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10月17日19:00—21:00
参与人员: 程老师,卢老师,在读博士及硕士22人,本科生科研助理5人
沙龙议程:预访谈的经验交流与困惑
1、第一组
陈金平:
(1)访谈对象选择:(一般学校)先锋初中地理老师 ,45岁,教龄23年,提前把访谈的相关情况跟被访者说明了情况,访谈前也把访谈提纲给到访谈者。
(2)访谈者和受访者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因素,被访谈者愿意跟我们说很重要。但是有时候关系太好也有弊端,可能有些东西不愿意说。
(3)(个人感觉)有选择的话,联系访谈对象熟一点好,性格方面也需要考虑。
(4)十个题目有些比较宏观,比较大,有些题目的概念界定不具体。老师更倾向于了解的是自己学校的情况,最熟悉的还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访谈过程问题举例:
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什么?具体指的是什么?会有不同的理解。
人工智能时代有许多人类工作被机器人取代,学校怎样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是不是指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应该成为学校变革当中的主体吗:主要力量、主要作用
管亚玲:
(1)被访者的访谈过程中的整体变化:一开始访谈者是比较放不开的,后来反客为主比较放松。——空间和人员的问题。问题太过于宏观,参与人员问题。
(2)性别影响:异性之间做访谈没有同性之间做更适合。
(3)怎么样去消除被访者之间的紧张情绪?
(4)一些问题过于宏观,是否考虑改提纲,提前给提纲有利有弊。
(5)访谈过程中最令人惊讶的一点:好学校和差学校的观点:师资不是主要的,学生才是最主要的问题,不赞同教师轮岗问题。
程老师:一般学校的老师特别强调生源决定论,会强调生源差,但是好学校的老师不会强调这一点。所以好学校与一般学校的老师会带有不同的个人观点。【注意抽样】
周仁美:
(1)一个感觉:时间上是比较长的,题目太多了或者太宏观。内容很充实,但是到后面老师其实是会有点疲惫,是不是应该要控制一下访谈时长。
(2)访谈者还是喜欢围绕自己的日常经历来回答问题,更倾向于回答一些具体的问题。
2、第二组:
刘晶:
(1)访谈对象选择:自己熟悉的同学。
(2)线上访谈要提前调试好设备。
(3)访谈对象的选择:愿不愿意交谈信息;理不理解我们的访谈问题。
(4)访谈时间、地点的选择:要再访谈对象时间充裕、比较放松的时候,思想比较集中的时候。把握好时间。
(5)访谈提纲中的一些问题:·····
(6)访谈对象选择的代表性值得考虑、老师自身的体验非常重要。
张媛媛:
一个体会:对于构建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加强教师培训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老师为什么不愿意出去培训,流于形式?
易欢欢:
一个疑问:访谈提纲需不需要提前给被访谈者?
程老师:可能的话提前发给他们比较好。有准备比没有准备好,有助于澄清访谈对象的想法。对于我们访谈的客观性没有太大的影响。
3、第三组:
潘小芳:
(1)选择合适的访谈对象很重要:进行便利抽样(以前的同事,高中男体育老师)。
(2)发现:访谈对象对于当前教育、当地教育批判性的反思比较少,对于一些变革的方法都是持赞同的态度。
(3)访谈过程中要适时追问、掌握追问的技巧。把问题引向深处,我们关心的地方。
(4)访谈的深度与访谈对象、访谈者都是极度相关的。
(5)结束之后及时整理访谈资料,写访谈田野日记。
(6)访谈提纲的题目:问题理论性和专业性、有些宏观、有些问题不太好回答。
谢于静:
(1)有些问题比较宏观,回答问题会就问题说问题。
(2)访谈提纲要比较合适。
程老师:访谈的人对我们课题的目的、访谈的目的需要熟悉。
质的研究方法中研究者自己就是工具。
高中体育老师对我们的访谈问题可能并没有很多参考意义。
4、第四组:
杜佳慧:
(1)访谈对象选择:陈丹老师(武汉常青第一学校老师,特级老师,一位有思想的老师)。提前给了提纲。
(2)对访谈提纲中问题的反思:
有些问题有点大:比如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人工智能教育。
问题的提纲是否可以改成用关键词来回答。
教育均衡的力度··教师全员轮岗。陈丹老师认为学校之间的差距是正常的,均衡发展的效果是不大的,教师全员轮岗不现实。
回答有特色:政府要做减法(与访谈对象本身素养是非常相关的)
(3)访谈反思、技巧和困惑:追问的问题不够深入,有些问题没有刻意追问。对一些问题是否有一些验证性的存在,访谈者个人观点影响追问。
(4)访谈对象的选择要有思想,有想法的老师。
孙丹红:
(1)感受:访谈对象有思想。
(2)困惑:访谈对象的答案与我们的访谈提纲脱离但是见解独到,是否值得追问?或者打断。
程老师:每个人的表述和见解都是不同的,会有出乎意料的回答,也是我们学习的机会。陈丹老师倾向于认为眼见为实,所以他的回答非常有个性。访谈是开放的,所以不要打断。
5、第五组:
罗艳华:
(1)访谈对象:倪峥师姐
(2)访谈提纲的调整:····
(3)把提纲发给了被访谈对象:反映不出现实的状况,大多数老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问题是不思考的,更关注的是日常的教学。建议不提前发给对象。
程老师:如果大多数人觉得问题无法回答,我们就需要考虑改提纲。还是需要提前发提纲给老师们,成熟的思考对于我们的研究来讲是必要的。
6、第六组:
卢迎丽:
(1)访谈对象:陈老师(高中行政老师)、初中老师——两位骨干老师
(2)访谈过程中的问题举例:
学校变革:校长是学校变革的主力,政府不管是最好的。
人工智能的风还没有传过来···
(3)体会:访谈对象希望有理论的指导、专家的指导;我们的访谈需要更加聚焦。
丁灿:
(1)访谈对象态度积极,询问内容丰富。
(2)出现抢答的情况:有利有弊——思维活跃;但影响访谈进程。
(3)访谈前说明访谈的匿名性。
(4)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老师和武汉市的老师对于双减问题的见解值得参考。
(5)按照教师的身份进行访谈问题的细分与思考。
程老师:为什么大家都说没有学校变革?对于老师我们可以聚焦到教学变革、课程变革;两位老师的困惑都是值得我们追问的;消除访谈对象的恐惧非常必要。
卢老师:
1、先给访谈对象提纲,问题比较大,需要访谈对象提前思考;但是涉及个人态度的问题可以不给,避免扭曲事实。
2、找访谈对象:不是熟不熟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访谈对象的看法与配合访谈研究的态度。有时候熟人有些话不好说。
3、访谈材料的处理:要不要转成文字:利用工具,语音转文字;或者提炼片段,主要观点。
付东兵:利用腾讯会议转录
刘晶:利用讯飞B1录音笔转录
程老师:
1、对大家的访谈表示肯定。尽量找有想法、有思想、愿意表达(主要是信任关系,没有思想顾虑)的访谈对象,追问深入。
2、大家可以写一个总结。
3、访谈对象的信息需要更加完善一些:学历、性别、任教学科、教龄、所在学校、职称···这些自变量会影响老师对学校变革的看法。
4、访谈老师的时候,尽量让老师有话说,尽量聚焦到教学变革。
小结:
经验:
1、访谈对象的选择:注意抽样,访谈对象选择的代表性值得考虑的,尽量选择有思想,对基础教育有思考的老师。
2、访谈者和受访者的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被访谈者愿意说很重要。但是也有弊端,要注意把握度。
3、线上访谈要提前调试好设备。
4、访谈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要选择访谈对象时间充裕、比较放松的时候,思想比较集中的时候,要把握好时间。
5、访谈过程中要适时追问、掌握追问的技巧,把问题引向深处,引向研究关心的地方。
6、结束之后及时整理访谈资料,写访谈田野日记。
7、访谈问题可能需要更加聚焦。
8、访谈前说明访谈的匿名性,建立信任关系。
问题:
1、怎么样去消除被访者之间的紧张情绪?
2、十个题目有些是比较宏观,比较大,有些题目的概念界定不具体,看看后期是否考虑改提纲。
3、是否提前给提纲?
4、访谈对象的答案与我们的访谈提纲脱离但是见解独到,是打断还是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