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秋季第六次学术小沙龙
来源: 日期:2023-10-22 浏览:


时间:202310221900-2130

参与人员:程老师、卢老师、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科研助理

主持人:郑盼盼

沙龙议程:


读书分享:《政治、市场与学校》第5、6章,领读人:廖思伦,陈婷丽


一、分享环节

(一)博士生廖思伦:第五章 制度环境和学校组织

本章要探讨的基本问题:

学校管理的科层化是否真是造成其低效的重要原因?

本章的基本结构(两个部分):

一是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处于更多科层制管理下的学校同处于较少科层制度管理下的学校比较起来,其成效是否会低一些;

二是既然学校的管理体制是建立在机构系统的基础之上,那么学校管理的科层化是否就是其所处的制度环境造成的。


美国学校的管理与组织

1. 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变量

经济资源;学生构成;家长参与;行政控制;校董事会影响


2. 示范学校组织——相关性、显著性分析

u 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与学校发展结果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很难真正区分原因和结果;

u 通过回归方程式进行因变量修改之后的结论(优效学校组织的特点):

1)学校的经济来源、家长学校关系和学校董事会的影响无足轻重;

2)在相同的条件下,学校的组织效率会因为学生的行为相对端正、认真准备高中课程或是来自SES相对较高的家庭而有所提高;

3)脱离科层制影响的自治是影响学校效率的最大的一个个体决定因素。行政的约束和人员的约束都使一所普通学校的学校组织效率提高超过一个四分位数,只要这些约束从最高点降到最低点。


3. 总结论

科层制影响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对塑造学校组织有重大作用,也正是科层制影响这一仅有的主要因素,改革家们能够对此有所作为。同时,科层制也是最有改革可为,使得学校更加有效的领域。



学校管理模型与研究结果

学校管理模型



研究结果

1、学生变量并不由学校表现决定。学校表现超过平均水平时受行政的约束少些,学校表现低于平均水平时受约束较多。

2、人事的约束易受到学生的影响。学生成绩下降或学生行为问题上升时,约束就增强了。反之亦然。

3、家长对科层制影响的作用并不深刻。

4、科层制影响或是学校自治主要由学校类型和地理位置所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学生和老师,这点对于行政约束来说尤其正确,没有一位家长或学生变量波动可以超过一个分位数,而从分布的底部跃到顶部。其中学校类型对于科层制管理的影响比学校位置大得多。(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城镇学校——乡村学校)

5、学校管理的结构十分关键,不仅对学校的自治,对学校的发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清晰的专业目标、强有力的教育领导层、有专业水准的教学、长远的学校发展计划、行动统一的组织——这些优效学校的特点更易于为市场管理而不是直接的民主管理所提高。



结论与思考

1. 结论

u 科层制是直接民主管理学校的一个无法避免的合乎逻辑的后果。除非在特殊条件下,我们相信,现存的民主管理组织与自主运行的高校组织学校是格格不入的。

u 自治对学校组织总体性质的任何方面都有着最强大的影响,但科层制作风毫无疑问对学校组织有负面影响。科层制作风并不是走向更优效学校的最基本障碍,这要归咎直接民主管理。

2.思考

影响学校发展的两种制度:民主管理(科层制)和市场——除此之外还有没有第三、第四种制度对学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博士生陈婷丽:第六章


主题回顾

1. 作者

约翰﹒E﹒丘伯(John E. Chubb);泰力﹒M﹒默(Terry M. Moe)

2. 时代

教育改革:公立学校的质量和教育市场化

u 逐渐深入的教育改革开始置疑美国教育体系的基础

u 针对科层制的改革措施力度加大

u 择校运动的改革措施如火如荼

u 选择和竞争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

3. 核心观点

主题

优效学校的建立基础和基本原则

目的

在学校和制度之间建立一种因果联系,分析各种教育制度的日常运作对于学校的组织和工作业绩有何影响。

◆核心问题

(1)学校的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2)有哪些条件促成或妨碍了理想学校组织形式的建立?

(3)这些条件如何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

◆主要观点

(1) 教育改革观点:极力主张教育市场化,将自由市场原则引入美国教育体系,以私立学校的办校模式改革美国的公立中小学。

(2) 制度是理解学校的关键:美国教育的真正问题在于制度本身,只有经过制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

(3) 制度模式的建立:学券制是建立更有效率的中小学制度模式的途径。





第六章

内容梗概

1. 学校和制度

制度是理解学校的关键所在

学校组织结构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优效学校的特征

科层制破坏了优效组织的基本条件

解决学校的科层问题

(1) 美国传统的民主管理体制不能解决

(2) 真正的问题在于民主管理体制本身

两种途径促成优效学校

(1) 市场

(2) “特殊环境”


2. 20世纪80年代改革

传统意义上的改革:加大资金投入

(1) 投资基金大幅上涨

(2) 学校质量低下与资金不足不存在必然联系

传统的改革:加强管理

(1) 课程、教师、责任制

(2) 不能改善学校状况,深化科层制的不良影响

新形式的改革:校本管理

(1) 把教育选择下放到学校层面

(2) 创设更为优良的环境,但并未改变民主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效果不佳

创新型的改革:教师专业化和赋权

(1) 教师的自主权与集体发言权,专业化职业的认证结构

(2) 表层修补,而未触及问题的本质

创新性的改革:择校

(1) 备选学校:磁石学校

(2) 教育改革获取全新动力,择校运动发展方向正确,实行择校方案的学校更自由、专业化、有凝聚力

(3) 教师、学生、家长无自由择校的权力,在民主控制的科层制管理下处于被支配地位


3. 教育改革的新方案

公立学校的办学方针

(1) 标准

(2) “公立学校”的含义

公共教育的财政来源

(1) “择校办公室”

(2) 基金、资助、“附加费”、奖学金

选择学校

(1) 自由选择,交通

(2) 择校办公室、家长信息中心

(3) 学校的决策自由

公共学校的管理和组织

(1) 学校各自的管理机构

(2) 教师自由参加教师组织

(3) 学校对消费者负责

小结:作为一种公共制度的“选择”

(1) 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2) 关键在于对学校的直接民主控制被取消


4. 政治、理念和美国的学校

u 学校和制度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u 制度问题是关键

u 瓦解旧有教育体制是希望

学术贡献与思考

1. 学术贡献

以制度主义理论框架,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述各种教育制度的日常运作对于学校的组织和工作业绩的种种影响,呼吁人们在民主控制制度上力行改革。


2. 关于《政治、市场和学校》一书学术贡献的思考:

u 学术贡献之视角、方法、研究过程

(1) 分析教育制度的日常运作对于学校组织和工作业绩的影响,可否以参与观察的方法进行质性研究,通过多点民族志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呢?

(2) 学生在两种不同制度环境下的学校中发展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u 将学术贡献之核心观点付诸实践

(1) 学校自主权,家长、学生的选择权,内部前提条件是什么?外部前提条件是什么?

(2) 美国语境与中国语境的“择校”似乎存在着差异,中美教育改革是两套不同的话语系统吗?制度对中美学校的影响有何差异?

(3) 我国学校组织之间存在哪些异同?我国学校组织所处的制度环境是怎样的?目标、领导方式、员工、实践对学校的运行又是怎样的一个影响?

(4) 不同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似乎也存在着差异,如学前教育阶段的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之间的比较,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学、民办中学之间的比较,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之间的比较如何解释呢?


二、师生讨论环节

博士生陈嘉杰

1.认同作者对于学校规模大小,家长参与程度地理位置等并不是影响学校优效与否的因素,

最主要的是如何被组织与如何被管理去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

学校规章是制度的载体,管理僵化是由周围机构共同塑造形成的,校外组织对学校的过度干涉导致了僵化的科层制度。

2.列举了如辅导员管理问题混乱,学生的违纪管理规定,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取消对作弊学生的学位证书颁发等问题

3.科层制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民主管理。

简单科层制应该不会跨级管理,而是从上往下一条线的简单管理。然而现实中充满了复杂的交叉的管理团体,不同的团队之间也充满了冲突与矛盾。


程老师:

1.回应博士生陈嘉杰:职称评审等很好例证了科层制;现在考试作弊问题很多学校在实施过称中也大打折扣。

关于辅导员管理问题其实不是完全的一条直线,是条块关系。

科层制度体系理性化制度化讲究效率,不可能完全颠覆科层制,作者批判的是一种集权的官僚制度。个人觉得作者反对的是机械的官僚体制。


博士生廖思伦:

回应博士生陈嘉杰关于辅导员管理问题,认为这是学校内部管理的混乱而不是制度设计的混乱。


博士生付东兵:

1.回应职称评审问题,一下放职称评审权力二是逐步扩大范围三是逐步到所有本科院校四是到专科院校。对于本科院校只需要备案就行,已经实现了权力下放,高职院校确实还是有所控制。

2.辅导员管理问题:学校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学校规模较小时会比较混乱,学校规模大的时候会分层管理以提高效率,科层制确实提高效能的一个有效措施。


博士生陈嘉杰:

不管任何规模的学校,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都可以谋求优秀发展。

对于政府来说不会支持某一个职业教育的学校,更倾向于基础教育,如果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会有资源不充足的问题。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去谋求学校资源均衡与学校发展。

从书中得到启发:从制度下手,实现学校的发展。


程老师:

1.中美两国管理体制有根本性的差异。本书中要求给学校更大的自由,美国的现实情况已经比中国好很多,教师自治,行业自治,学校自主化管理比中国好很多,作者呼吁的制度的改革实际是新自由主义的做法,即减少国家控制,增加市场控制。

2.书中倡导校本管理,要求学校从董事会的管理中解脱出来,如课程,教师照片可以自己决定,这种特许学校独立与学区之外,以最大限度办出学校特色。

本书倡导的择校,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学校中,家长可以通过用脚投票选择更好的学校,以促使学校自身不断提高完善,提升学校的吸引力。这其实就是将市场逻辑引入。

中国的择校一般只能在私立学校范围中,公立学校就近入学是主流,择校只能通过投机主义,私人关系等,但是制度上不允许在公立学校中择校。

3.作者倡导的就是自由主义的改革,一是削弱官僚制的体系二是给学校更多自主管理权,管理强调结果为本。中国政府是教育资源的拥有者调配者,教育制度的供给者,一般学校所处的制度环境很难改变,只能顺应。

4.学校确实可以做内部的制度更新,理顺内部责权关系,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但是这种改变也存在上限,永远不能跨越外部制度。用私立学校的市场机制来改造公立学校是可行的,但是有限,薄弱的学校还是需要更多政策的干预支持。

5.学校管理不只是效率,更重要的是平等。科层制在降低效率的同时也有出于公平,平等社会稳定性等的考虑。学校需要完成的价值是多元的,不是只有效率,所以官僚制体系下,学校需要完成的任务很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层制并不是坏事,能够让学校更有稳健性,兼顾其他的社会目标。


博士生卢迎丽:

1从中美比较角度来看,本书中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考虑是比较理想化的,在美国大环境下或许可以落实。在美国存在很多优势条件,在中国实现可能性较小。

我们可以着力探索的是,加强法制化建设,减少随意性,不稳定性。

3. 提到了中日学校制度的对比,并得到启发要保持广阔的阅读视野。


程老师:

1.拥有国际对比视野可以帮助理解学校管理制度。

2.调研时发现,学校的教师抱怨自己没有时间教学,主要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和任务,认为这是因为学校丧失了自主权,包括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丧失,是官僚体制必然的产物。

集权制度下,资源分配效率低,在民主制度下资源分配是否会提高?可以做相关研究。

在教育集权制度下,无论是物质资源分配,还是教师精力时间分配都是低效的,那么在民主制度下会是怎样,也可以做相关研究。


博士生罗艳华:

1.回应了博士生陈嘉杰所提到的职业院校盲目扩大的问题。认为职业院校注重自身规模的扩大主要与政府对职业院校的评价指标有关。制度上对本科院校则有很多可以量化的细分的标准,所以本科院校一般不会盲目扩大自身数字化的规模。

2.分享了自己调研中的问题:科层制在教育行政管理中表现十分明显,如教育厅不会直接指挥县教育局。上层对信息的垄断筛选发布,基本上能决定权力资源的分配和指向,下层对上层的服从度特别高。教育局的重心成为了政府的行政机构。


程老师:

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材料做相关研究,在这种行政管理机构运行的情况下如何适应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趋势并体会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景。


博士生陈嘉杰:

1.回应学校规模增加的问题,学校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依靠的是学生学费办学,教育局并没有提供生均经费。所以不支持学校站在政府这边。

2.关于科层制体现在学校中的问题,是外部环境与外部制度导致的。

教育局长不是教育厅任命而是市政府任命。教育厅与教育局本身就存在不不合理不协调的关系,这是外部制度外部机构的矛盾而不是内部问题。


程老师:

可以针对市属省管学校的治理改革做相关研究。


博士生付东兵:

针对管理体制问题举了一些案例

1.长沙将很多优秀学生集中到一所学校,讲究公平就牺牲了一些效率。

2.香港中小学校很多没有足够的学生,互相争取生源,最终有些慢慢倒闭。

认为从仅仅提高学校之间的竞争力,不损害受教者的利益的角度来看,公平比效率重要。


程老师:

可以理解第二种做法

不认可集中优秀生源到一所学校,认为这是低效的,只是依靠初始的好生源。对于其他学生来讲也是不公平的。


硕士生张媛媛:

功利主义改革有时候是被动的,与其说追究效率最大化,不如说是避免糟糕的结果出现。


硕士生温钰槟:

从美国与中国学校中办的有特色的学校来看,需要学校对制度进行一个改革,以此激励教师和学生。


卢老师:

1.关于科层制度,是一种很普遍典型的体制。不仅是学校,现代很多组织都是或者是科层制的衍生。

虽然科层制本身也存在机构臃肿,效率低等问题,但是科层制只有适不适合没有对不对的问题。科层制适应现代组织发展的一种形式。

2.民主是一种政治观念而不是组织形式,不太可能把民主组织化,在评价一个组织的时候不一定要把民主摆在第一位。科层制的一个趋势是形式化会越来越严重。

3.可以从环境的角度来看,组织在不同的背景下有不同的影响,会逐渐与环境保持一致,一般来说,民主政治的制度下,组织会显示出民主的气息或者至少在运作上会显示出民主,反之则不然。在同一种环境下,各种组织有趋同性,某一个组织不能单独解决问题,要么被边缘化要么被强制转化。我们可以跳出组织本身,从制度环境考虑学校的发展。


程老师:

1.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带来组织的趋同性值得研究。

2. 民主制对组织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影响了思维模式和权力分配模式,制度很大程度决定了组织的分权与集权状况。

3.民主制或者集权制决定了最高决策者权力是谁赋予的,这关乎权力的合法性以及向谁负责。所以民主制还是集权制对组织影响较大。


博士生娄琳琳:

对于书中的逻辑提出了一些疑问,官僚为什么会从民主管理的方式里产生?


程老师:

1.层层科层制度带来的直接影响,产生的必然限制。

2.选举中党派的纷争和不同政治立场。

3.意识形态的固化和迎合选民的意愿,学校董事会为了应对来自选民的压力采取官僚的作风损害学校的利益。


上一篇: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秋季第七次学术小沙龙
下一篇: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秋季第五次学术小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