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11月20日19:00—21:30
会议形式:线上会议(腾讯会议)
主持人:卢迎丽
参与人数:程老师,卢老师,季轩民博士,在读博士及硕士生,本科生科研助理。
沙龙议程:
一、博士生付东兵分享小论文:《混合学习环境下参与式学习设计与实践》
(一)博士生付东兵分享小论文(论文涉及如下部分)
一、研究背景
二、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场域与参与者
(二)混合学习环境重构
1.线上与线下学习环境有机融合
2.情感域、社会域与认知域共同支持参与式学习
(三)参与式学习设计
1.学习任务设计
2.评价方案设计
3.学习工具设计
(四)参与式学习策略
1. 动机激发策略
2. 自我调节策略
3. 合作学习策略
四、研究实践
1.任务准备阶段
2.组织实施阶段
3. 评价反思阶段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 研究结果
1. 混合学习环境下参与式学习效果有显著提高
2. 混合学习环境下参与式学习有利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二)讨论
(二)讨论交流
博士生罗艳华:
1、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不太清楚,第二部分扩充改为“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参与式学习概念、实施程序扩充一点;
2、第三部分研究设计要交代取样,讲实践性的资料、内容而非理论;
3、第四部分与第三部分整合,减少学术文献的堆砌,结论过于单薄;
孙永敏:
1、题目聚焦一些,比如“参与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的现状或有效性策略——以小学数学课程与实施本科课程为例”;
2、正篇文章避重就轻,有零散无关的观点可以删除;
季轩民:
1、混合式学习环境所处的场域究竟是什么,有没有限制?没有明确;
2、文章没有体现出参与式学习特点,目前仅仅聚焦于教师,没有涉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3、应该体现出研究的几轮循环,而不是简单一轮循环,应该有研究过程;
4、表格是否能较好的反应研究问题,还需要思考;
龚丽冰:
1、教学内容与教学能力划分的依据是什么?量表中有些概念重合;
程老师:
改进:1、冗杂理论减少,研究设计较清晰;
建议:1、核心研究结论偏少、无关内容偏多,论文有点散,不太像一篇论文,论文要像绳子,层层缠绕,需要围绕核心问题,层层推进;
3、研究背景没有说清楚研究问题
4、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不需要,或者压缩、调整;综述写作需要逻辑,要服务于研究问题,服务于核心概念;
5、研究设计部分:无关细节太多(研究准备等)
6、重构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理论假设部分),明确参与式学习的概念,将图1说清楚;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交代学习环境、任务策略、学习策略(实验法的基本要求,理论假设里设计的要素)每一步都在前一步基础上推进;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太少,做一些访谈来充实(思考设计教学外的信息,如学生间关系)
第四部分(研究启示),提出已被证明有效的策略来推进参与式学习;
7、不需要呈现多次研究过程,因为它需要更高的要求;
8、描述学习环境、线上线下的交互特征,从参与式学习核心特点入手;
9、思考实验研究的内外效度,排斥无关因素的干扰,将思考添加到讨论中,不能将自己的结论讲的太过绝对,而是要考虑因果关系的强度;
二、共读《教育的重建》13-15章,汇报人:娄琳琳
分享内容:
(一)现代大学的精神
1、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大学精神和大学制度
2、现代大学制度形成的历史
3、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点
4、推进制度建设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
(二)台湾教育的重建
1、台湾教育改革运动
2、台湾教改运动价值理念
3、台湾教改运动的路径设计
4、台湾教改运动的具体实践
5、如何评价台湾教改运动
6、如何评价台湾教改运动——成效
7、如何评价台湾教改运动——问题
(三)走向公共生活的教育研究
1、教育研究经历
2、教育NGO中的活动
3、教育政策研究
4、现在教育研究的问题
5、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工作模式——研究什么、研究如何产生影响、怎样研究
(二)讨论交流
博士生杜佳慧:
1、对相对公平与最低限度的公平概念感兴趣,但目前教育对弱势群体不友好,主要是家庭为学生负责;
程老师反馈:
1、承认公平是相对的,但是要将学生差异控制在合理范围之中,国家要尽到教育责任,提供合理的教育经费、合格师资等,日本提供了范例;
2、深入理解“相对公平”概念,思考内涵、外延等;
3、对现实问题的判断需要宽广的视野,着眼于现实角度看看相关实践;
4、两方面都触及后判断会不那么悲观
刘晶:
1、大学使命究竟有未较好完成?论述大学现代性与通才教育以及什么是知识分子问题,指出“知识分子”的品质,要在技术能力基础上有理性、良知与情感,同理,职业教育中人文教育也相对缺失;
2、教育政策的问题:政策设计与官员政绩相关、以“资源密集型”方式来协调政策(目前政策推动的动力不足,会导致政策实施会不了了之);
程老师:
1、现代大学特点更适合本科院校。职业教育侧重培养学生技能,通才教育培养人的通用能力、心智能力等;
2、不同意将政策定位为资源密集型,没有服务于官员的政绩;
周如川:
1、杨东平关注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否跟他的职位有关?
2、职业教育仍旧存在问题;总体来说,教育理念、理想始终存在学术认同与民间认同之间的差异;
3、学术理论与实践之间也存在差异;
程老师:
1、他的思想是一脉相承,并不只是因为他的职位;
2、批评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关照教育现实;学术话语追时髦,没有勇气与良知去关注真正的教育问题;
3、我国改革固化、难以改变表明:
“渐进式的改进模式”不可行,需要重构核心制度
需要解决公共参与问题(参与愿望与参与机制之间的矛盾、参与渠道太弱)
王健怡:
1、台湾的高考制度更开放、多元,适合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程老师:
1、台湾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是改革的先行者,内地不可避免的会走台湾的足迹;
2、学习:台湾高考制度(多元入学)、台湾大学制度(校长遴选过程?)
卢迎丽:
1、台湾与内地的区别是政治体制,导致台湾地区公民的参与意识强,以此类比内地推动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核心的动力在哪里?
2、台湾改革的特点变得快、变得乱,比如中考制度改革、综合高中--失败
3、以公平为走向的改革逐渐走向精英化,如评价制度越来越复杂;
程老师:
1、通过教育来启蒙人的社会参与问题
2、制度需要经过进化来走向完善
3、化解精英化与草根化之间的矛盾,需要不断给予协商、对话的空间;
季轩民:
1、按成绩选择专业导致专业间出现三六九等;通才教育实行受到很多限制,需要有相关配套措施;
2、制度太标准化、僵硬;天师大制度割裂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
3、台湾教育现状表明:制度改革跟地区情况有关;
程老师:
1、制度僵硬问题的回应,关注各省级大学制度
2、继续阅读杨东平《教育蓝皮书》《教育的改革方略》等,思考教育改革的可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