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文/English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人才培养

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十次读书会
来源: 日期:2022-04-06 浏览:




时间:2022年4月5日19:00—21:00


主持人:孙文静


参与人:程老师、卢老师、季轩民博士、在读博士及硕士27人,本科生科研助理1人


沙龙议程一:博士生陈金平分享小论文《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师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7位民办高校教师访谈的质性分析》


一、汇报框架

一、引言


二、分析框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累计访谈17位教师,分别来自全国5个省市13所民办高校的 14个专业,获得24.5万字的访谈文本资料。

(二)数据分析:究采用归纳性主题分析法,分析的步骤按照布朗和克拉克(Braun & Clarke)提供的心理学质性研究主题分析法指南进行。


四、研究发现


(一)微观系统:影响教师的信心和职业幸福感会受到学生的表现和与同事、管理人员互动交流的影响。

(二)中间系统:学生与管理人员、同事与管理人员、同事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会影响他们的教学实践、工作成效、情绪体验和职业幸福感。

(三)外层系统:学校层面的学校发展、薪酬福利、工作要求、考核评价、培训进修、管理方式和学术氛围,及教育政策层面的财政投入、待遇保障和教育评估。

(四)宏观系统:文化传统和社会舆论


五、结论与建议:教师层面、学校层面、政府层面


二、师生讨论


博士生刘晶:对论文访谈材料的收集做出肯定。建议:1.对生态系统理论的阐述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够紧密,看起来运用了四个框架,但框架内容需再挖掘。2.文章研究主题是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但文章所提及的因素面面俱到,没有聚焦,影响因素的呈现不够明朗,建议抓住关键要素或事件进行阐述。3.文章结构二三部分偏少,第四部分偏多,建议将第二部分放到第三部分;研究发现部分中四个角度着墨力度偏差大。4.生态系统理论的要素及如何体现脱节。5.“中等水平幸福感”的界定需要考虑,摘要需要完善。


博士生付东兵:肯定文章逻辑。建议:1.理论部分目的是突出研究职业幸福感的必要性,需着重写民办高校的特殊之处。2.生态系统理论重点是研究环境的影响,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除了环境发生作用,人的主观方面也会发生作用,理论缺少对个人职业信念的支撑。3.研究对象的描述上,文字材料不需跟表格数据重复。4.文章研究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但写作重在突出生态系统模型,建议换成可以得出影响结论因素依据的图表,加大与后文的联系。5.微观与中观系统有所重复,划分不清。6.建议部分与前文系统划分相互呼应。


孙永敏博士:1.建议将教师职业幸福感部分移到引言部分,丰富生态理论。2.推荐《人类发展生态学》,微观系统可以添加教师教学活动和教师角色部分。3.“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未提及如何树立。4.将质性研究材料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为辅助材料写进文章。


博士生罗艳华:1.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内容单薄,建议将图放到分析框架中。2.研究数据的解释薄弱。3.建议第五部分改为结语,将研究进行结论梳理,前四个部分体量上进行均衡。


博士生杜佳慧:1.理论部分和内容内部脱节。2.第四部分的图表建议简化,清晰地表达观点。3.提炼观点,通过小标题体现出来,进一步体现民办高校教师幸福感的特殊性。


卢老师:1.没有突出民办高校的特点,体现不出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差别,文章特色不突出,民办高校最大的问题在于所有职员、教师从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与稳定感,对未来焦虑,建议挖掘特殊因素成为文章特色。2.研究设计单薄,对研究方法的解释过于简单,建议详细介绍指标的界定方式。3.对教师幸福感的研究较多,但都局限于常规状态,流于表面,只有在事物处于变化状态或非常态状态下才能看出更为重要的因素,建议从疫情状态等非常态视角进行研究,与常态进行对比。


季轩民博士:摘要部分与建议部分不对等,生态系统理论被单纯运用为框架,建议分离幸福感主客观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学术层面进行影响因素的界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不足在于没有提出路径,可以在路径突破借用其他理论弥补其不足,在建议部分突出特色。


程老师:生态系统理论是一整个系统,没有体现单个要素对幸福感产生影响,没有整合教师职业信念,质性研究的建议部分要与前文相联系,建议部分增强职业信念与前文无关。1.微观层面聚焦关系,但不仅仅是关系,其他方面没有涉及。2.中观层面空心化,与微观层面相似,对教师幸福感而言,教师可以参与到环境系统中,其是与儿童有差异的,不能照搬儿童的中观层面,对微观中观宏观系统的定义需要重新定义。3.结论薄弱,建议没有针对性,可以考虑加强成长共同体的建设、营造对教师信任的文化,加强与前文的联系。


沙龙议程二:在读硕博士同学谈谈近期的研究进展和学习体会


博士生潘小芳:写毕业论文,3月份完成论文第一章,写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意识不强;在程老师指导下“写作能力平等与教育质量”主题的小论文,对大论文有一定帮助,感受是选题的新颖度与方向、个人的兴趣很重要,写作过程中要多收集材料但要把握核心材料;负责西方德育思想史,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完善。4月份计划尽快完成小论文,大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做好每天计划。


博士生陈金平:围绕大论文文献综述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接触到了多种理论与视角,收获较大;第三章职业水平现状正在丰富完善;影响因素部分尝试从扎根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提炼影响因素,揭示性不够,需进一步揭示民办高校的独特性与建议的针对性;正在构思个案研究研究方案。计划年底大论文完成初稿。体会是学习要持续跟进,研究主题不断深入。


博士生杜佳慧:已经完成《我为什么不是读书的料》的写作与汇报,正在进行理论部分的修改,正在查阅外文文献,预期本月完成修改;计划本月完成开题报告,5月份大沙龙汇报;在课题学习过程中思考如何以德育的视角转换为对学困生的影响与帮助;已阅读《理想国》《不平等的童年》《尼格马可伦理学》;近期在学习涂尔干相关内容。


博士生罗艳华:完成双减论文的修改;正在准备应试教育的写作,查阅相关文献;修改学校变革小论文准备投稿;体会是在广泛阅读中打开理论视野,论文写作过程中从以往的吸收性读书,将理论观点与实际结合起来;本学期准备将论文核心问题进行深入阅读;大论文关注兴趣是县域教育,与前期研究有一定联系,预计4月份写作应试教育,5月份写作开题报告;需要做好时间管理。


博士生刘晶:集中3周修改行动逻辑小论文,主要修改理论与题目的契合度,深入阅读相关书目,比之前有所进步但已近认为题目宏大;修改知识考古学文章,阅读福柯相关书籍;接下来思考行动逻辑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到许多相关研究者,现主要阅读帕森斯相关理论;正在阅读莫顿的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计划设计问卷、访谈提纲进行质性材料的收集。


博士生卢迎丽:通过课程引导与个人兴趣引导学习。课程方面正在学习三门课程,老师通过布置书单引导教学,课程压力不大。在个人兴趣上,聚焦教育政策研究,近一个多月,经历了转型(由思辨书目转变为教育政策)、试错等几个转变;在写作上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较好完成了文献搜集工作,文章已经梳理出框架,正在填充内容,发现文章背后的逻辑聚焦到教育政策社会学的研究,关涉教育家有福柯、伯恩斯坦等;新的研究方向是哈贝马斯教育主体,正处于摸索阶段。


博士生付东兵:着手修改假期小论文,根据老师同门建议作出新思考,新想法是参与式学习;近期在学习定量研究方法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学习研究方法;研究兴趣是乡村教育变革,希望利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机会,了解乡村学校事情,已制定数个研究主题,重新进行真实调查,聚焦研究方向。计划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调整,扎实理论基础,正在精读裴斯泰洛奇与斯宾塞著作。


博士生廖思伦:正在阅读斯科特书目、道义经济、理想国,正在关注教育政策书籍,感觉读书较多但收获有限;从社会心理层面讲解心理学、反思双减政策,收获很多;初步计划每天读100页经典书目,3篇C刊文献,但不够深入;正在关注学生管理与学生减负。


研三年级:围绕毕业论文修改和找工作进行了汇报。


董桂丽:前段时间参加完教师招聘,现阶段多做准备。

孙文静:正在准备考试,心境由焦虑变得平和。

彭予曦:正在当心理老师,前段时间转正,高三学生在校学习,目前留校值守。

吴女生:调整心态,由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自身的优点。

易欢欢:预期充实自己,读书练字,把握当下时光。



上一篇: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十一次读书会
下一篇:思维碰撞 | 2022年德育所第九次读书会