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5日,华中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25年春季学期第1期学术沙龙在田家炳楼901教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由博士生李帅主持,德育所全体硕博生参加。
本期沙龙共有两项议程。一是博士生李帅就“演讲与德育”主题进行分享,二是交流讨论环节。

李帅从演讲的定义与历史切入,系统梳理了演讲的跨学科性与德育属性。他援引《现代汉语词典》及西方修辞学经典,指出演讲不仅是“发表见解的沟通方式”,更是通过语言艺术影响思想与行为的实践。从古希腊的修辞教育到罗马西塞罗的雄辩传统,再到美国演讲教育的制度化发展,演讲始终与道德培育紧密交织。
以美国为例,自17世纪哈佛大学将演讲设为必修课,至20世纪演讲课程普及全美高校,演讲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成为塑造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反观国内,他指出,当前制度化、系统化的演讲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新课改在语文课程中增设演讲板块,某些学校如山东潍坊育才学校已通过校本课程、学科融合等形式打造“演讲德育”特色,但整体仍面临着体系建构尚未完善的问题。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环节,他剖析了演讲与情感德育、活动德育、生命德育等多元模式的契合点,并提出,演讲的具身性、互动性及感染力,可助力学生实现“自我育德、同伴互助、榜样引领”的立体化成长。例如,通过主题演讲活动、校园演讲节等形式,让学生在表达中深化道德认知,在倾听中形成价值共鸣。
与会师生就分享展开广泛的讨论。就“如何设计演讲德育课程”等问题展开热议。李帅总结道:“演讲不仅是工具,更是教育者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未来需进一步探索本土化方案,让演讲真正成为德育的鲜活载体。”
至此,德育所2025春季第1期学术沙龙圆满结束。
文字:王仕琦
图片:李璐
编辑/排版:陈晓雯
审核:程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