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秋季第四次学术小沙龙
来源: 日期:2023-10-08 浏览:


时间:2023108 1900-2130

参与人员:程老师、卢老师、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科研助理

主持人吴静仪

沙龙议程:

一、论文分享《创新型学校的内涵、特征与实践策略》 汇报人:丁灿

二、领读论文:《家庭背景影响了人们教育和社会阶层地位的获得》 领读人:陈嘉杰



议题一:论文分享《创新型学校的内涵、特征与实践策略》 汇报人:丁灿


(一)分享环节

1.引言:创新型学校的出现

2.创新型学校的内涵、特征与国际视角

3.创新型学校的特点

4.创新型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实践对策

5.疑惑


(二)师生讨论环节

博士生陈嘉杰:

1、需要明确研究中选取学校的代表性和意义。

2、“问题和对策”在标题上可以区分。


博士生娄琳琳:

1、结构调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应该侧重点不同。

2、特点应该是具有普适性的内容。


博士生刘晶:

1、建议引入比较研究,对比国内外案例。

2、家长和社会认知接受度不高的问题,可能不具备普遍性。


博士生付东兵:

1、可以进一步使文章结构紧凑,找到串联全文的线索。

2、文章内容:实践策略上说得不多,说服性不足。


博士生杜佳慧:

1、在分析学校特点的时候,可以提炼出一个新的框架进行分析。

2、在概念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博士生刘莎:

1、在结构上,将第一部分改为国际视角,并加入图表用于归纳提炼学校特点。

2、补充实践材料。

3、危机和机遇应该是同时具备的,放在问题一部分是否恰当。


博士生王琇:

1、第一部分可以将创新学校内涵与传统学校进行对比区分。

2、创新学校特征的提炼、问题和对策的表述可以再整合一下。

3、参考文献需要考虑权威性的问题。

4、可以考虑和伊里奇的《去学校化社会》中的思想相结合。


博士生卢迎丽:

1、文献方面,可以扩展视野。

2、写作思路上,第一个思路是将中外资料进行汇总,第二个思路是聚焦国外创新性学校。


卢老师:

1、文章思路上需要更加清晰。对创新性学校的进一步界定有助于明确创新性学校案例选取的标准。

2、创新性学校的标准因时、因地而异,案例应该在一个水平、同一个社会背景下。

3、比较研究倾向于各有所长,扬长补短。长处和特点不能混为一谈。


程老师:

程老师以自己的研究为例,为大家梳理了基础教育改革问题研究的四个层面:

1、第一个层面是人的层面,以教师为代表。以此为基础,建构教育理念、整合改革资源、思考改革方式。

2、第二个层面是组织的层面,也就是学校的层面。教师处于学校组织之中,研究者对组织文化要素、治理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是重要的,需要积累有关学校的知识。

3、第三个层面是区域的层面。区域涉及学校之间的关系,涉及到政校社和治理问题。

4、第四个层面是系统层面。包括教育体制改革、系统之间的互动问题,涉及考试制度、分流制度等。



议题二:领读论文:《家庭背景影响了人们教育和社会阶层地位的获得》 领读人:陈嘉杰



(一)分享环节

1.研究假设、变量与数据介绍

假设:整体假设、具体假设、延伸假设。

2.家庭阶层背景对教育获得的影响

初步结论:父亲的阶层地位越高,子女的教育获得就越多。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家阶层的子女也获得了非常高的本科以上学历比重,除了家长的阶层背景影响外,另一个原因是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提高了他们子女的教育获得。

3.★家庭阶层所属、教育获得对子女职业地位的影响

小结:

1)男性比女性更易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性别歧视问题仍存在于我们的社会。

2户口制度不仅影响初职,还有有力地影响“现职”和“终职”。这是中国社会绵延半个多世纪的最大不公

3)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失去了可见的显著意义,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长期且持续地影响了人们现职地位的获得。

4)教育扩招一方面导致文凭缩水,另一方面可能提升了父亲“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


4.小结及进一步讨论

1)反思:

阶层与阶级概念的理清

阶层固化问题的实质

2)优点:本文框架:提出假设-实证研究-分析数据-论证假设-找到问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别人没有发现却真实存在的问题;作者的研究立场值得好好学习;

3)不完善: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结论或者建议体系。


(二)师生讨论环节

博士生卢迎丽:

论文关注社会阶层,比较注重解释而非建构。


博士生杜佳慧:

在社会底层方面,更关注的问题是底层情感问题和体面感问题。


程老师回应:

比起提出的不可测的情感问题,可以选择更好测量的因素。


博士生周如川:

1、题目所谈的话题是阶层跨越的问题,使用量化实证方法所提出的假设和得出的结论是否是已经自明的?

2、教育出口的不公平上更体现出教育的不公平。这篇论文指向国家层面,指向家庭的先赋资本。也有文献指向个体层面,指向个体的后置资本。


卢老师:

1、对社会分层和社会地位获得上,研究已经比较饱和。

2、将社会地位获得和教育公平相联系,往往会有价值观和情绪的带入,导致社会共识的难以形成。尊重多样性也需要共识的存在,教育公平要立足于事实的基础上,而非每个人价值观和情绪的基础上。


程老师:

1、教育公平的研究很多,但是也比较复杂,难以寻求好的研究点。论文用了现有的数据分析,偏向社会学研究,设计围绕着核心的假设展开。

2、研究的价值在于指出:高等教育扩招之后对高等教育公平是否有影响,以及就业的一些问题。

3、其他的研究看点主要有:弱势群体的底层文化和学校文化存在的落差,让群体适应问题成为比较有看点的问题。


上一篇: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秋季第五次学术小沙龙
下一篇: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秋季第三次学术小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