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基地动态

教育学院第五期“博导论坛”:国家品质决定教育品质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日期:2016-06-08 浏览:

2016年6月1日下午2:30,教育学院第五期“博导论坛”在田家炳楼502教室成功举办。华中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杜时忠教授为现场众多博士生、硕士生作了一场以“国家品质决定教育品质——制度育德构想”为主题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副院长申国昌教授主持。

报告伊始,杜时忠教授引用康德名言,从自己对道德教育研究的旨趣讲起,指出他认为要深入道德教育的研究,制度育德应当首当其冲。随后他围绕主题分别就“何以提出制度育德”、“何谓制度育德”、“学校制度何以育德?”与“国家道德即德育——国家品质决定教育品质”四个部分进行具体阐述。

杜教授经过分析、梳理之后提出,制度育德的构想是对时代难题即经济与道德背离之现状的回应;是反思中国现代化历程得出的结论;制度育德拓展了教育学的理论视野;帮助走出单一“德政论”的迷途;解决改革深水期面临的主要体制性障碍;制度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他提出了制度育德的构想。

那么何谓制度育德呢?杜教授提出制度是普遍、稳定的一套体系,包含价值、规则、组织、实施四个要素,具有规范、整合、凝聚的功能;制度与道德在起源上同根同源,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相互支撑。同时,他进一步详细论述了制度建设是道德建设的保障。为了阐明这一理论,杜教授用手中的茶杯举例,隐喻人类在解决欲望无限与条件有限的永恒矛盾之时,曾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发展经济、军事斗争、政治谈判、宗教信仰等,但是以道德的方法来解决矛盾却相对成本较低、效果更好。杜教授指出榜样教育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榜样的力量并不是无穷的。制度比榜样更具强制力、影响力,制度德性比个人德性更具普遍性,因此制度建设是道德建设的保障。

制度何以育德?杜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承认制度的育德功能,运用制度这一教育资源;建构优良的学校制度,将制度蕴含于教育过程;建构学校制度生活,将制度“化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最后,杜教授论述核心论点:国家道德即德育。基于国家是最高的权力主体、道德主体,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品质、不同的国民这一事实,杜教授提出国家品质决定教育品质,国家道德即德育。历代仁人志士在改造国民性上曾作出巨大贡献,但这仍是一项未尽的事业,杜教授认为当代中国要从制度改良入手,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实行民主政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完成对国民性的进一步改造。作为教育学的研究者,杜教授提出没有“理想国”的教育学是“一半的”教育学,教育学不仅要志在成人还要志在立国。报告的最后,杜教授寄语博士生、硕士生,希望他们不管社会如何变化,都能坚定地站在正义与良知的一方。

申国昌教授评价本次博导论坛视角独特、立论新颖、视野开阔、旁征博引、语言优美、风趣幽默。两个半小时的讲演,杜时忠教授为在场师生提供了一场丰富的制度育德的精神大餐,博得了的现场热烈的掌声。

                     

                    

上一篇:博士毕业论文开题研讨会顺利举行
下一篇:我所杜时忠教授一行人参加湖北省少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