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17年-20018学年第13期德育沙龙于田家炳楼502室顺利举办。张添翼老师对其近期研究成果“制度先于生活——对制度德育论和生活德育论的深化”进行了汇报。杜时忠教授、卢旭副教授、张添翼老师以及德育所的硕博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沙龙。本次沙龙由硕士生向术溯主持。
在沙龙的开始,张添翼老师首先说明了本次汇报论文的撰写缘由。其一,本篇论文既是对自己博士毕业论文的再思考,又是为后期博士后论文开题做准备;其二,张老师认为,制度德育论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为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制度德育需要进行整合,此次的汇报论文即旨在为制度德育的理论深化做准备。
其次,张老师对本次汇报论文的基本观点与逻辑思路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阐述。他指出,现行的生活德育论与制度德育论存在理论困境,二者均无法阐释清楚生活与制度的关系问题。通过理论溯源得知,此二者的认识前提皆为“生活先于制度”。经过在某一时间点逻辑地分析与在人类演化的长河中历史地追问,张老师认为,不是生活先于制度,而是制度先于生活,全部生活本质都是制度生活。基于此,我们可对德育理论加以进一步深化,使制度育德的机制更好地引领儿童个人的道德发展。
完毕,在座的师生对张老师的汇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看法。杜时忠教授提出,以往的观念认为“制度”与“生活”存在先后关系,两者实则不存在先后关系,而是出于互生同构的状态,张老师的论文指出了这一点,这是本此汇报论文所做出的理论贡献。但不足的是,论文对“困境”的具体涵义解释尚不清晰,“困境”究竟“困”在何处?读者通过阅读文本并不能明确。卢旭副教授指出,不必纠结于对“制度与生活何者为本源”的论证,只需转换以往的视角,对“制度先于生活”这一观点加以论述即可。徐龙博士认为,张老师涉猎广泛,但其文章的论述内容过多,需要对问题进行进一步聚焦。孙银光博士则在论文表述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论文的标题与其主旨观点之间不对等,文本语言的运用不够凝练。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张老师表示自己仍需要进一步思考。
应主持人之邀,孙银光博士对此次沙龙进行了总结:张老师本次的汇报成果实则属于对华中师范大学德育所制度德育论的传承与发展,其彰显出的这份担当与知难而上、敢为人先的勇气令人敬佩。对于推动制度德育论的进一步发展,张老师的力量值得期待!
本期沙龙将师生引入理性的逻辑思辨,让大家立足于社会与人类的高度,来思考某些具有理论深度的问题,突显出“研究”应有的状态。在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与良好的学术环境中,德育所的年轻一代将得以快速成长,而德育所,也必将拥有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