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14日,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25年春季学期第五期学术沙龙在田家炳601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由孙银光副教授主持,杜时忠教授、程红艳教授、张添翼副教授、李芳老师、武汉纺织大学喻学林教授、许桂林老师以及德育所全体硕博生参加。本期沙龙共有两项议程:一是博士生刘艺琨就学校民主制度育德问卷编制进行分享,二是师生交流讨论环节。
首先,博士生刘艺琨对问卷设计的思路进行了分享。他简单介绍了问卷编制的理论发展目的和实践应用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验证或修正制度德育论中“学校民主制度育德”关键性论断的民主德育理论模型。另一方面,本问卷对学生道德能力进行科学性测量;对学校民主制度运行情况以及学生感知学校民主情况进行客观测量。问卷基于制度德育理论,探讨学校民主制度对学生道德能力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其次,在问卷的编制流程方面,他梳理了问卷编制流程,包括阅读文献、受众访谈、专家评价、建立问卷项目池、小规模预调查、进行信效度分析、正式问卷等环节。目前,问卷已完成三轮受众访谈和专家咨询,形成了学校全过程制度德育问卷的项目池。接着,他并详细介绍了问卷的主要构成及所依据的理论模型。
最后,在模型预想及结果分析方面,他分享了数据分析的两种模型设想。一是多层线型模型,分析嵌套数据的统计结构;二是混合回归模型,通过划分学校或班级民主情况的组别,探讨不同组别对学生道德能力的影响。

与会师生就该问卷内容分享展开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与会师生对问卷编制的内容、模型设计和结果预测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张添翼老师先是提到问卷中人口呈现要考虑制度意图的控制变量,以及线上线下问卷录入形式。接着探讨了调查年级设置的必要性。还针对问卷的重点核心内容,包括学生道德和努力、学校制度等方面,指出题目行为需细化微调,道德判断相关问题要考虑理论依据及细分认知要素。
杜时忠老师提出问卷编制思路先简化,不急于设计题目,使问题情境中学生的心理活动以文字呈现。针对题目选项设计逻辑,建议可视形式以行政或环节为单位。还谈及分析思路,以及情景故事适用场景,认为不应局限,涵盖学校、工作等多种场景 。
程红艳老师认为道德民主能力包含道德推理和道德论证能力,对道德民主能力的定量化测量可以借鉴林德的问卷设计,但这还是不够的。必须考察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等真实场景下的道德民主态度和道德民主行为。而且,道德民主能力和学校制度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可能包含一些中介变量。在调研之前,对于理论假设的建构可能还需要更加清晰和细致一些。
此外,喻学林老师、许桂林老师、博士生成传春也对问卷发放的形式、问卷内容修改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强调要建立问题假设,细分测量的中介变量,合理设计问卷题目。还提及问卷实施需现场指导,考虑学生、教师等维度。同时探讨了制度定义及问卷模型意义,指出了部分题目的存在问题。
至此德育所2025春季学期第五期学术沙龙圆满结束。
文字:王仕琦
图片:李璐
编辑/排版:陈晓雯
审核:程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