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四次读书会
来源: 日期:2022-02-14 浏览:





时间:2022年2月13日19:00—21:00


会议形式:线上会议(腾讯会议)


主持人:卢迎丽


参与人数:程老师,卢老师,季轩民博士,在读博士及硕士27人,本科生科研助理2人


沙龙议程:


研三五位同学毕业论文汇报:


1.董桂丽:《学校公开课制度对小学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2.孙文静:《少先队活动课程的表演现象研究——基于拟剧理论视角》

3.易欢欢:《密集型家庭教育方式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

4.吴女生:《新一轮中考制度改革研究—以湖北省宜昌、武汉两地为例》

5.彭予曦:《小学中高年级少先队员政治启蒙路径研究》



一、董桂丽:《学校公开课制度对小学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一)论文主体内容:


1、对学校公开课制度现状进行分析,对公开课制度的制定背景、原则及构成体系等进行清晰的呈现,勾勒描绘出现有学校公开课制度的状况;

2、对学校公开课制度的了解基础之上,通过调查研究对公开课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将公开课制度的实施真实的展现出来;

3、分析学校公开课制度对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机制,通过对访谈、观察的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从公开课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对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4、通过现象分析,对公开课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透析现象背后的成因,发掘制度本身的问题;

5、在前一章所呈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公开课制度所存再度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建构更加完整、高效的学校公开课制度,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良好的公开课制度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制度支持和保障。


(二)讨论


季老师:


1、论文是A对B的影响研究,但缺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析;

2、论文的分析与论证都不够不够深入;

3、论文重点在于机制分析,但作者并没有理解机制的含义,流于对访谈资料的归纳总结;

4、论文的框架需要调整;


程老师:


(整体而言,论文的核心概念不明确,存在零散、前后矛盾等问题)

1、公开课作为一种制度是否能够成立还需要审思;

2、需要针对不同类别公开课加以分类,进而展开分析;

3、章节间结构存在问题,如四五部分间机械对应;

解决之策:

4、解决对策:找到一位老师的有效公开课做出针对性分析,以吸收有效经验;或可改为“小学公共课对小学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博士生卢迎丽:


1、论文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2、研究是没有理论引领的;

3、摘要部分删减,讲核心内容;

4、从教师专业发展出发融合“知识分享”、“教师成长需要”、“共同体建构”等理论;


二、孙文静:《少先队活动课程的表演现象研究——基于拟剧理论视角》

(一)论文主体内容:


1、从教育社会学视角,运用戈夫曼戏剧理论来力求客观地呈现少先队活动课程表演现状并揭示其中的教育意蕴。

2、通过观摩 4 次真实的少先队活动课程表演,从舞台设置、道具设置、教师剧班、少先队员剧班、表演剧本、表演艺术、表演效果等维度进行剖析,发现活动课程表演存在表演主题凸显政治性、表演流程遵循仪式性、表演道具体现符号性的特点。

3、指出表演过程中存在的参加表演的少先队员是经过辅导员选择的、表演剧本是被反复排练的、少先队员缺乏对表演的深度理解与认同,影响表演的实效性等问题。

4、总结归纳问题原因指出,评价体系的不合理,观众过于追求每位演员的完美导致表演过于注重排练与参演人员的选择,加剧教育场域的马太效应,使得少先队员的主体意识不足

5、最后指出,活动课程的表演需要正确认识少先队活动课程的表演性,优化完善表演剧本设置,提升演员的参与意识与能力。


(二)讨论:


程老师:


1、肯定文章的价值;用戈夫曼理论来解释表演的价值所在具有一定新意;

2、章节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章中对后台的关注不足;第三章中对活动课中问题的分析并不深入(可思考权力结构、剧本、剧场等),此部分会影响对原因与策略的分析;第四章中核心并非在于指出活动课为何沦为虚假表演;

3、解决之策:明确真实与虚假表演的区别、少先队活动课的表演与其他类型的表演有什么区别?这两个核心问题。


季老师:


1、对表演是贬义或是褒义与否的界定并不清晰;

2、对表演真正存在问题的探析并未较好概括;


三、易欢欢:《密集型家庭教育方式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


(一)论文主体内容:


通过对武汉市和贵阳市两所城市六个家庭的半结构化访谈,基于访谈资料分析,对密集 型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构适度密集型家庭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1、从现实样态上看,不同家庭的密集型育儿教育理念和实践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但其密集程度与行为表现上存在较大差异。

2、访谈资料显示,当密集型家庭教育被过度或不适宜的实施,则不可避免会带来诸多问题弊端,也让众多密集型父母陷入想要抽离却又无可奈何的教育困境中。

3、深入剖析促使密集型家庭教育盛行的原因,主要涉及家庭因素、教育环境、社会背景三方面。

4、针对密集型家庭教育呈现的问题及其盛行的原因,尝试从家庭、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健全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三方面探索改进策略。


(二)讨论:


卢老师:


对论文给予较高肯定;

1、指出仍存在概念暧昧问题,即密集型教养概念存在争议,作者对该种教养方式的价值判断存在犹疑;

2、原因分析部分,目前的观点对现实启发意义不足;应从某一个方面切入作出深入分析,而不是强调面面俱到。


季老师:


1、对密集型教养方式的态度需要明确;

2、文章内容:文字表述、结语处提到的创新之处可以省略;

3、改为中产阶层密集型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是否可以?

4、访谈提纲存在诱导式嫌疑;

5、该论文属于整合性、描述性研究并不存在必要的研究理论基础,该部分可以去除;

6、论文中的一些标题并不具有说服力,需要突出中产阶段的代表性;

7、原因、对策部分观点都太过平常,分析力度不足;


博士生刘晶:


1、绪论部分需明确研究内容、研究重难点;

2、研究思路图需要更加精细;

3、结构问题:弊端与困境不能等同、第二章第三部分单独拿出来同第三章原因透视合并起来;

4、理论并未较好融入到文章内容中;

5、细节:文字精简、关键词提炼、密集型家庭教养方式的特征总结不够精炼与精确;


博士生潘小芳:


1、文献综述部分存在表述与总结问题;

2、家庭教育方式与教养方式存在的区别需要论述清楚;

3、研究述评没有表述清楚;

4、理论基础:两个理论是否是一个理论的不同分支或不同方面?是否可以引入教育学的理论?

5、研究对象:需要阐述如何界定中产阶级家庭?如父母学历、家庭收入等;这种教养方式是否仅局限于中产阶级家庭还需思考;


四、吴女生:《新一轮中考制度改革研究—以湖北省宜昌、武汉两地为例》

(一)论文主体内容:


1、第一部分梳理二十一世纪至今全国范围内中考制度文件,厘清中考不同改革时期的主要改革内容,并推演出当前中考制度的价值取向与内容变革趋势。

2、第二部分以宜昌市和武汉市为着眼点透视湖北省新一轮中考制度改革,在新课程改革高潮期、课改回落期和新高考接轨期三个阶段,重点对新高考接轨期宜昌市和武汉市新中考政策方案进行共性与差异性的对比分析,探究湖北省第三轮中考改革的关键点。

3、第三部分基于对若干初中一线教师的深入访谈研究,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当前湖北省新一轮中考制度改革存在下述四方面问题:其本质上仍是高利害性和高竞争性的选拔考试,中考政策的实践背离改革初衷,中考制度是一种有限公平,以及中考的标准化评价与人的不可策性。

4、第四部分剖释湖北省新一轮中考制度改革实践问题的原因。在“普职大体相当”政策因素方面,该政策带来的硬性行政指标之压和普职结构失衡之困加剧中考的高竞争、高利害性;在“考试社会因素”方面,我国固有的“考试文化”传统催生应试观念、形塑日常生活、引发“晕轮效应”,“全民”中考大环境营造了暴力秩序;最后,在制度“失调”因素方面,新中考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不协调,与高考制度不“接轨”,与双减政策“不同频”。

5、第五部分是对湖北省新一轮中考制度改革已有问题的思考与改进对策。湖北省可通过优化学业水平考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革新普高招生机制,构建全新的政策制定路径,完善新中考政策。


(二)讨论:


卢老师:


1、对问题的思考过于粗浅;

2、原因与对策并不对应;


季老师:


1、文章分析的切入点,纵向、横向的把握是否合适需要审思;


孙永敏:


1、概念界定不清;

2、对中考制度改革的历史演进论述不是很准确;

3、第二章分期的标题存在问题;为何对比研究这有那没有;

4、只呈现了现实,并未提出自己对现实的思考与审视,没有用系统的理论来支撑自己论述的问题,以实现透彻性分析;

5、章节间联系不紧密;


五、彭予曦:《小学中高年级少先队员政治启蒙路径研究》


(一)论文主体内容:


1、对当前政治启蒙现状、政治启蒙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述,明晰当前研究的趋势和重点、难点,为接下来研究奠定基础。

2、主要对当前政治启蒙活动现状和进行政治启蒙的路径进行描述。

3、描述各路径存在的问题,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存在四个问题:欠缺客观支持,校外资源整合不充分;以学校为主阵地,家庭路径缺失;同伴交往间不被重视;社交媒体的资源浪费。

4、分析问题存在原因指出,欠缺客观条件支持;教师成就动机较低;家长缺乏政治启蒙教育意识;大众传媒影响力被低估。

5、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提出了构建儿童政治启蒙的新路径,即: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促进家庭政治启蒙;构建“家-校-社”教育场;优化群体关系;重视大众传媒。


(二)讨论:


程老师:

1、标题、目录、页码、格式规范等都存在问题;


卢老师:


1、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学科,而非理论;

2、对政治启蒙的路径分类不符合学术常识和规范;

3、文章比较仓促和草率;


季老师:


1、究竟是研究政治启蒙路径,还是政治启蒙路径的研究,研究问题并不明确;

2、通过实证资料来归纳观点的做法并不合适;

3、题目意涵也不清晰;


程老师总结研究生论文指导经验:


1、坚持组织小沙龙;

2、较早写前导性的小论文;


上一篇: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五次读书会
下一篇: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三次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