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第二次学术沙龙
来源: 日期:2023-01-16 浏览:







:2023年1月15日19:00—21:50


主持人:刘莎


参与人员:程老师,卢老师,季轩民博士,在读博士及硕士,本科生科研助理1人。


沙龙议程:研三同学汇报毕业论文。


汇报人员:李昕燚、王贻婷、周仁美、管亚玲、谢于静



李昕燚:中学骨干教师领导力的实践困境和提升路径



本研究包括绪论共六个部分。立足分布式理论和参与式领导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国内外教师领导力的研究基础,引用美国“引领教育者”教师领导力框架以及中科院的领导力模型。根据这两个框架制定了访谈提纲,由此进一步收集了关于中学骨干教师领导力实践的困境,将国外理论和中国相结合,转化为本土理论框架,以我国公立学校骨干教师为对象。在此基础上探索骨干教师行使领导权力和教师自主性有着明确方向。


讨论与建议:


刘莎:1.分布式领导有两个核心:一是任务分布,二是影响效果的分布,但文章中的领导力的概念界定只涉及了影响力;2.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略显单薄。


卢迎丽1、第二章访谈结果分析应呈现观点;2第三章第三点压力困境,标题有点混乱,分析原因的部分是不是应该有个框架,还不太清晰。


罗艳华:1.论文的呈现形式要再修改下,访谈内容缺乏提炼和总结。2.骨干教师领导力的研究方法,通过自述来分析总结,从研究角度看,资料收集渠道较单一、访谈对象较少。老师之间个体差异交大,所以仅从自述缺乏信服力。


娄琳琳:1.第二章访谈罗列较严重,分析较散;2.自我发展能力分析这块,区别做了界定,但每一类的前面加上了对于领导力的不同,但是后面并为对不同做解释;3.第三章原因和困境存在重复。


卢老师1.文章结构上,提出了三个原因,在提对策上没有和原因对应;2.你觉得所提的造成骨干老师领导力不强的三个原因中最重要的是哪个?(李昕燚认为是第三个),这么分析也是可以的,领导力其实是舶来品,美国是个人主义社会,个人是有实权的,但我国个人是没有多少实权的,只有进入一定的组织或者在一定职位后才会有一些职权。你没有名师头衔,组织没有给你实权的话,就会觉得你是小团伙,这在我国是忌讳。在西方,如果你有个人魅力你成立团队,他们是鼓励和认可的。这并不是说是个缺点,这主要是中西方的差异,我们的组织也有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权力的来源和构成是不一样的。建议做个比较,把领导力本土化。基于个体的改造力的和组织里面给实权这两个方面。




王贻婷:走出“自然缺失症” :儿童的自然体验教育研究



本文是针对“自然缺失症”这一现象提出的,从自然体验教育的理论视域与价值意蕴、儿童自然体验的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儿童自然体验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儿童“自然缺失症”的教育应对四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讨论及建议:


刘晶:1.文章的价值有三个方面,可是题目是走出自然缺失症,为什么题目不是出自这个价值,逻辑有点不洽。是否可以对走出自然缺失症,将三个价值的关系修改一下;2.关于原因的分析,关于电子产品,我的小孩学校是不允许带的,家里也很少用,所以这个调研是否准确;3.关于家长角色的缺位,标题和调研不符合。访谈资料较多,建议总结提炼,不要罗列,可以放一些鲜明、有代表性的;4.现实困境的分析,第二点和第三点是可以融合。


刘莎:1.第三章的现实困境和原因有相似处,可整合;2.第三章,还缺一个现实原因,室内娱乐设施的增多。3.文章提到原因之一是城市建设与自然消失同步,其实现在很多人都想回归自然,很多以自然为主题的地方,周末很多家庭都会前往。


罗艳华:1.可能和城市生活的方式有一定关系,青少年对自然不太喜好有一定关系;2.自然体验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形式是什么,如何开展,这方面没有很好呈现。


卢老师:1.结构上比较规范;2.是否是真的“自然缺失症”,现在很多城市家庭很注重这块,会带孩子去体验自然。并非说是不存在,现在的孩子不是缺乏,而是缺乏这种理念和思维,缺乏一种生态观,比如爱护自然、保护动物,即使是类似蛇这种。


程老师:1.聚焦城市儿童;2.受经验的局限,自然缺失和城市儿童的生活方式和转型是分不开的,城市的商业化、儿童的休闲方式等,将问题的针对性建构起来;3.儿童怎么看自然,儿童的自然观。


孙永敏:1.在第一章专门提理论基础,在后面分析时又没有和理论基础相结合。可以将理论基础去掉,在后面再结合谈;2.在核心概念和第一章都提到自然体验教育,有重复;3.揭示的问题不反应现实,是不是范围太小,不具有代表性;4.困境和原因相混淆,分析原因没有透彻,比如电子产品的影响。




周仁美:教师内卷化背景下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



文章共包括绪论共六个部分。该研究从教师内卷化背景入手,选取H省少先队辅导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对部分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的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当前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的主要困境和原因并提出应对之策。


讨论及建议:


潘小芳:1.研究缘起太简单,问题提出的部分要论述内卷化来分析;2.研究述评再研究内容上做了一个概括,但例子论述的太长,而是以相关研究呈现了怎样的共识,还存在哪些不足;3.原因分析和突破策略的维度,是否可以从学校、社会、辅导员三个维度来分析。


卢迎丽:内卷化的核心特征是分析的起点,困境应是围绕内卷化展开的,但是专业培训不足和内卷没有太大关系。


付东兵:1.文章是关于教师内卷化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发展,文章做了重新建构,前面提出了几个问题,但是行文中却没有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小学教师内卷化有什么特点呢,你定位他们的专业发展是职称晋升,如果这是唯一标准,那应该将这块阐述清楚。在这种晋升通道比较狭窄的情况下,那可能教师会在这块内卷化比较严重。2.少先队辅导员受到内卷化的压制影响,这个结论和前面的叙述关系不大。3.教师的评价制度改革或许对少先队辅导员的影响更大。少先队辅导员应该是纳入中层干部,考核应该更严格;4.内卷应该讲具体,到底是哪些方面内卷。


孙永敏:1.各级标题需要斟酌。让专家看目录能够提炼出内容;2.写的时候有些脱离教师内卷化这个背景。教师内卷化是怎么影响少先队辅导员,两者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程老师:1.大家的论文还是有提高,选题还是较有新意,结构较完整;2.内卷化只是背景,不需要和少先队辅导员关系做过多纠结,不需要写二者的关系建构。不要每个标题里都有内卷化,突出重点。3.有些地方前后重复,原因分析需要加强,分成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个人层面来分析,可以从教育体制到学校再到个人。4.表格的问题。不用先给出检测性检验,应先给出描述性的状况。5.关于普罗化的提法,不太认同。




4.管亚玲:走入镜中舞台:中小学教师在自媒体中的自我呈现研究



本文关注的是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下教师群体的自主行动,文章包括绪论共七个部分,从教师自我呈现的舞台、在自媒体舞台的角色塑造、动因、效果和影响、隐忧和原因以及如何优化教师自媒体的自我呈现几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讨论及建议:


卢迎丽:部分间需要做一个整合,文章目前有六个部分,角色塑造后分析动因,动因能否放在第一部分,当作动机来分析。第一部分分析现状,第二部分是否需要角色这个概念,有点突兀,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可以整合,对自我和社会外部的影响,最后再讲一下优化。


付东兵:教师的自我呈现不仅有自己,还有学生,这就牵涉到学生的出境。公开课会进行反复的训练,那么这种自我呈现是否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建议将教师自我呈现与教师特点相结合。


程老师:文章是很有趣的。1.章节过多,第一章的现实场景自我呈现是否需要单列,是否可以整合,让结构更合理;2.研究对象上,表格运用的比较少,可以用表格进行简单交代;3.角色塑造是后面分析的基础,教师和领导、教师和同事、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角色应是在关系中塑造的,教师是如何塑造一个教育者的,目前过于简单,没有揭示的很深入。4.是否可以有一个成因分析。产生这些消极的内容的原因。媒体中的自我呈现和现实的自我呈现是否有矛盾,如何消解这种不一致性。5.对策上可以再深化。教师多元的职业形象怎样在自媒体中呈现,理论上可以引入传播学、新闻学的研究。




谢于静: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现状审视与促进策略——以武汉市汉铁初中为例



文章包含绪论共六个部分,通过对社会情感能力的概念进行界定与辨析、对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现状调查、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的问题审视、进而对初中生情感能力发展问题的原因进行探析,最后提出了如何促进初中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相关策略。


讨论及建议:


程老师:1.初中生访谈深度不够,社会情感能力描述不够;2.有些论述太过于极端;3.理论的支撑度稍弱,还需要夯实。



上一篇: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第三次学术沙龙
下一篇: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第一次学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