,以理论指导实践,再以实践反哺理论,最终形成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目标,以问题导向、知识分享和个人化指导为主要方式的班主任工作坊培训模式,为其他中小学校提升 班主任能力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上一篇:研究生论坛18 | 刘艺琨:新时代榜样教育的三重困境与未来进路
下一篇:德育所成果54 | 卢 旭:《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