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三十五次学术沙龙
来源: 日期:2022-10-17 浏览:






时间:2022101619:00—22:00


会议形式:线上会议(腾讯会议)


主持人:汪小兰


参与人数程老师,卢老师,季轩民博士,在读博士及硕士生,本科生科研助理2


沙龙议程:


1.博士生廖思伦分享小论文:《“县管校聘”政策的实施困境与突围——政策执行网络的视角》

2.博士生刘晶领读小论文:《独立抑或自主:中国社会组织特征问题重思》


一、博士生廖思伦分享小论文:《“县管校聘”政策的实施困境与突围——政策执行网络的视角》



(一)论文内容框架


1.论文模型建构

2.论文框架:问题的提出;理论分析与框架建构;“县管校聘”政策执行的困境分析;化解“县管校聘”政策实施困境的路径选择

3.下一步修改计划:模型建构细化;加强政策分析与模型之间的关联;网络结构分析中主抓博弈结构进行论述;在对策部分基于治理思维,将对策更换为总结与反思。


(二)讨论交流


博士生杜佳慧:


文章完整,理论和问题契合,语言顺畅

问题:

1.第一部分内容较多,与后文分析割裂;

2.模型图政策网络执行主体中的内容与政策网络结构不处于统一级别,可以进行调整;

3.文章内容存在重复。如政策网络环境与网络主体行为部分具有部分重复内容。


博士生刘晶:


结构完整清晰

问题:

1.理论运用,可以补充吉登斯的理论;

2.第三部分,二级标题中去掉“网络”二字同样可行,“网络”二字的意义没有凸显;

3.图表部分可参考文章《政策执行网络研究:一个文献综述》中图表内容。


博士生罗艳华:


1.问题提出部分:对问题的说明不够具体;文献综述部分堆砌较多,应着重突出研究主题的重要性;

2.文章存在上下重复,概念不清晰的地方。例如政策网络结构和政策网络主体部分;

3.第三部分逻辑条理不够清晰;

4.建议部分和之前的文献大同小异;

5.从现实情况来看,“县管校聘”实施效果不够好,加强了县教育局对教师的控制的情况。好的政策实施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意外的后果。


博士生付东兵:


1.分享了知网上相关文章,指出现有研究多从理论方面进行分析,缺少质性研究;

2.文章中三个研究视角讨论研究问题,和政策执行情况关联不强;文章中使用的研究视角对文章的分析是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3.困境分析中具有泛泛而谈的感觉,没有切重要点,有种用概念解释概念的问题,没有说明问题。


孙永敏博士:


1.问题提出简短介绍背景即可进入主题;

2.文章面面俱到,但是不够深入;

3.文章存在论证压过论点的情况,不能用引用代替观点,而是先表明观点,再通过引用进行论证。(文化网络环境部分)


博士生卢迎丽:


1.撰写这类文章需思考的内容:理论的选择,理论和问题的试配度。这篇文章分析较为泛化,和运用的理论相关;

2.理论不够新颖。运用这一理论的研究在前些年有一些高质量的产出,近些年较少。


季轩民博士:


1.整体看文章论述充分,最后一部分感觉和主题较远。路径和建议部分偏移了政策执行网络。对“县管校聘”概念本身理解不够充分,多从政策角度分析,而“县管校聘”本质上属于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因此在策略上要聚焦于制度上如何落实,而不是从政策层面出发。需明确文章是分析“县管校聘”还是分析“县管校聘”下的教师轮岗制度?

2.理论契合度不够。使用生态系统理论也同样可以成立,因此使用理论的意义需要进一步考虑;

3.文章中提出的困境存在于假想层面。现实中校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及校长和教育局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去留的问题,这些现实问题更加体现了这一困境。


卢老师:


1.文章的问题不够突出。在问题提出部分可以突出文章从执行的角度来分析政策执行效果;

2.在理论建构方面,文章只是简单介绍了政策执行网络分析的理论。理论需要集中围绕政策执行方面,论述政策执行网络理论是如何影响政策执行的;

3.理论和框架两张皮。文章应提出框架每一部分的理论依据和来源,而不是做一个背景式的梳理;

4.文章现有的逻辑存在问题。文章从静态角度分析政策执行的结构,分析了政策执行的可能影响因素,而缺少过程性的动态分析。


程老师:


大家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比较到位。

1.没有新意。可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可以在方法上增加实证材料,在观点上避免论证压倒观点的问题;

2.问题提出部分参考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老师的相关文章,使问题提出更加简洁明确;

3.理论问题不用过于复杂,而要抓住问题核心。可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抓住几个关键主体的博弈,呈现动态的过程。反思“县管”和“校聘”在政策执行时是如何走样的;

4.肯定现阶段表现,提出现在论文的目标是出新以及在今后的研究中要进一步提升研究能力。




二、博士生刘晶领读小论文:《独立抑或自主:中国社会组织特征问题重思》


(一)论文内容框架


1.研究问题;

2.行文思路:理论基础;研究范式及方法;文章结构

3.观点论证;

4.文章品评。


(二)讨论交流


博士生娄琳琳:


1.文章的出发点很受启发;

2.提出疑问:政府的权力边界在哪里?政府与专业组织之间的边界在哪里?


程老师:


概念未明晰。官办服务型组织是政府出资来购买社会服务的组织,高校不在其中。


博士生刘莎:


对制度方面不够了解,阅读这类文章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硕士生管亚玲:


组织在获取外部信息不确定,会进行内部的调整,组织对环境资源的依赖和这篇文章具有相通之处。

程老师:

组织的存在面临两个问题:合法性是前提;资源获取的能力。


博士生罗艳华


1.国家政府的制度对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的影响。这篇文章从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是分析一个制度对另一个制度的影响的有益借鉴;

2.依据理论逻辑推演出命题值得借鉴;

3.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界定较为牵强。


程老师:


文章的问题是将自主性和独立性割裂,如果这个命题有问题,那么依附式自主的提出同样具有问题。


博士生付东兵:


1.中国研究国外的问题是辩证统一的,不是非此即彼;

2.文章的论证过程严密,层层递进,从分论点推出主论点,然后进行实证,是撰写文章值得借鉴之处。


卢老师:


1.借鉴之处:文章严谨。从理论前提出发提出命题,逐个进行考察、论证非常值得借鉴。教育研究中在这方面应当加强,很多同学问题不明确的原因主要在于对问题的演绎分析不够明确

2.不太值得借鉴的地方:三重社会的理论框架,将社会分成国家、公民社会、市场三个部分。其中的公民社会理论在中国是受到主流意识形态批判的,在这一方面不值得太多学习。


程老师:


1.依附自主存在矛盾,如果在资源上依附,自主性必然会受到限制;

2.论文的命题和结论存在矛盾:文章提到官方主导性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很弱,和前文中的命题存在矛盾。官方主导性组织与政府利益相关,具有官方承认的合法性,拥有官方的资源,应该是自主性较强的,与文章不符。

3.组织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判断标准是什么?概念、特征描述的不够清楚,致使读者无法判断组织是否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上一篇: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三十六次学术沙龙
下一篇: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三十四次学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