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秋季第九次学术小沙龙
来源: 日期:2023-11-12 浏览:



时间:202311121900-2130

参与人员:程老师、卢老师、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科研助理

主持人:涂卓

沙龙议程:



读书分享:《教育问题史》,领读人:吴静仪、周如川



一、分享环节

(一)硕士生吴静仪:第七章、第八章

第七章:教学方法(上)

17世纪前的教学方法


1. 原始社会人类文明早期:模仿和记忆

1)强调死记硬背;强调复读复述;有着严格的纪律。

2. 希腊教育时期:苏格拉底方法(助产术,诘问法)

1)没有预先的答案;常常使用反语;影响深远。

3. 古罗马时期:修辞教学法

1)鼓励儿童竞争;提倡适当表扬;意识到儿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4. 中世纪:基督教与经院主义方法和讲课法

1)基督教和经院主义方法的演变:耶稣去世后的几个世纪以来:规劝法、固定答案问答法→罗马帝国灭亡之际:模仿与记忆→中世纪末:托马斯·阿奎那;反对灌输,强调演绎推理辩论和知识创新

2)讲课法:由于缺乏书籍,教学时教师念书,学生做笔记的方式,叫讲课法。书籍是否应该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了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但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教学脱离了必须面对面进行的限制,教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大大提升,书籍的重要地位也由此显现。

5.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从逻辑论证转向文法修辞,记忆与模仿的教学方法又出现回潮。

2)注重探索学生的独立性与个性;建议学习经典作家的著作;主张废除以暴力威胁强迫学生学习的手段。

6. 反宗教改革运动时期:讲解法

1)注重学生竞争;对教师教学要求细致;以温和的纪律闻名。

2)反对意见:批评利用竞争手段诱使学生学习,批评教师对学生进行周密而不间断的监视。

7. 补充教育思想:纪律:训导法规形式训练教学方法

1)大多数17世纪之前教学方法上最好的思想和实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方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和普遍的接受,实际影响并不大。

217世纪以后的三个世纪中,教学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利用身体活动、感觉活动和智力活动,这一趋向日益与年幼儿童的教学方法联系起来。


第八章:教学方法(下)

17-20世纪的教学方法

1. 17-18世纪:感觉唯实主义教学方法

1)强调官能和身体活动在教学方法方面的重要意义。

217世纪夸美纽斯:确立了必须通过感觉媒介进行教学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感觉、记忆、理解和判断的路径。不排斥对一般原理的学习。

318世纪拉夏洛泰《论国民教育》:强调事实材料。孔迪亚克:真正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反思中。

2. 18世纪:浪漫主义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1)与感觉经验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教学维度是情感因素。

2)卢梭:倾向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兴趣学说的基本推论:给学生以自由;不要加快教育进度。

3. 19世纪前半期:实物教学、导生制 赫尔巴特教学方法 自我活动教学方法

1)语言文字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存在教育偏差问题。

 贝尔、兰卡斯特:导生制。裴斯泰洛齐:实物教学法福禄贝尔:自我活动教学方法。赫尔巴特教学法。

2)有关学习动力:裴斯泰洛齐实物教学法:放弃以竞争促学习;赫尔巴特教学法:强调兴趣是旧观念吸收和同化新观念的重要媒介;福禄贝尔:自我活动教学方法。鼓励儿童自发性发展和自我表达。

3)有关教育惩罚:

  赫尔巴特教学法:不能过度依赖奖惩制度,注意惩罚的本质、有效性和限度。

4. 19世纪中期:美国教学方法

1)讲课法、讲解法。

2)主要依靠背诵,权威主义纪律盛行。

3)其他教育思想的引入导致了美国教育家的忧心忡忡。

5. 19世纪后半期:美国逐渐引入了欧洲的教学方法

1)帕克和杜威都发现,赫尔巴特教育模式缺乏个性自由,其基本倾向是是学生个人服从于教师的设计安排。

2)问题教学法:充分利用儿童的活动天性。


3)杜威和赫尔巴特教学法的对比

6. 20世纪:设计教学法折中主义与技术革新

1)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对问题教学法的改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激发内在驱动力。

2)折中主义:在寻求个性化的过程中,对旧有的方法进行改造,同时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3)社会化背诵法、小队教学法……


总结

1.教学方法的首要问题:如何把儿童从无知变为有知。

2.教学方法依附于社会变迁下教育理念的转变。其关注点例如:

1)公众期待与教育理想:文化保存、社会发展

2)教师控制与学生自主:学校纪律、学习动力

3)教育载体和教学技术:语言文字、图篇、书籍、教具、计算机

3.教学方法的使用趋势:折中主义。

4.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反思现代教学方法。


(二)博士生周如川:第七章、第八章

第七章:课程(上)

1. 传统课程的起源

1)课程起源于课程的实际功能:无论是正式的课程还是非正式的课程,都产生于人们的日常活动

2)古希腊课程:基本教学科目+功能性课程。课程范围广博性、均衡性,包括智育(七艺)

体育﹑德育和美育等生活的基本方面。缺陷:忽视职业教育

2. 基督教对课程的影响

1)课程内容:教义问答、赞美诗和早期教父的作品。基督教学校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宗教和道德学习方面﹐常常忽视甚至排斥以前的世俗课程。

2)宗教和道德内容在课程中也随之取得优势地位。

3)体育让位于禁欲主义。僧侣们根本不是去发展人的体质﹐而是要去抑制和消除人的这些自然倾向。

4)文法、逻辑和修辞等人文科目逐渐消失。基督教徒们担忧这些科目为异教徒哲学提供力量和支持。中世纪末期承认文法,为基督教哲学利用。

3. 古典人文课程

1)背景:文艺复兴,经济贸易恢复,产生富裕有闲阶层,为其子弟教育,为美好生活寻求新的教育标准,智育、体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再次受到重视。

2)特点:拉丁文、希腊文纳入好学校课程标准;强调古典作品;重视优雅举止训练;恢复三艺突出地位。(文法显得比逻辑学和修辞学更为重要)

3)人文课程的衰落:古典作品难以理解;本国语抗衡拉丁文;古典作品文化滞后性;科学论的攻击;“古典学科调查”项目发布

4. 科学在课程中的出现

1)发展过程:16-17世纪崇尚古典权威→ 17-18世纪感觉唯实主义→科学文化引入课程→工业革命助推科学纳入课程

5.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对抗

6. 现代人文学科的兴起

1)现代语言:利于沟通理解;爱国主义助推;学校教学用语,普通大众语言。

2)历史:运用历史学科实现国家主义

3)公民教育:公民伦理道德教育、重要的公民问题讨论。

4)地理:航海地理大发现,确认地理和边界,随着国家主义、工业化发展,探究人类和环境的人文地理形成。

7. 体育的传播

1)代表人物:洛克、卢梭、莫兹、吉恩、斯皮士、刘易斯

2)美国健康教育:民主国家应为儿童健康承担义务,开展生理学、卫生学(营养学、牙科、心理卫生)

8. 劳作在课程中的角色

1)职业教育:得益于工业革命,开始受到重视,以往是通过技艺培训、学徒制形式。工业革命的出现将生产过程从家庭转向工厂,从手工业转向机器大生产。生产方式的急剧转型需要彻底调整商贸或职业教育。

2)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克。

9. 美术在课程中的地位

1)美术课程发展过程:中世纪到19世纪美术在正规课程缺失→19世纪重新关注美术→20世纪美术恢复并超越古代地位

10. 课外活动的开展

1)课外活动历史源远流长:田径运动和辩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2)与正式课程并行

3)正式课程与课外活动竞争:正式课程需要多样化,而课外活动作为一个支流返回到正式课程中,以丰富整个课程体系。


第八章:课程(下)

1.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2.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对立

3. 逻辑结构与心理结构的论争

1)传统学科课程(逻辑结构):按成人的观点,按照逻辑组织课程,它不适合儿童的特性。

2)儿童中心课程(心理结构)按儿童的心理顺序安排课程,充分利用儿童当前的经验和能力

4. 文化时代论与复演论

1)文化时代论:课程材料应该按照本民族演进的历史过程——社会经济时代进行组织(2)复演论:宣每一个时代都在重复着前一个时代的文化,并通过时代文化复演的方式推进自己时代的文化走向成熟

5. 相关课程与集中课程

1)相关课程:不仅能够使学习更有意义,而且能够使学习更加有趣。

2)集中课程:压缩学科之间距离或学科聚合作用。

6. 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1)综合课程:改变各个课目独自成体系的旧课程,努力实现课程的统合,把课程统合成更大的单元,试图制订一个课程计划﹐以儿童自己的经验作为统合手段。

2)核心课程:把具有同源性的课目统合在一起。涉及的范围比单个课目范围大,需要更多的课时完成学习任务。

思考

1. 现代职业教育依然认可度不高,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和培养质量?


二、师生讨论环节

博士生陈嘉杰:

1.职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古代的内涵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是否一致。

2.古代与现代的职业不同,对职业的重视程度是由工业革命起才产生了对职业的重视,因为过去的工作不需要转门的学校教育,但工业革命后需要有,职业教育的需要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产生的。职业教育产生与工业革命时期,所以很难将古代与现代的职业进行。古代没有职业教育。

3.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职业和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古代是混淆的,哲学家不是一种职业活动,教师才是一种职业活动,职业教育产生后才厘清了职业和社会角色。

4.教育竞争,如何让合作进入学校,而不是竞争。倡导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群体内部团结合作,才能促进学校或者社会的发展。竞争是一种必要的恶,本质是不好的,但是结果是好的,但不能过度强调竞争。


博士生刘莎:

1.不认同只要有爱就能成为父母的观点。爱的标准是什么?父母是否是一种职业?父母的教养来自于经验,现在是家庭教育理论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是一种职业。

2.职业,古希腊时期职业的分类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分类,有阶级性。现在是以知识为主的,技术性为主的,不能说过去的不是职业,只是所处时代所赋予的寓意内涵不一样


博士生陈嘉杰:

1.职业是受到某种公认的规范限制的。哲学王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需要具备才能和技能。有技能就和职业相关。但古代与现代的职业内涵上是不一样的。今天的职业:能够为生存某得生产资料的活动,是一种狭义的职业。


程老师:

1. 职业的定义:要获得认可,有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专门的技能,能力和知识。职业是社会分工中的一种劳动,古代社会也有劳动者,要承担社会角色,只是劳动性质不一样。所有职业都是建立在社会分工上的,角色背后的劳动性质不同,有不同的特点,是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职业分类都是可以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等。

2.从定义上来看,职业在传统和现代社会并没有很大区别,只是职业表现的特点和分类有区别,对职业的知识技能要求更高,且专业和职业的划分有区别,现代社会的职业还是延续了一些传统社会职业的分类等。

3.程老师提出建议多去了解职业的分工,分类等,聚焦到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

4.关于教育竞争的问题,中国教育里竞争无处不在并且达到了可以批判的程度。但竞争不至于被称之为原罪。要保全自我,获得机会不可以避免需要竞争,竞争扎根于人性之中。教育本来是传递真善美的一种事业,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用得好就可以成为人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若让竞争占据了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损害全体教育的基础,导致全体国民教育发展的平均水平下降。

5.教育领域中的竞争是一个值得去批判的话题,

6.更有意义、有价值的竞争是国家与国家的竞争。


博士生刘晶:

1.不赞成职业教育在工业革命前没有这一观点。分享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工业革命之前是手工业劳动,主要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是依靠父传子,师徒制的形式,模范和试错的过程中学习的。工业革命时职业教育主要学习如何操作机械。现代的职业教育除了要学习职业技能还要学习人文知识。后现代技术时代是培养既具有技术理性,有具有人文精神的有追求的人。

2.职业教育开展的形式不拘泥于学校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


博士生杜佳慧

1.对斯宾塞和杜威的课程进行了分析探讨。斯宾塞的观点:无法了解完满的人是怎样的,未来的社会需要怎么样的人。杜威的观点不太系统。对于二者的观点有些矛盾


博士生付东兵:

1.斯宾塞学科分类对现代教育有很强的知道意义,教育培养学生能够在未来生活的更好,要转变以知识和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要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未来生活的必备能力,知识和技能变成课程的工具。

2.课程的目的不是教知识,而是要将知识和能力组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未来生活得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应该将斯宾塞与杜威的理论作为基础,与当前社会现状结合起来,对课程教育进行改革。


程老师:

1.19-20世界科技的发展对人是解放的,但到21世纪科技的发展会引起国家力量的失衡和贫富差距的扩大。面对这种情况要更多考虑全球化,国家的竞争以及科技发展对人的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


博士生王秀:

1.职业教育与教育内卷的关系不太大,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荣誉制度,评价信息。所以提升职业教育认同度一个关键点是完善评价荣誉奖励机制


博士生陈珊珊:

1.对于竞争,政府部门垄断了重要的教育资源设置的各种奖项很多,制定了不同的等级评选,容易导致老师陷入竞争的恶性循环,打乱学校的工作结构,扰乱校长的教师的心态以及评选过程中产生的不正之风。使得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教育改革难以推动。


博士生娄琳琳

1.人们对于教学方法的探索更关注人的主动性聚焦到国家层面,目前总课程和教学方法是比较初级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形成。

2.教育方法需要关注人文主义要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是未来改革的发展发向

3.赞同王琇的观点,职业教育认同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层面的问题,如果只在教育层面上谈职业教育的认同度效果不太理想,应该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进行一个改革


程老师:

1.这本书可以填补对于教学方法和课程知识的空白


硕士生孙丹红:

1.现代人文学科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是人文主义、道家是自然主义,在提出现代人文学科兴起的背景下,可以回归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


程老师:

1.肯定了硕士生孙丹红的发言,但不能简单的说道家是自然主义思想,要区分卢梭和道家的“自然”,不能简单用自然的概括


硕士生张新玲:

1.赞成东兵师兄的观点,不仅要学习知识,更多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探索知识的欲望和能力,而不是只教授书本知识。课程欠缺一些如何能够提升学生能力的课程。


程老师:

1.大家对于课程的观点都是一种相互补充的看法不再是非此即彼的观点,但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的要求变化,会带来课程的变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推荐大家阅读《理解课程》


卢老师:

1.职业是一种专业化专门化的活动,范围是比较窄的,不把父母当做职业是因为父母的范围非常广泛。

2.竞争是对稀有资源的争夺,稀缺资源的定义随时代的发展有所不同,且随着时代发展资源的稀缺性有所缓解。竞争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缓和,教育机会不是稀缺资源,优质教育资源是人为造成的稀缺,是追求名校效应造成的。教育资源的差距是一种想象的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认识会回归平常。

3.目前有两张趋势一种是加强学校中心,一种是去学校中心的趋势,去学校中心的趋势是长期的,加强学校中心是短期的。在学校领域提倡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不是长期的。



上一篇: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秋季第十次学术小沙龙
下一篇:思维碰撞 | 2023年德育所秋季第八次学术小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