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2021年德育所第十七次读书会
来源: 日期:2021-07-26 浏览:





时间:
2021年7月25日19:00—22:10


主持人:罗艳华


参与人数:程红艳老师,卢旭老师,季轩民博士,在读博士及硕士,本科生科研助理


沙龙议程:


1.《教育政策学导论》深入解读


汇报人:杜佳慧,卢迎丽,付东兵,廖思伦


2.讨论教育热点案例(刘晶分享并组织讨论)


会议记录:


第一项议程对《教育政策学导论》的深入解读


首先,20级博士生杜佳慧做了《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以暑期学校托管服务为例》的报告,介绍了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特征和方法,并以暑期学校托管服务的政策为例进行了价值分析。


汇报后交流要点:双职工带小孩,没有那么多时间照看,解决父母上班时间来带孩子的问题,把孩子交给学校,三胎政策,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理论的结合和案例结合不够紧密,教育的政策的价值分析,如何是体现教育公平?没有体现教育质量,?政策出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具有情景性:打击校外培训机构,三胎政策的放开。不是为了公平也不是为了质量,具有时效性,政策的导向,一时的压力所左右,这个政策并不是一个很成熟的政策,针对性不强,家长可能会支持,但是学校和老师可能会消极抵抗,无效,不可能实施,或者实施走样。


第二个汇报的史21级博士生卢迎丽,她做了《教育政策学思考》的主题汇报,汇报内容主要是中美两国教育政策制定的区别。四点不同:第一美国的教育政策制定强调程序正义,他的法制,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对学校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制定出来对学校教师行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对教育政策产生影响主要是立法机构。第二,是问题导向,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运用公共理性对政策充分的审议,议会,议员充分的讨论。综合课程,科学课,问题是我们师资储备不够,在实施中没有准备好,只好退回去。政策可能产生的后果没有进行充分的讨论,不够理性,第四,民众的参与很充分,而我国的民众的参与不够


交流要点:中国的利益团队是否会产生?季轩民博士认为中国教育的利益团队本来就存在,政策利益集团已经形成,两国教育法律是一种本质上的差异,利益团体,教师组织,教师工会,中美的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的不一样。中国的立法程度比较低,很多政策的实施更多受权力结构的影响。


第三个汇报的是21级教育博士生付东兵介绍了书中关于美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政策问题的界定的内容,并以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政策制定为例介绍了中国省级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


第四个汇报的是21级教育博士生廖思伦,他的汇报主题是高中招生教育政策分析,以县城中两所重点高中的招生生源分配政策的详细案例和生动演变解释了两个重点高中在地方招生政策中的权利博弈和地方政策的演变。


围绕每一个小的主题汇报,潘小芳、刘晶、罗艳华、季轩民博士、卢旭老师和程红艳老师等参与了交流和讨论。程老师在高中招生政策的讨论中指出,隆回县的高中招生政策的演变本质在于两个实力比较相当的博弈者,各方都要争取各自的利益的最大化,迫使政府进行平衡,两强相争,给教育局施压是一中博弈的行为。



上一篇:思维碰撞 | 2021年德育所第十八次读书会
下一篇:思维碰撞 | 2021年德育所第十六次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