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基地动态

沙龙 | 德育所2024年秋季学期第二期学术沙龙简报
来源: 日期:2024-09-30 浏览:








2024927,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24年秋季学期第2期学术沙龙在田家炳601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由博士生徐芷菡主持,德育所全体硕博生参加。


本期沙龙共有两项议程。一是博士生徐芷菡就《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一书进行读书分享;二是交流讨论环节。



01

徐芷菡《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




博士生徐芷菡从作者介绍、书籍内容以及思考与困惑三个方面对本书进行了分享。


首先,她简要阐述了分享本书的原因,并对作者和书籍内容进行了介绍。接着,她从成绩排名制度及其代表的权力部门、老师与优势学生、“多余”学生三个角度,探讨了书中关于快慢分班这一道德问题所产生的影响。


在制度及其代表的权力部门方面,她借助福柯的权力与知识理论及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揭示了以成绩排名为核心的教育管理制度如何微妙地构建学生分类体系,导致“多余的人”现象的出现。她认为这种制度通过微观权力机制将学生分类并贴上标签,形成优秀与落后的二元对立,弱势背景的学生在这种制度下更难获得优质资源,导致学生自我认同的受损以及社会边缘化,最终可能导致“多余的人”的产生。


在教师与优势学生方面,她指出,在以成绩排名作为分班依据的制度下,教师因共同的文化资本而偏爱优势学生,教师与优势学生之间形成了既有权力结构的循环,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被排斥在了主流教育关系之外。


在“多余学生”方面,她依据戈夫曼的污名化理论对“多余学生”的自我退出进行解释:由于在长期处于负面评价和排斥的这种无形压力之下,他们的自我认同严重受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接受这种认知,认为自己确实不如别人,而选择自动退出,沦为“多余”。

最后,她从教育制度、职业价值认同及社会尊重分配三个维度,针对“多余的人”的现象、快慢分班制度以及职业间收入与尊重的失衡这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疑问。


02

交流讨论



与会师生就分享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博士生陈嘉杰指出若分班制度是基于因材施教这个目的而实施的,这就是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可以实行流动的分班制度,依据学生个人意愿和老师的针对性建议进行分班。


博士生李帅认为,在快慢分班或是分层教学这种制度下,更凸显了教师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教师要去关注学生以避免这种“边缘化”或是“多余的人”出现。


硕士生王晶认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其社会认可度与地位,蕴含着解决成绩与能力分层问题的新契机,深化职教改革能让学生有更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平衡教育资源,减少因单一评价体系而导致的快班与慢班之间的壁垒。


博士生张爱强调在批判某一制度或讨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时,我们的目的是如何去改变,让教育变得更好,所以应当着重考虑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真正去解决问题。


博士生张晓轩认为,在解决快慢分班制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时,可采纳国外走班制、分层教学等经验,但需融入本土国情,实践时应着眼于学生成绩提升的同时,也兼顾其个性化成长。


博士生叶贞滢认为引证多学科理论聚焦于书中某一问题或观点的探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分享方式;针对她指出,快慢分班问题的本质,并非单纯班级内部的差异或分层,而是根植于当代社会文凭制度下的深层次不平等,同时她结合自身感悟对教育理论研究的意义所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至此,德育所2024年秋季第2期学术沙龙圆满结束。


上一篇:沙龙 | 德育所2024年秋季学期第三期学术沙龙简报
下一篇:沙龙 | 德育所2024-2025学年迎新沙龙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