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德育所第十八次读书会
来源: 日期:2021-01-18 浏览:





时间:
2021年1月17日19:00—22:00



主持人:
罗艳华



参与人数:
程红艳教授,卢旭副教授,季轩民博士,博士生8人,硕士生17人,科研助理4人



会议记录:



  议题一:19博陈金平师兄分享小论文《教师免疫:从生物学到教师心理学》


(一)陈金平分享自己的小论文《教师免疫,从生物学到教师心理学》citespace查找文献中发现的新的一个研究点,选题比较新,目前教师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也受到比较大的关注,很多老师重压之下的表现,即使这样,绝大多数的老师还是能很好的生存发展和成长,教师有压力能过得很好,什么样的老师能够保持稳定性,内在的机制是什么?教师专业认同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还是不能很好的解释。


(二)杜佳慧:1.选题比较新论文结构是否可行,属于介绍型的论文,2.但是概念介绍不够清楚,是否还有其它维度的解释,3.免疫这个概念由消极意味,富有成效的免疫是如何发展作用的,最后两类免疫比较简单,具体教师免疫这个概念或这个理论要解决什么问题?4.影响教师免疫是否由文化的因素,在中国背景下的文化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三)孙永敏:谈谈自己的感想,1.概念性的文章会觉得头重脚轻,每一个地方都提了一下,但不深入,2.第二个部分可以和第三个部分整合;3.引用中的一些简单的内容没有必要用引用。4.免疫的两个类型应该深入探讨一下,5.总体感觉有教学实践的联系比较小,应该加强和教学实践方面的联系。


(四)刘晶:1.提了一个比较新的视角,概念的引进很新,2.但具体要解决什么实践的问题不清楚,建议问题要聚焦。3.文献引用部分有的2010年的,是十年前的,比较老,建议更新。


(五)季轩民:1.题目较新,看框架像教材,比较完整,但不深入,不太像学术论文,2.如果是自己写的话,题目可以写成《国外教师免疫的内涵与发展》之类,3,结构:一、引言:已有研究及问题介绍;二、教师免疫的概念及内涵;三借鉴价值或教师免疫力培养;四、问题与发展方向;4。一些小问题:第一段的引用介绍一下背景,文献引用要用新的


(六)卢旭副教授:1.整体不错,第二个部分单独座位一个大的部分没有必要,整合到第三部分中去;2.结构压缩到3到5个部分:教师免疫的形成,发展,应用、反思。3.内容上,你为什么要介绍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介绍要解决中国的教师的具体什么问题,要明确它的具体作用。4.考虑文化背景的问题。


(七)程红艳教授:1.花了功夫,有一定新意,大家提的建议很好,论文要重构。2.教师免疫的内涵是深,核心特点是什么,测量的量表来看,分为哪几个维度,哪几个要素;

3.概念界定不清楚,只是一个比喻;4.四大类型的类别变化,四种类型还是比较成熟的,每一种类型的免疫是什么样的,可以用案例,故事告诉我们是什么样的。可以参照刘长海老师的论文中用案例的方式进行阐述。5.论文结构:一、教师免疫的内涵;二、教师免疫的四个类型;三、教师免疫的形成与培养;四、问题与反思:对中国教育的启示,运用。


6.写论文要避免的两个陷进一个陷进是新与旧的问题:已有旧的研究容易被大家认可,接受,但不容易写出新意;写一个新的东西,但不容易得到认可,论述不容易立起来。新的概念的合法性,是否站得脚,会不会有炒作的嫌疑,概念,理论是否能够建构起来。


另外一个陷进就是全而不深入的问题:写的全面但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让人印象不深刻,不具体,不深入。


议题二:杨宇婷同学分享研究进展


(一)杨宇婷分享了自己论文的进展,对三个教材版本的少先队活动学生用书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和分析。


(二)潘小芳:思路不够清晰,到底这些教材的共同要素是什么,差异是什么,可读性的来源是什么,学生体验与评价没有,理论基础是什么,你用什么理论来分析,哪些符合这个理论,哪些不符合要说清楚,内容分析,编写的依据等,感觉经验总结比较多,不够系统化,理论化。


(三)卢迎丽:感觉不太清晰,碎片化分析比较多,应该从教材编写的理论考量来分析。


(四)孙晓敏:分析没有提出本质的东西,策略也没有特别的东西,建议从本质上,存在的问题去分析,教材分析的论文可以参考孙银光师兄的一篇论文,可以模仿一下。


(五)杜佳慧:这篇论文像是课程与教学论文偏学科方向的,基本理论可以从教材分析,从课程理论去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去结合少先队,结合少年儿童特点,结合学校实践,调研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偏重实践,价值方面的分析。


(六)卢老师:1.总体感觉比较乱,没有建构一个分析的框架,要把分析框架在前面(导言中)介绍一下,2.分析的依据是什么,用什么标准进行分析;3.太多的主观性判断,没有依据,没有来源,也没有说明,容易被被人否定。


(七)程老师:1.比预想的好一点,现在汇报的内容还是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论文的深度和学术性可能不太够。2.建议:第一部分理论基础,可以从少先队活动特色,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上去寻找,从教育学硕士的专业角度去分析这些活动,从深层次去分析这些活动设计得如何;3.可以参考程娇的少先队活动设计及的论文,去分析活动背后的假设,依据和不足。



议题三:假期读书活动安排

1. 杜佳慧领读《学校生活社会学》,共读成员:董桂丽,孙文静,吴女生,易欢欢


2. 罗艳华领读《乡土中国》,共读成员:王贻婷,谢于静,李昕燚


3. 每个人都要读,并提交读书报告


4. 读书报告提交截至日期:2月28日前提交到德育沙龙群中



议题四:假期德育小沙龙活动安排


1. 1月24日:刘晶,罗艳华分别汇报文献综述论文的初稿


2. 1月31日:研三同学硕士论文初稿分享


3. 2月21日:研二同学5篇硕士小论文分享


4. 2月28日:2年级博士潘小芳、林建邦开题预答辩



程红艳教授强调:1.这些安排是为了大家假期不要荒废时间,促进大家学习,2.群里分享的刘长海老师的论文及另外两篇论文都有一定新意和特点,比较值得我们学习和模仿,建议大家好好揣摩一下,如何模仿一下被人怎么写论文的,能够模仿着写出论文来。


上一篇:思维碰撞 | 2021年寒假第二次读书会
下一篇:思维碰撞 | 德育所第十七次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