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程红艳:谈谈研究生的成长——在德育所迎新会上的讲话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日期:2021-09-26 浏览:





作者简介:程红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今年开学晚,一直到9月末才举行了德育所第一次和新生见面的迎新会。看着大家朝气蓬勃的充满期待的脸庞,我心里还是很激动的。大家经过重重的挑战,实现了心中的愿望,来到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自然标准也更高了,压力也就更大了。一个人要怎么成长呢?当然要压力和动力并存的时候才能成长。进入研究生的学习,压力是多重的——有自我的期许、外在的评价标准、就业市场的竞争、导师的期望等,这些都是潜在的压力。那么动力呢?动力从何处来?当然,动力主要是来自于个人。但是个人的内部动力,需要外部动力给予源源不断的支持,添加燃料。


我觉得,在德育所学习的同学,第一个外在动力应该是来自于可以说这样一个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就是以追求学问和智慧为纽带,把师生联系在一起成为共同学习、不断进步的同路人。在这个共同体中,首先是以做学术和从事研究为最重要的目的。闻道有先后,老师只是比学生早学了若干年。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德育所老师,都是大家共同的老师,不用考虑是不是自己的导师,都可以去请教问题。大家不必琢磨导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也不必考虑教师节要送给老师什么样的礼物,只需要考虑自己怎么才能进步。不一定发表文章才有进步,每天都能有所思考,打开眼界,这些都是进步。卢乃桂教授曾经把教师比喻为学生的陪跑者,学生跑得快,进步快,教师也要加快脚步;学生进步慢,跑得慢,教师也不由自主放慢脚步。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精妙。这意味着教师绝对不可能像武林高手一样直接把自己多年修炼的内力输到另一个人体内,从而使他一下成为武林高手;而是意味着教师只能在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努力意愿上,在他的最近发展区上引导他向前迈一步。另外,共同体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才能维系。我们有共同的活动,德育所的大小沙龙大家都要积极的参加;还有共同的空间,经常到德育所去的同学会得到很多的收益,甚至有些同学放寒假和暑假都久久不愿回家。


第二个外在动力,来自于个性化、个别化指导。导师要诊断出每个学生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持续不断地鞭策,使得他们能够进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给他们提出更加具体的指导意见,经常和学生保持联系,这些看来都是非常重要的。来自教师持续不断的关注和反馈、指导、甚至是批评,是学生发展的另外一个动力。


所以,我想研究生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压力和动力齐头并进,既有压力,又有持续不断的动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不断进步。这就是研究生发展的一个动态而辩证的过程。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把人给打垮弄怂了;只有动力,没有压力,那在中国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那么这个过程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那就是研究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听说过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对于研究生从事研究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应该至少包括下面五大素养。


五大素养中首当其冲的是理论素养。理论素养,就是在一大堆细节和事实中能够建构化繁为简的解释性框架与假设的能力。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没有教育学理论素养的人去看学校学生社团问题,看到的更多的是经费、活动和人事安排。而一个有理论素养的人,会将学生社团放在学校的制度框架中去理解,会去考查学生社团中的结构问题与权力具体的运作的问题,从而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强,这样一个小的问题放到教育制度的大结构中去思考,于是就会发现在不同场域中权力关系和权力游戏的相似性。再如教师的教研活动,没有理论素养的研究者,就会如实完整的把几次教研活动的流程都描绘出来。而有理论思维的研究者,则试图总结那些成功的教研活动背后的一些共同要素----教师同行的知识分享,差异化的知识碰撞以及教师的个人反思,他就会考虑实践共同体或学习共同体、专业改进共同体,哪种理论更适合,哪种理论能够说明或包括了其中的关键要素。理论素养怎么培养?当然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还有一点大家经常忽视,就是要多讨论,多发言,哪怕自己的观点有些稚嫩,不暴露出来,自己就不会进步。


第二,研究的方法素养。教育学正处于一种方法转型的时代,从过去看重思辨,到现在看重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的研究方法,大多数应用得并不是很好。所以,不强求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用实证的方法,但是对实证的方法要有认识,要去试过。最后论文研究没有选择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不是因为我不会用,而是因为我觉得没有必要用。当然,不严格的实证研究方法,如质的研究方法中最基本的手段——访谈法,还是鼓励大家多去用。


第三,还是学术英语能力。研究生学外语,不是再像以前那样要考试过级,而是要有针对性去看专业方面的外语文献。可以说,华师的学生在这方面相对北师大、华东师大应该是不足的。加强学术英语能力,才能掌握某领域国际研究的前沿。


第四,学术写作能力。中国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导师经常要花很长时间告诉学生怎么布局谋篇,怎么行文论证,怎么锤炼语言。这不仅仅是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够,也是因为写作能力欠缺,不知道怎么提炼核心观点,不知道怎么论证层层推进去论述核心观点,让人信服。要提高这种能力,自然是要进过规范化的学术训练、逻辑训练,当然也要提高自己对于文字的感受力,无事的时候多去看看文学名著。


第五是信息素养。现在是一个信息技术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形成一个自己的个人知识数据库。其中所有做过的读书笔记、看过的有启发的网页、微信中的材料、讲座的笔记、看过的论文、自己写作的论文等等,凡此种种,只要是对自己有启发的,都必须将它放入一个可以随时提取的数据库。教育学原理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思想,凡是自己没有想到的思想观点,对自己有启发的思想观点,包括自己头脑中产生的思想观点,都要随时储存进数据库。我推荐的一款软件是印象笔记,我用的是收费版,也不贵,它可以在电脑、iPad和手机上同步,可以导入网站、微信等信息;另一款是微软的Notebook,免费,可以做读书笔记,界面很清楚美观;批量管理下载的学生论文、写文章处理注释,我推荐的是NoteExpress,在学校网站上就可以下载,免费的,对于写学位论文和写书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注释特别有用。信息素养不仅是将所有重要信息数字化,还需要有效利用互联网找到和追踪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研究。这也是做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技能。


总而言之,我们抱着无限的期望迎接大家,研究生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压力与动力并存,希望和失望相伴。希望大家能够不畏困难,“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奋发向上,不负青春韶华!


-NoteExpress 图标-


-Notebook 图标-


-印象笔记 图标-


NoteExpress下载——图书馆网页入口:

http://lib.ccnu.edu.cn/zydh/rjxz.htm




上一篇:思维碰撞 | 2021年德育所第二十二次读书会
下一篇:程红艳:关于博士论文写作的一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