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基地动态

沙龙 | 共同体及其建构
来源: 日期:2020-11-19 浏览:

# 会场纪实

11月17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20年第五期学术沙龙在田家炳楼502教室举行。杜时忠教授、程红艳教授、卢旭副教授、张添翼博士、孙银光博士、武汉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付辉博士、王倩老师,以及德育所硕博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沙龙。本期沙龙由张添翼博士主持,主题为“共同体及其建构”。

# 主题

  汇报

孙银光博士率先做了题为《何谓“共同体”——基于鲍曼的思想》的报告,从人为何需要群体生活、共同体的意义、共同体的边界三方面介绍了齐格蒙特·鲍曼有关共同体的主张。首先,从人寻求心理的依靠与确定性的需求出发,阐述了人为何需要群体生活,提出了建构共同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次,对共同体的含义与特征展开陈述,并指出建构共同体面临诸多挑战,如信息载体变化、共同理解缺失、个人主义兴起、大众群体产生等;最后,共同体理论的运用基于特定的情境和范围,故在应用层面探讨了共同体的边界问题。


随后,博士生孙永敏以《共同体的建构:社会本位德育思想的超越》为题汇报了论文。她首先从社会概念的演化、社会本位德育思想的滥觞、社会本位德育思想的阐释等几方面追溯了社会本位德育思想的历史源流;其次,揭示了社会本位德育思想的现实困境,包括虚假的集体利益、集体意识的幻象、过度个人主义及陌生人社会的情感疏离;再次,为超越现代困境,提出社会本位德育思想有必要吸取共同体的理念,并阐明了共同体德育的当代诉求及主要功能;最后,指出了共同体建构的具体路径。

# 教师剪影


# 讨论与交流

汇报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就汇报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张添翼博士从写作思路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如澄清“共同体”等概念问题、提供心理学与进化论的审视视角等。卢旭副教授认为学习鲍曼“飘逸”的思想需要有社会学、政治学等知识基础,并指出,共同体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提出的,即现代性带来了亲密关系的丧失。针对在教育领域内建立共同体的问题,孙银光博士表示小范围的共同体更容易实现,如班级共同体。程红艳教授也表达了对教育共同体的信心,指出,尽管共同体并没有某种实体的存在,却可以播撒其精神内涵,这是一种深深植根于每个人内心的精神需求。在论及共同体应被置于何种背景下讨论时,杜时忠教授指出,国家和个人的关系,而非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才应是凝目之处。

# 尾声

此外,德育所师生还就涂尔干的德育思想属于个人本位还是社会本位、共同体与集体的关系、共同体生成的条件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本次沙龙不仅是为个体群力群策的过程,还凸显了德育所作为共同体的意义与价值。

-END-


文字:王贻婷

图片:吴道静

编辑/排版:王丹妮


上一篇:我所刘长海教授、孙银光博士应邀参加2020年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讨会
下一篇:沙龙 | 德育所2020年第四期学术沙龙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