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9月4日
形式:线上(腾讯会议)
参会人员:杜时忠教授、张添翼副教授、孙银光博士及部分硕博士研究生
会议内容:
一、 裴玲丽分享的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
硕士生裴玲丽同学从作者简介、著作简介、教育理论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内容和阅读感想五个部分来进行这本书的分享。首先她详细介绍了本书的作者雅斯贝尔斯及其代表作;其次她指出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理论的理论依据是存在主义哲学,所谓的存在主义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类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的自身存在没有意义,而是在存在基础上自我造就、自我展现的理论。而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理论与其哲学思想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即基于“存在、自由、权威”的哲学观之上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观;然后将本书的内容分为七大板块并依次讲解,分别是教育的实质、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过程、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功能、教师观;最后向我们分享了她自己的阅读感想。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带有存在主义哲学色彩,勾画出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蓝图。但是该书中体现出来的重视对人的培养、重视教育,倡导“自我教育”“全民教育”“全人教育”“自由教育”“尊师重教”等观念以及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等,对我国的教育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刘向杰分享的保罗·弗莱雷的《被压迫者教育学》
硕士生刘向杰同学从四个部分来进行对本书的分享,分别是作者简介、主要内容、思考启示和批评质疑。刘向杰同学从介绍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为出发点,引入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关于教育观,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两大特性—实践性和政治性。在实践方面,弗莱雷认为,将知识付诸行动至关重要。在政治方面,弗莱雷提出了教育即政治的观点。关于学生观,他认为教育的起点是生命,不应把学生看作存储知识的容器,而应视作平等交流的个体,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学习的对象。关于教师观,他认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应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担负起改造社会的责任。
诚然,弗莱雷是矛盾的一体,这与他一方面具有天主教世界观,另一方面又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有关系。弗莱雷同时深受宗教世界观和马克思学说的影响,这使他的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刻有宗教信徒和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双重身份的印记。但弗莱雷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阐明了教育与觉悟的关系,指导了发展中国家的成人扫盲教育,提出了情景对话式的教学方法,注重教育与现实的结合,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影响更大。
三、互动环节
两位硕士生分享完之后,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就以上两本书的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首先老师们对裴玲丽在分享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即“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什么是教育》对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进行了解答,并对弗莱雷矛盾的思想进行了讨论。之后张添翼老师分享和补充了弗莱雷的教育思想,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