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基地动态

2016年上半年第四期德育沙龙分享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日期:2016-03-24 浏览:

 3月23日下午3点,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第学术沙龙在田家炳楼601教室顺利本次沙龙由张添翼博士主持,主要周金山博士的论文进行探讨,提出建议以帮助他更好的完善文章内容,同时也为其他同学今后写文章提供指导

活动伊始,周金山博士对自己的论文《道德教育中的人:独立精神与公共情怀》进行了简要的梳理:首先说明了选题的缘由;接着对文章正文部分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自己存在的几点困惑。

而后,针对周金山博士的论文,与会师生开展了深入的思考与讨论。杜老师首先对论文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就文章的行文结构的来说,把第四部分做为第一部分可能更“接地气”;第二,关于“道德教育的起点是独立精神”这一观点要进行充分的论证;第三,文章涉及的概念过多,应考虑到概念背后的意思,并明确各个概念的范围,谨慎使用;第四,文章对“当前道德教育状况”的论述有点不切实际。紧接着,杨炎轩教授指出,“道德教育的起点是独立精神”是一个模糊的命题,以及“个性特征”概念不明确,而且文章列出的参考文献没有与主题直接相关。为此,杨教授建议在做研究之前要进行文献的综述,找到观点支撑,明确研究的价值所在。徐龙博士也指出了进行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同时,提出文章关于“独立精神”和“公共情怀”关系的内容涉及较少,应该把两者的一致性与矛盾揭示出来;还指出文章一些内容的语言表述上存在一种过于绝对的判断,经不起推敲。张添翼博士建议,“独立精神”和“公共情怀”这两个概念本身太大,可以考虑用某一个视角进行界定。付辉博士对标题“道德教育中的人:独立精神与公共情怀”中的“人”提出了疑问:是指学生?还是老师?另外对文章的行文方式提出了建议。随后,程红艳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的理论创新不够,提出问题方式泛化、不具体,为此建议从小的事例切入来看大的道理。同时,指出了部分内容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重复论证,自说自话,因此强调写文章要有对话意识,即心中要有读者,并且分享了写论文的一个“3S”精神:ScienceStorySpirit

 最后,在座的其他各位同学踊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建议,现场学术气氛浓厚,思想碰撞的火花激荡起智慧的光芒在这个教室内蔓延,沙龙在大家积极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上一篇:“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及“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结题汇报
下一篇:2016年上半年第三次德育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