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第三次学术沙龙
来源: 日期:2023-02-05 浏览:






时  间20232419:00—21:50


主持人:娄琳琳

参与人员:程老师,卢老师,在读博士生及硕士生,本科生科研助理1人。

沙龙议程:

1.博士生付东兵分享研究:《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博士生刘莎分享研究:《变革型校长领导特质研究》


沙龙纪要:



一、博士生付东兵分享研究:《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本研究以中部 z 县为个案,揭示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与评价的现状,并针对 z 县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面临的系统性困境,提出应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建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以为乡村振兴育才为目标,坚持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与学校多元主体合作参与,增值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学生发展质量和教师教育教学实绩为主要指标,重点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讨论与建议:


娄琳琳:

1.现状分析部分的访谈可以融入进分析当中分布式领导有两个核心。

2.文章的理论性可以加强。

3.文章第四部分与第五部分都是建议内容,可以进行融合。


潘小芳:

1.题目到底侧重质量还是质量评价体现的不清楚。

2.引言中可以交代一下现在研究的现状。

3.研究设计之前可以增加一部分理论基础,整个文章需要一个理论依据去统领下面的内容。

4.第二部分质量现状和第三部分质量评价现状可以整合一下。

5.设计思路方面比较空泛,不是很实际,它应该相应的有些评价标准,应该包含一些具体的方面,这样的建议可能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刘晶:

1.目的和内容上可能不是太吻合。

2.文章的结构中,可以把质量的现状直接整合进第三部分。

3.调研方面材料比较丰富,但是存在堆积的现象,是不是可以对材料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分析证明确实是存在困境。

4.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存在重复的,是不是可以整合一下。而且其中的建议可以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是不是可以融入一些材料。


罗艳华:

1.付老师的逻辑可能是为农村的教育评价重新设计,有一点降低标准的嫌疑,但是这种思路可能是把农村学生的上升通道阻断了,这对于农村学生可能是更大的不公平。

2.题目上比较模糊,质量评价到底是指什么方面的评价不清晰,可以缩小范围直接讲学生发展评价,这样可能更具有可操作性一点。

3.结构上的调整。理论上可以通过话语分析或者文本分析来论证现有的义务教育评价指南与现在的农村现实之间的关系。从现实上,就主要阐述农村学生的发展问题,而这个问题就不能只谈评价,应该综合的去谈。


周如川:

1.建立一个评价体系,从初心来看就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样一样的考量呢,对于农村学生可能是公平的,但是在高考制度没有改革的情况下,这种评价体系的单独设计是不是又造成后续的不公平。这个设计出的体系能不能和现有的制度很好的融合呢?


付东兵回应:

希望农村学生升入大学是一个好的愿望,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他们甚至都没有学习到基本的知识技能。因此,这种评价体系的设计不是降低标准而是转换思路,当我们用考大学这个愿望去期望学生的时候,这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就是不公平的,事实上,这些家长也并不期望孩子考上北大清华,他们最基本的期望就是能够有基本的生活技能。


程老师:

城乡教育的评价应该是一元化的评价呢?还是应该对农村学生降低标准?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绝对的,在评价农村教育的质量肯定还是要看成绩的,但是重点在于看成绩的哪一方面,比如说可以看成绩的及格率,进步率和增值率。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说明对于教育质量如何评价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去深入思考的。


对于文章的本身的建议:

1.题目中的质量与质量评价之间的关系没有建立起很直接的联系,需要寻找一条主线将二者联系起来。我们关注的是评价制度的建立,所以题目上需要表述更加清晰一点。

2.理论性还是需要增加一点,可以增加关注一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新乡土教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打开思路。事实上,农村教育归根到底的一个问题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教育的路应该怎么走。

3.这篇文章可以写成两篇文章,第一个视角是应该用什么制度去缩小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之间的学业水平差异。另一个视角则重讲农村教学的短板如何改善,围绕教育质量进行综合化的建构。


卢老师:

1.教育质量和教育质量评价还是要讲清楚,两者是不同的。质量主要落实在学生身上,评价又落实在教师、学校等方面。

2.评价的标准是有争论的,如果不谈学生发展,评价没意义,但谈发展又必须基于成绩。在某种意义上说,文章的评价指标就是降低了农村学生的评价标准。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全国普遍性的东西,其中包括学业成绩。这是公平的底线。另一个方面是,在普遍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适应农村的标准。因此这个农村教育的评价不可能是完全独特的。其中,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全国统一的,针对学校、老师的评价可以制定另一套标准。



二、博士生刘莎分享研究:《变革型校长领导特质研究》



通过对国内十位优秀的变革型校长的变革实践的文本分析,进而探讨他们具备哪些共同的特质,归纳出这十位变革型校长的共同特质包括:具有专业理想和奉献精神、教育理念与专业价值观、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改革创新与反思性、智力激发和知人善用、关怀伦理与个性化教学。


讨论与建议:


卢迎丽:

1.理论的使用不是很恰当,这个文章是文本分析的研究,是不是可以用扎根理论。

2.理论基础部分可以做一些删减。这个理论主要是去廓清变革型领导的概念,可以放到引言中去。


孙永敏:

1.可以参考一下肖龙的文章。可以借鉴一下这篇文章的方法,去进行文本分析。

2.题目可以改成:变革型校长的共同特质分析——基于媒体材料的分析。

3.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还不如直接融入到其他的部分。

4.第三部分总结了7个维度,可以借鉴肖龙的文章,看看他怎么去建构、推论和归纳的。而且归纳出的特质存在重复的问题。


刘晶:

1.标题的呈现不够具体、清晰。

2.理论基础有两个,第二个变革型学校领导不像是理论基础,更像是个人观点的阐述。

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维度与理论基础关系不够紧密。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有些脱节。

4.通过7个维度去阐述变革型校长的特质,那么这个维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如何。而且这7个方面有些内容是比较宏观的,怎么去根据这个宏观的维度去衡量研究对象的特质呢?

5.变革型校长的共同特质,特质应该是独特的,是不是有些老师也会有这些特点呢?而且特质中有些内容是重复的。

6.怎么推论出校长是有这些特质呢?维度框架的作用并不清晰。

7.在第四部分的分析中,一两个事例的呈现恐怕是不能概括出变革性校长的特质。

8.启发与反思更应该围绕问题来阐述,文章整体还是有点散。


罗艳华:

1.论证的充分性比较薄弱。变革型校长的领导特质与优秀校长和名校长特质之间的差异不大,没有突出变革型。

2.第三部分提出的维度与第四部分总结出来的特质有什么关系呢?

3.变革型校长案例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案例中有些校长并没有很大的变革举措。所以在理论基础方面,需要对变革型校长做一个理论上的界定。

4.对二手资料的分析,可信度有些薄弱。


付东兵:

1理论基础与后面内容的融合度不够紧密。

2.文章中指出的变革型领导其实就是道德领导,维度的划分有重叠和交互,维度之间的关系应该厘清。

3.论证方面可以将校长的经验介绍与分析融合起来,而且论证中不能仅仅用一个个例去论证而是应该有所归纳。


卢老师:

1.文章的意义不太突出,文章应该探究变革型校长出现这些特质的原因是什么?这些特质是不是具有普遍性?是否能够培养?如果不能培养就去选拔,如果能够培养就去培养。这是凸显文章意义的内容。


程老师:

1.变革型领导的特点还需要在理论上深入思考,包括变革型领导与其他领导类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交易型领导之间的关系。

2.选样的标准是什么没有阐述的足够清晰,需要有一个概念标准,而且要交代选样的来源。

3.第四部分的共同特质要打乱重新根据表中的几个维度去进行阐述。而且在特质归纳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像讲故事,应该要进行提炼,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进行类型分析。

4.启发和反思比较散,还是应该要围绕变革型校长的共同特质去谈。除此之外,还可以去补充一些其他的内容,比如中西方之间的比较。

5.在讲校长特质的时候,可以去加入一些校长在变革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以及化解的方式,去阐述变革型校长行为特质的描述。


上一篇: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第四次学术沙龙
下一篇: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第二次学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