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7月18日19:00—21:00
主持人:刘晶
参与人:程老师、卢老师、季轩民博士,在读博士及硕士,本科生科研助理
沙龙议程:
一、《教育政策学导论》读书汇报
罗艳华:
第一章 政策内涵与政策过程
第二章 权力与教育政策
第三章 经济与人口特征
陈金平:
第四章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
第五章 价值和意识形态
第六章 教育政策过程中的主要行动者
潘小芳:
第七章 界定政策问题和建立政策议程——政策过程的启动
第八章 语言和经费:政策形成和政策采纳
第九章 审视政策:政策工具和成本分析
吴女生:
第十章:政策实施:激励人们执行政策
第十一章:政策评价:政策是否产生作用
第十二章:美国教育政策:回顾与展望
讨论:
1.个人主义中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表现主义个人主义在美国及我国教育领域的体现。
2.阅读后要结合我国教育政策环境进行本土化的思考。
3.在本书第十一章政策评价中所写的“基本特征”,是否表述恰当?有可能是翻译的问题。
4.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较为清楚地了解美国的政策发展脉络。书中所认为的“权利”,在我国的教育管理科层结构中体现不明显,是适合美国教育文化背景的。
二、杜佳慧同学分享并组织教育热点案例讨论
主题:暑期托管服务
分享提纲:
1.寒暑假的源起(为什么要有寒暑假?)
2.暑期托管服务的目的
3.暑期托管服务政策形成
4.暑期托管服务的国内案例
5.暑期托管服务的相关问题
讨论:
1.教育政策会直接影响学校、教师、学生的利益,但目前我国暑期托管服务政策的起源不够清晰。
2.本热点可以和今天共读的书联系起来,但我国的政策模式和书中美国的政策模式区别很大。我国政策形成不是政策自然演进的结果,也不是相关利益者博弈的结果,而是权利运作的产物。这会造成:(1)政策的合法性遭到质疑;(2)政策演进具有不可预知性,且会引发其他一些问题;(3)我国政策虽繁多,但模式不成熟。欧美政策模式相对成熟,但是应对变化的机制老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